遼寧省的岫巖是個滿族自治縣,地處遼寧東南部,境內全是山區,建林業生態縣是這個縣每一任領導必喊的口號。可是,近些年來,全縣林地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不斷地減少,原因是這個縣從政府到林業主管部門,將保護綠水青山只停留在口頭上,眾多林業部門的執法人員甚至參與到盜砍林子這違法事當中,縣內木材粉碎加工點到處都是。接到村民舉報,記者對此事進行了調查采訪。
![]()
省人大出法規:關停全縣近100家木材粉碎企業
遼寧的岫巖,不僅這里的岫玉出名,香菇生產和加工更是輻射中國的北方,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是地道的香菇生產基地。
香菇的生產,最重要的原料就是木屑,且得是新鮮無茵的,于是當地村民便就地取材,將林子砍下加工成木屑,最多時,全縣有近百家木屑加工企業,且大多什么手續都沒有,于是,這個縣的林子一天比一天的少,禿山一天比一天的多。
不制止不行了。
2019年,遼寧省人大專門針對岫巖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立法,于是,全縣開始大整治,很快,近百家無手續的黑加工點被取締了。
但是,好景不長,一年之后,這個縣明里暗里又冒出了幾十家木屑加工廠。
![]()
死灰復燃:明里暗里又冒出50余家
岫巖這個縣還有一個拿得出手的產業鏈,就是靠漫山的柞樹進行養蠶,蠶場的柞樹每年都要更新的,更新時要當地林業部門進行嚴格審批,更新下來的柞樹,賣到木屑加工廠加工成木屑,木屑再賣給種殖香菇的種殖戶,這個產業鏈條,養活了縣里大部分村民,也是這個縣引以為傲的“政績”。但是,在實際實施中,變味了,原因是蠶場合理合法更新下來的木材,根本滿足不了香菇種殖戶的需求,能加工木屑的木材一天天的漲價,木屑的價格也在漲,于是有加工機器的無加工機器的又都重操舊業,到記者發稿時,全縣境內至少又冒出了50余家木屑加工企業,大都是沒有手續的黑加工點。
![]()
屢禁不止:禍起林業局內部?
市場的需求,利益的驅使,首先是村民在盜砍林子。
有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從山上剛砍下來的木材就是2毛錢一斤,一三輪車就是兩三千元,晚上上山,兩個人一個小時便砍一車,砍下木材直接拉到加工點馬上粉碎,加工點的一臺機器一個小時能粉碎4噸,如果機器多,有的加工點一晚上就能粉碎幾十噸,有靠山的,木屑就放在那,沒靠山或靠山不硬的,木屑馬上就拉到香菇種殖場。
采訪中,有林業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村民黑夜上山讓他們無從下手,有的蠶場也以更新為名,在蠶場附近多砍盜砍,這些都給他們執法帶來難度。
![]()
每年的這個時候,是盜砍和黑木屑加工點最忙碌的時候,蠶場的木材下來了,香菇種殖戶也開始了,但是,調查中記者還發現了一個不正常的問題,那就是,當地政府允許手續齊全的木屑加工企業,在這個時候卻收不到木材,而那些沒有手續的黑加工點卻一天到晚的忙活,于是,有村民和舉報人告訴記者,那些都是有靠山的,有的是林業局里有人,有的是家中親戚是林業的執法人員,更嚴重的,有加工點背后,就是林業局內部人開的。
村民還舉個例子,說岫巖縣朝陽鎮暖泉村就有一非法加工點,現在已加工了幾千噸,不管村民如何舉報,人家就是明目張膽地干,原因是人家家里就有林業局的執法人員。
一路調查下來,記者覺得,要保住綠水青山建設生態大縣的遼寧岫巖滿族自治縣,這樣下去,遼寧省人大的專門立法不僅會成廢紙一張,這個縣經濟也會很快地倒退,當沒有了這金山銀山,這個縣領導們,還有何臉面面對全縣子民?如何向他們的上級交待?自治縣就如此個自治法?(記者韓陽)
![]()
原文來自今日頭條: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667975169300941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