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為代表的免疫細胞治療在血液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為復發/難治的血液腫瘤患者提供了創新的治療選擇,顯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結局,開啟了血液腫瘤治療的新篇章。本期【大咖薈客室】特邀北京高博博仁醫院科研院長童春容主任接受采訪,分享免疫細胞治療在血液腫瘤領域的最新進展及未來發展趨勢。
Q
您能否概述一下當前免疫細胞治療在血液疾病領域的最新進展?特別是針對白血病、淋巴瘤等常見血液惡性腫瘤,有哪些新興的細胞療法正在展現巨大的治療潛力?這些療法相比傳統治療手段,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童春容主任:CAR-T治療是近十幾年來免疫細胞治療領域取得的最大進展。2010年,國際上報道了首例CAR-T治療B細胞腫瘤的病例;2011年,又報道了CAR-T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病例,即Emily的故事,一次治療即可使非常晚期的腫瘤(白血病)達到治愈,引發全球轟動。我們團隊自2014年開始做前期準備工作,2015年正式將CAR-T用于臨床治療,到目前已治療了4000多例次患者,包括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淋巴瘤、漿細胞腫瘤、T細胞腫瘤、髓系白血病等,均取得了較好療效。
這項突破性進展徹底顛覆了血液腫瘤的治療,使既往無法治療,甚至無法進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通過CAR-T治療能夠達到治愈,或者為患者創造了聯合移植、靶向藥、其它免疫治療、化療等達到治愈或延長生命的機會。比如,針對老年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過去僅用化療無法治愈,必須進行移植;但如果患者年齡較大,身體狀況不允許,就無法進行移植;而如今通過CAR-T聯合靶向治療就可以達到治愈的效果。再比如,針對老年B細胞淋巴瘤,我目前幾乎不再使用化療,僅用CAR-T治療或聯合抗體、靶向治療就可以達到治愈。
除CAR-T治療外,免疫細胞治療還包括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性T細胞(CIK細胞)、γδT淋巴細胞(γδT細胞)等,這些療法主要是通過清除微小殘留病(MRD)來提高治愈率。目前還有一種最新的細胞療法——多靶點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CTL),但因為治療流程比較繁瑣,尚不能廣泛應用。那么何為新抗原?通過全基因測序可以看到,每個腫瘤患者體內有幾十、幾百種基因變異,這些基因變異會產生相應抗原,其中有些抗原可以激發免疫系統,產生針對腫瘤的獨特T細胞,稱為CTL。單一靶點的CTL藥物很難殺傷腫瘤,因此可以根據觀察到的幾十種抗原培養多靶點CTL進行治療。目前我們團隊已經成功實施兩例,患者生存均達到4年以上,生活質量也非常好。與一般化療相比,免疫治療的優點在于主要殺傷腫瘤細胞,而不殺傷正常細胞,因此副作用小、患者生活質量高。
Q
在推動免疫細胞治療血液疾病的過程中,您和您的團隊遇到了哪些關鍵的科學難題或技術瓶頸?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您認為需要采取哪些策略與方法?
童春容主任:1994年我從美國回來開始進行CIK治療研究,當時存在的瓶頸是這種治療在患者腫瘤細胞多的時候療效不好,它主要用于清除MRD,而這種情況也無法克服。因此,我們試圖用其他細胞治療,包括NK細胞、NKT細胞、γδT細胞等,但發現這些細胞治療也主要用于清除MRD,直到開始做CAR-T治療,才使免疫細胞治療進入一個新的高潮,它可以治療晚期的腫瘤,甚至能夠達到治愈的效果。然而,CAR-T治療是通過識別細胞膜表面的抗原來進行,但沒有一個細胞膜表面的抗原是腫瘤特異的,因此這也是目前CAR-T治療面臨的最大問題。例如,靶向CD19的CAR-T,在攻擊腫瘤細胞時,也會攻擊正常細胞,因為正常細胞上也表達CD19。
那么為什么針對B細胞腫瘤的CAR-T治療效果好、應用多?這是因為在殺傷正常細胞后,我們可以通過輸注丙種球蛋白來防治它的副作用。然而,針對T細胞腫瘤的CAR-T,如果將正常T細胞殺傷,其副作用就比較難治療。因為T細胞是抗腫瘤、抗感染的主要細胞,在被殺傷后主要通過橋接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來進行治療。為此,我們設想設計一種CAR,它可以識別腫瘤細胞上的兩種或三種抗原,這種多種靶點的識別就具有腫瘤特異性,但咨詢全球范圍內多位專家特別是基礎研究領域的專家,目前還不能攻克這個難題。
在新抗原CTL治療方面存在的挑戰是,其治療程序比較繁瑣,需要做全基因測序,治療費用相對較高,一般患者很難接受;實現這種療法也比較困難,還在摸索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人類與癌癥的斗爭中,盡管我們可以通過持續探索新療法,不斷延長患者的生命,但要攻克癌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Q
展望未來,免疫細胞治療在血液疾病領域有哪些令人興奮的新趨勢或研究方向?您認為這些新興技術將如何進一步推動免疫細胞治療的發展,并為患者帶來哪些前所未有的治療機會?
童春容教授:正如上面提到的,一方面是設計多靶點CAR-T,使其具有腫瘤特異性,這樣它就不會殺傷正常細胞,而這需要我們與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們一起來共同努力完成;另一方面針對新抗原CTL治療費用高難題,也需要寄希望于基礎研究,通過基礎科學的發展和各個層面的努力,讓基因測序越來越便宜,讓患者能夠負擔得起。
此外,細胞治療只是腫瘤治療中的一環,還需要與其他治療聯合使用,包括靶向治療、化療、放療以及手術等,通過整合診斷、整合治療,最終實現腫瘤的根治。
專家介紹
![]()
童春容 主任
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醫院
高博醫學(血液病)研究中心免疫與靶向治療學科帶頭人,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醫院科研院長,血液/腫瘤科主任;同濟醫科大學醫學碩士。
學術任職: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醫藥生物技術臨床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生物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血液細胞檢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遠程診斷診斷能力培訓組副組長;
《中國生物治療雜志》編委。
專業擅長:
從事血液內科臨床工作及實驗研究40多年。擅長惡性腫瘤,尤其是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的免疫治療;擅長通過血液病整合診斷, 包括細胞形態學、細胞化學、 免疫組織化學、流式細胞分析技術、染色體及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 基因診斷技術,病原分析技術,藥物濃度及藥物代謝基因分析技術,來實現對血液病進行整合及個性化治療。
【大咖薈客室】欄目介紹
大咖薈客室將持續聚焦實體腫瘤、血液病的臨床和科研領域,與行業領域的大咖深度對話,將先行者的寶貴經驗與最新前沿進展相結合。多位重量級大咖將陸續登場,敬請期待!
點擊圖片,進入大咖專區
1.大咖薈客室 | 陸蔭英教授:凝共識,聚合力,共促肝癌診療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新發展
3.大咖薈客室 | 邱錄貴教授: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探索MM的漫漫治愈之路
5.大咖薈客室丨李春富教授:“不止治愈,要讓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像正常人一樣活著”
7.大咖薈客室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國內創新藥“快跑”之道
9.大咖薈客室 | 李進教授:持續推進消化道腫瘤規范化治療,共同探索智慧醫療新藍圖
原文鏈接 | https://mp.weixin.qq.com/s/j1a5nW_B17rKZa-v5ej-5g
內容來源 | 公眾號:血液時訊
排版 | 趙微
審核 | 方玥立、賈冬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