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林翔
1978年6月至1986年4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不定期出版風光攝影叢刊《江山多嬌》,介紹祖國的城市風貌﹑壯麗山河和名勝古跡,展示悠久歷史和璀璨人文。“無錫專刊”兩冊分別于1978年9月(第二期)和1981年10月(第十一期)出版發(fā)行。本期我們通過該刊圖片,一起回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無錫舊貌。
![]()
![]()
專刊的第一、二頁為中國現(xiàn)代著名畫家,書畫鑒定大家徐邦達先生所撰文稿《無錫古今談》。文稿撰文道:唐宋以來,無錫名聞遐邇。被人稱為“茶神”的唐人陸羽還寫了《惠山寺記》,并把惠山泉水評為“天下第二泉”。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和以畫山水名聞藝壇的元朝四大家之一倪瓚,都出生在無錫,也為無錫的歷史增添了聲譽。十六世紀前后,無錫就被稱為“布碼頭”,和長江沿岸的漢口“船碼頭”以及鎮(zhèn)江“銀碼頭”齊名。二十世紀以來,無錫就以工商業(yè)聞名于世了。而今,無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冶金﹑機械﹑輕工﹑紡織﹑化工﹑電訊儀表等現(xiàn)代工業(yè)的中等城市。它的秀麗景色被裝點得更加絢麗多姿,組成了一幅嶄新的山水畫卷。
![]()
梅村,歷來被稱為“江南第一古鎮(zhèn)”,素有“勾吳古都,梅里新城”之贊譽。今日的梅村,已是無錫本地的工業(yè)重鎮(zhèn),同時坐擁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京滬高速鐵路、滬寧高速公路等交通樞紐。2020年11月開街的梅里古鎮(zhèn)以吳文化為核心要素,以古都水鄉(xiāng)為表現(xiàn)形態(tài),以特色商業(yè)為載體,構筑起了具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特色的吳源文化體驗傳承地、江南文化休閑旅游區(qū)。
![]()
錫山俯瞰。錫山頂上的建筑物有龍光寺和龍光塔,1952年無錫市人民政府修繕一新,至今還留有錫泉和鴛鴦池名勝古跡。照片主體為錫山往北視野,照片的中間一條小路為當時的惠錢路,照片右下角是今天的惠山古鎮(zhèn)一角。
![]()
![]()
惠山臥云亭眺望錫山近景(1973年)
江南魚米鄉(xiāng),遠觀惠山落日。惠山二茅峰的地標無錫電視塔于1988年建造,故照片中未能所見。
![]()
工農兵廣場和無錫市工農兵影劇院。無錫大戲院原名“工農兵影劇院”,始建于1965年10月,次年工程中止,1969年復工,11月落成。1971年5月為迎接西哈努克親王和莫尼克公主來訪無錫,無錫市革委會會批準工農兵影劇院再次投資安裝取暖設備,成為我市第一家裝有供暖設備的劇場。1972年10月,因業(yè)務需要,于工農兵影劇院一側修建五層辦公大樓一幢,面積二千余平米,翌年二月竣工,設計非常新穎,外觀也美觀大方,當時實屬罕見,很多無錫本地人稱之為“飛機大樓”。
![]()
七十年代的錫黿路(環(huán)湖路行至寶界橋后稱錫黿路)。相比較于今天的十里芳徑,道路呈現(xiàn)出今日難尋之野趣。1973年11月,公園建造了黿頭渚門樓(山輝川媚門樓),黿頭渚的檢票大門由“太湖佳絕處”外移至新的門樓。
![]()
1973年長春橋畔的櫻花
種植于長春橋畔的櫻花。1916年,楊翰西以2000銀元價格購買了南犢山南麓60畝地,創(chuàng)辦楊氏竣實植果試驗場,同時開始興建橫云山莊。因楊去過日本,感知櫻花十分美麗,于是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開始在長春橋邊種植了櫻花,可見園內種植櫻花歷史已久。1988年建中日櫻花友誼林,種植櫻花1500余株,后逐年擴大,直至今天黿頭渚公園成為全國著名的賞櫻景點。
![]()
蠡園,臨湖而建,山外有山,湖里有湖,別具一格。無錫人自古常把蠡湖和西湖作比較,清人王永積所著《錫山景物略》中寫道:“蒼蒼茫茫,絕與西湖相似,所欠者胭脂耳”。民國初期,無錫人虞循在蠡湖畔建“青祁八景”,后至1927年,民族資本家王禹卿在虞循建園基礎上翻建蠡園,陳梅芳在蠡湖西部新建漁莊,無錫市人民政府于1952年在兩園之間修筑連通了千步長廊(長廊始建于1927年),將兩個園林合二為一,成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蠡園全貌。蠡園瀕湖一段,碧柳朱欄綠波,如若從水道觀望蠡園更為悅目,可以說是整個湖濱風景的代表之作。
![]()
七十年代初期的凝春塔,1936年建造,凝春塔和湖心亭隔水相望,成為蠡園中著名一景。
![]()
梅園清芬軒,位于梅園梅林的中心區(qū)域,原為建于1916年臨荷池而建造的“荷軒”,1960年梅園大規(guī)模擴建,荷軒改名清芬軒。初春賞梅,盛夏觀荷,深秋品桂,隆冬望雪,一年四季,處處皆為景致。
![]()
梅園探春。1973年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徐春榮先生拍攝的《無錫風光》明信片就有探春這張經(jīng)典照片,展現(xiàn)出這群孩子同日游玩的不同形態(tài)。
![]()
無錫太湖飯店,建于1952年,是無錫本地首家五星級酒店,先后接待過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西哈努克親王﹑薩馬蘭奇先生等100多位中外國家領導人和各界政要。
![]()
太湖飯店全景(1973年攝)
![]()
無錫太湖素以水產豐富而著稱,因此太湖飯店名菜名點大都就地取材。太湖飯店的名菜“荷葉焗雞”“孔雀冷盤”“龍門活魚”“什錦美點”,兼具色香味之美,形態(tài)逼真讓人不忍下箸,彼時頗受中外賓客歡迎。
![]()
1978年無錫城區(qū)和西郊的游覽地圖
![]()
1981年,《江山多嬌》無錫專刊第二期封二封三廣告版面展示了無錫當時的經(jīng)濟活力,國營無錫市第三毛紡廠的蘭花針織絨線和無錫縣惠泉牌臺扇躍然紙上。彼時的國營無錫市第三毛紡廠位于人民西路水溝頭,注冊時間為剛剛過去的1980年,所生產的236全毛針織絨線,因為質量優(yōu)異在企業(yè)注冊當年就在紡織工業(yè)部產品評選中獲得優(yōu)質產品稱號。
![]()
地處位于當時無錫縣堰橋鎮(zhèn)(今堰橋街道)的無錫縣煤礦扇風機廠,始建于1958年,是當時國家經(jīng)貿委所屬轄的煤炭工業(yè)局和化工工業(yè)局定點生產防爆機電產品的專業(yè)工廠(當時在無錫廣瑞路建廠的無錫電扇廠主導產品“菊花”牌系列電扇落地扇占據(jù)無錫本地主要市場)。
![]()
錫惠公園名勝古跡頗多:錫山上有明代的龍光寶塔;惠山山麓,有春秋時期春申君飲馬處遺址;有建自南北朝時代的惠山寺等;唐代的石幢、天下第二泉;明代的寄暢園、竹爐山房、愚公谷;清朝的御碑亭、石床亭、云起樓等古代園林建筑。這些既是中國園林藝術之精華,亦為祖國民族文化之遺產。
![]()
園中之園---寄暢園,乃是繼承和發(fā)揚中國自然山水園林藝術傳統(tǒng)之范例。該園在元朝時為二僧舍,明正德年間才并二僧舍建園筑墅,曾名“鳳谷行窩”,后更名為寄暢園。園內將山池樹石、亭廊橋榭巧妙地融合一體,依地勢就低鑿池,引惠泉之水匯注,掇土為山,構成一幅自然山水圖畫。給人以“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境界。全園以水池為中心,環(huán)繞水石,精心布局。繞水而行,曲廊時斷時續(xù),花影移墻,景復一景,令人玩味。
繞過“知魚檻”,穿過“七星橋”,但聞流水潺潺,尋聲而入,始見深澗流水。路窄迂回,土山高聳,使人如置千巖萬壑之中。緩行出澗,由暗到明,豁然開朗,九獅臺巍峨于前,更覺別有一番天地。寄暢園雖只有十余畝土地,但造園者借錫山、惠山為背景,使人感到兩山均在園內,從而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其古樸自然、幽靜清雅,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乾隆南巡,慕其幽靜,回京后仿制于京師清漪園東北隅,名“惠山園”,即今頤和園之諧趣園,足見其藝術之魅力!
![]()
出了寄暢園,一路古木映掩,幽篁簇立。行之大同殿,可見聽松石床。此石床表面平坦光滑,可以偃臥休息。石床上刻有“聽松”兩字,為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之從叔李陽冰手跡。聽松石旁有一棵銀杏樹,是明代寺僧所植,至今已六百余年歷史,形態(tài)古奇,樹干粗得需數(shù)人合抱,在此一憩,爽雅宜人。
![]()
自云起樓而下,即是“天下第二泉”。出“二泉”門,“華孝子祠”、“碧山吟社”等處均歷歷在目。如果說“寄暢園”是有墻的園中之園,那么,自“二山門”始,循山而上,至“云起樓”,再拾級而下,至“愚公谷”,這一上一下,起而有伏,收而有放,形成了一個沒有墻的園中之園。此一路建筑雄偉,融歷代古跡于一體,每個建筑都為一獨立珍品,有一段自己的歷史。游人到此,耳聞目睹,興趣倍增,真能使人流連忘返。
![]()
在濱湖山館小憩,一面品嘗二泉清茶,一面觀賞錫惠風景,再聽聽民間傳說,真乃賞心樂事。
![]()
無錫湖濱飯店,始源于上個世紀20年代,1978年10月正式開業(yè),當時以“無錫最高的10層大樓”蜚聲全市,是無錫市第一家主要向外賓和華僑提供住宿的旅游飯店,被國家旅游局譽為國有老飯店改造、發(fā)展的典范,是無錫旅游行業(yè)的一面旗幟。
![]()
樓閣亭臺任指點,湖光山色入窗來
湖濱飯店老樓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筑設計師管鳴宇先生,管先生1937年出生于常州武進縣,在無錫第一中學就讀6年(1949年至1955年),196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建筑系,六十年代任職于建筑工程部西南工業(yè)建筑設計院,七十年代初期至無錫建筑設計院工作,歷任副院長,總設計師,顧問總建筑師,主持完成了無錫湖濱飯店、無錫大飯店、烤鴨館、無錫錦江大飯店、無錫市革命歷史陳列館、無錫市圖書館、無錫群眾藝術館、無錫惠山泥人廠等100多項工程項目,多次獲得省市建筑優(yōu)秀設計獎。
![]()
鮮魚活蝦,還需名廚高手,才能烹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種名菜
![]()
湖濱飯店劇場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場所。這是日本兵庫縣大學生樂隊在演出
![]()
太湖船菜。太湖水產品品種繁多,四季常鮮。香酥銀魚、松鼠桂魚、活熗蝦、龍門活魚、油爆脆鱔、冬蟲甲魚、魚肉餛飩等等,都是游船上常見的菜點,湖中出產的菱、藕、蓮心、茭白也是制作點心菜肴不可缺少的配料,再加大浮楊梅、拖山蜜桔、無錫水蜜桃,形成了太湖船菜特有的風味。如果在金風送爽的季節(jié),游船上盛設螃蟹宴,面對太湖,持螯賞菊,更令人回味無窮。太湖船菜魚鮮蝦活,一經(jīng)名手配制烹飪,尤為精美,復兼清洌的二泉美酒,甘醇的太湖茶水,使人一飽口福。專門用作吃船菜的“太湖”號游艇,造型大方,色澤淡雅。上層容納百來游客,下層為廚房、餐廳、冷暖空調、衛(wèi)生設備等一應皆備。在那風和日麗之時,人們泛舟太湖,一面左顧右瞻欣賞美景,一面低斟淺酌品嘗佳肴,有的扣舷而歌,有的甚至蹁躚起舞,盡情享受著旅游的歡樂。
春秋之時吳王夫差行船宴飲,隋煬帝楊廣龍舟作樂,本是帝王享受,逮至明清,則文人墨士,商賈政客,無不聚宴于游船,于是精致的船菜船點便應時而生,使得蘇南一帶的烹飪百花更為豐富多彩。據(jù)沈括《夢溪筆談》記載,本來南人重咸而北人重甜,江南進貢至長安、洛陽的魚蟹還要加上糖蜜,后宋都南遷,大批士族南下,中原風味也隨之南下,無錫重甜乃古之遺風。
![]()
旅行療養(yǎng)。在太湖、蠡湖之濱的幽美環(huán)境里生活,無不感到胸懷開朗,心情舒暢,自能延年益壽。倘若在這里作短期療養(yǎng),對于中老年旅行者更是十分適宜,應各國旅行者的建議和要求,這里開辟了把旅游和療養(yǎng)結合起來的新項目。
![]()
古運河泛舟。無錫段運河貫通市區(qū)南北,給人們提供了泛舟游覽的良好條件。而且兩岸景物豐富多變,或河面開闊,山光塔影,檣帆往來如梭;或雕欄玉砌,綠樹成蔭,或入花園城市;或老屋凌波,古橋雄峙,一派水鄉(xiāng)風光。運河猶似歷史的見證人,留下了許多民間傳說或歷史掌故,如文天祥慷慨賦詩,王其勤筑城御寇,黃埠勇斗精靈,北塘龍舟競渡,顯應橋反霸,妙觀塔鎮(zhèn)妖等等,經(jīng)導游指點介紹,游客興趣倍增。
![]()
有外賓留言反饋,能在水上觀光游覽整個城市全貌的,西方只有一個威尼斯,而無錫也能安排上這個節(jié)目,是超乎想象的。恬淡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景色,對旅行者產生了迷人的魅力。
![]()
王興記。自1913年創(chuàng)設,過去一般都是小餛飩,王興記就改為家庭里常吃的一般式樣,再將皮子改進用菱粉,看上去就好似和了蛋白所打出來的一樣,同時再在配料上加以改進和增加,就成為一般各地顧客所熱愛的好點心,因此,其名號就一直傳遍滬寧線及廣大農村。
![]()
雨中游三山 ( 陳春軒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