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去夏來,
西瓜、酸梅湯、小涼菜,
胡同里的大槐樹,冰箱里的涼啤酒...
論北京夏天的正確打開模式,
還要從立夏這一天的這碗面說起!
![]()
2024立夏:
5月5日,8:09:51,
星期日,(農歷2024年三月廿七)
![]()
(圖片來自:赤耳)
據說,咱北京立夏吃面這個習俗源于晉代。
那時,吃面是為了紀念北方麥收后的喜慶嘗新,
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還有句話說得好:“入夏面新上天”
意思是立夏吃面可強健體魄,能為人們帶來好運。
![]()
雖說北京人一年四季都在吃面,
但從立夏開始,
咱北京人就完完全全的離不開面條了,
尤其是到了三伏天,
一回家要是能吃上一碗過了水,涼涼的面條,
那甭提多舒坦了!
![]()
黃花木耳打鹵
“打鹵面不費事,
弄點肉末,打倆雞蛋,放點黃花木耳,
香菇青蒜,使油那么一過,
使芡那么一勾,出鍋前淋上點香油,
再放上點蔥姜蒜末,齊活了。”
出處:和平他媽
![]()
在北京,
講究的人家吃打鹵面,
木耳要東北的,蘑菇要口外的,
上好的五花肉切薄片,配上干黃花,
最后再甩上一個雞蛋花,
愿意吃漿糊點的您就勾個芡。
煮好了面條挑在碗里,澆上鹵,
嘿!就倆字“地道”!
![]()
當然這只是低配,
高檔一點的
還要有雞胸,鴨胸,玉蘭片等等。
說它是“山珍海味”,我覺得也不足為過~
![]()
醬油汆兒
您瞅這醬油汆兒怎么樣?
蔥花熗鍋,醬油往鍋里一倒,
隨著刺啦一聲,醬油的香氣彌漫整個廚房。
哈哈哈哈,您眼前是不是也有畫面感了?
稍微講究點的人家,
還會炸一點花椒油或是煎個雞蛋碎~
![]()
您別瞅它其貌不揚,
但吃起來絕對讓人贊不絕口,
小編我啊,每次至少三碗起!
![]()
芝麻醬
北京人用一碗芝麻醬面,
對抗炎熱的夏天。
吃芝麻醬面,面條一定得過水,
不然容易發粘拌不開。
至于瀉芝麻醬,絕對是個技術活,
得慢慢加水,一個方向攪拌,
不然芝麻醬很容易就稀了。
![]()
最后再放上點那搗出蒜油的蒜汁兒,絕了!
![]()
羊肉汆兒
北京人講究換著頓兒吃,
但您要讓北京人頓頓都吃面,那也是完全OK,
尤其是這羊肉汆兒,
把嫩嫩的羊肉切城薄片兒,再放上點大蔥做汆兒,
剛出鍋的那一刻,就注定我這頓準又吃多了...
![]()
老咸湯兒
老咸湯兒,
在如今的北京,可真難尋這一口兒了!
但擱過去,它可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
家家戶戶全都腌咸菜,
到了夏天將咸菜湯蒯出來,煮開后澆在面條上,
來上一口,味道別提多好吃了!
![]()
三合油
雖然老咸湯兒不好找了,
但三合油咱還是可以自己做呀~
香油,醬油,沏(qu)點花椒油,
至于比例還真不是1:1:1,一家一調配法兒,
您要愿意把您家的秘方告訴小編,
我絕對不對外公開!
![]()
臭豆腐
好這口兒的主,不用我多說做法了吧~
王致和臭豆腐配鍋挑兒,
聞著臭,吃著香!
吃完一碗,還想再來一碗溜溜縫!
![]()
爛肉面
爛肉面,
吃的就是肉湯里那個味兒,
連湯帶肉澆在白坯兒面上,
瞅著香,吃著更香!
![]()
茄丁面
茄丁面,
一般人都愛肉多茄子少,
但我偏愛五五分,誰都不耽誤。
出鍋,再來上幾瓣蒜,
您說有什么煩心事,
是一碗茄丁面解決不了的~
![]()
小蝦米炸醬
懂吃的主兒都知道
“五月節”正是小河蝦上市的日子,
這時候拿小蝦米來做炸醬,特別應景。
![]()
將新鮮的河蝦用油烹至焦酥
再倒入黃醬炸制,
一定記得要多放蔥多放姜,這樣味兒才對。
您要說您懶得出門買小河蝦去,
咱家準有蝦皮吧,用它來替代小河蝦,
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
西紅柿雞蛋
北京人不知道吃什么的時候,
首選雞蛋西紅柿面,
咱不說別的,就瞅這配色,
頓時讓人食欲大開,臨了還得把湯都給喝了~
![]()
扁豆燜面
北京人家的扁豆燜面,
色兒重,但味兒好。
扁豆撅成段煸好,喜歡葷的就加上點肉,
把切好的手搟面碼在蒸鍋里,
大點兒火蒸熟,再點醬油。
吃的時候可以再點點兒醋~
![]()
炸醬面
炸醬面,北京人的最愛,
切成小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下鍋炸出油,
再用澥好的干黃醬或是黃醬來炸,
鍋挑兒的面配上炸好晾涼的醬,
您聽,咕嚕咕嚕,是我的肚子在叫~
記得以前誰家要是做了炸醬面,
那勾人的香氣飄得滿院子都是。
![]()
您看看我,
這一說面條就停不下來了
其實在立夏這天 ,還講究吃這些!
![]()
(圖片出處見水印)
扒糕
北京人在立夏時還講究吃扒糕。
用蕎麥面制成的扒糕,一般與涼粉同售。
吃的時候切成小塊,
再澆上用麻醬、醬油、醋等等拌的汁兒,
也有人家愛放上些黃瓜絲兒。
![]()
夏餅
夏餅又稱麻餅,
在立夏吃夏餅,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說。
制作夏餅并不復雜,有甜、咸兩種,
甜的主要加以芝麻,白糖;
咸的,那原料可就豐富了,
韭菜、肉末、蝦米、香菇、胡蘿卜、雞蛋等。
![]()
春卷
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
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
春盤始于晉代,初名五辛盤。
據說宋時福州有個書生,
為了溫書應試,整天埋頭攻讀,常常廢寢忘食。
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勸他也沒用。
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制成薄餅,
以萊肉為餡,包成卷筒形,既當飯,又當萊。
這種小吃后來定名為春卷,并逐漸流行于城鄉各地。
![]()
雞蛋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
古人認為,
雞蛋圓圓溜溜,象征生活之圓滿,
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
經受“疰夏”的考驗。
那時人們還會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
于是便有了“茶葉蛋”。
再后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
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姜末,
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
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
這一通說下來,
您是不是也有點餓了?
行了,今兒就聊到這兒吧,
小編要去準備明天吃面的菜去了~~~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轉載請注明!
★聯系微信號 ★
? hao0j0j 或 lsy4833406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