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接玉松
◆1937年11月25日,無錫淪陷。
◆1939年2月,為貫徹執行新四軍“向北發展,向東作戰,鞏固現在陣地”的方針,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陳毅率部挺進茅山。
◆1939年5月,陳毅派葉飛帶領新四軍第六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的番號從茅山根據地東進抗日,第一個落腳點和前進基地就是無錫。
在東路地區黨組織和無錫各界抗日聯合會的發動下,無錫地區各界掀起擁軍熱潮。
近日,由新四軍紀念館、無錫市委組織部、無錫市委宣傳部、無錫市檔案史志館、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無錫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舉辦的《馳騁江南——新四軍在無錫歷史展》在無錫博物院展出,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展廳人頭攢動,參觀者絡繹不絕。
![]()
無錫市委常委班子舉行“賡續紅色血脈、牢記初心使命”主題黨日活動
![]()
![]()
![]()
![]()
85年前,新四軍在無錫發生了什么?新四軍在無錫又肩負著怎樣的使命?近日,我們特別邀請無錫市檔案史志館副館長接玉松,透過展覽,為您講述新四軍在無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江抗東進無錫
抗日戰爭時期,無錫是新四軍江抗、新江抗部隊的重要活動區域和蘇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四軍第六師的誕生地,更是新四軍東進北上的重要通道。在此期間,新四軍及其下屬的多支地方武裝緊緊依靠本地的黨組織和人民群眾,始終堅持在無錫地區抗日斗爭的第一線,用忠誠和熱血鑄就了不朽的鐵軍精神,譜寫了一篇篇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直至最終迎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01
確立江抗番號
1937年11月25日,無錫淪陷。日本侵略軍在無錫地區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無錫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深重災難。日軍的累累暴行,激起了無錫民眾的極大憤慨,他們自發組織各種抗日武裝,紛紛起來開展激烈的抵抗。
![]()
陳毅在新四軍第六團東進出發前與該團干部合影(左起:陳毅、劉炎、劉飛、葉飛、吳焜、喬信民)
1938年春,新四軍開往皖南巖寺。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深入敵后,創建根據地的指示,新四軍派出先遣支隊第一、第二支隊于5月至7月相繼挺進蘇南敵后,開始創建茅山根據地。1939年2月下旬,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傳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確定了新四軍“向北發展,向東作戰,鞏固現在陣地”的戰略方針。
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早有東進意圖。在1938年10月間,陳毅就派新四軍第二團參謀長王必成率第一營東進進行戰略偵察。偵察部隊越過錫澄公路到達錫北寨門,當地愛國青年嚴公偉組織的游擊隊前往接應。王必成會見了地方干部陳枕白和武抗會干部陳達等,詳細了解了無錫、蘇州一帶的游擊武裝及日軍據點的情況,并熟悉了地形方位后隨即西返。同時,陳毅在茅山接見中共澄錫虞工委領導的3支抗日武裝領導人何克希、梅光迪、朱松壽、呂平、張志強等人,將他們所帶部隊改編為3個連,用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簡稱江抗三路)名義,由梅光迪任司令,何克希為副司令,呂平為政治部主任。
![]()
東進部隊整裝待發
為了加強對江抗三路的領導,陳毅派紅軍出身的新四軍二團組織股股長徐緒奎到江抗三路任參謀長,從新四軍戰地服務團抽調王新、龔鵬佐、包厚昌3人分別任各連政治指導員。同時,在江抗三路成立黨總支委員會,何克希為書記,各連均建立黨支部。這兩著棋,為東進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02
江抗到達梅村
1939年4月,新四軍軍部部署第六團準備向東路地區發展。明確規定東進的任務是:沖破國民黨的限制,發展部隊,武裝自己,籌集經費給養(概括為“人、槍、款”),獨立自主地擴大抗日力量,同時要求相繼建立根據地。
![]()
葉飛在江南水鄉
1939年5月1日,葉飛率新四軍第六團700余人,打出江抗二路的旗號,從茅山地區出發東進。部隊到達武進南部戴溪橋,與在當地活動的江抗三路匯合,成立了江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由原江抗三路司令梅光迪任總指揮,葉飛、何克希、吳焜任副總指揮,喬信明任參謀長,劉飛任政治部主任。江抗二路下設3個支隊,江抗三路組成第四支隊,江抗三路的獨立支隊對外稱第五支隊。
1939年5月5日,江抗1000余人從戴溪橋出發,在武進橫林附近越過京滬鐵路,插入東路地區后到達錫北。中共無錫縣委派陸富全前往引路。江抗部隊南下途中,在東房橋受到無錫縣委成員魯乃銘安排的群眾大會的歡迎,在楊亭受到陳鳳威部的歡迎,在沿途群眾的熱情歡迎下,于5月8日到達梅村。
為了擴大江抗東進的政治影響,無錫各界抗日聯合會在梅村小學操場召開有各界代表、群眾、部隊戰士參加的3000人的歡迎大會。會上,江抗代表闡述此次東進抗日的意義,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主要精神;各界代表發言竭誠歡迎部隊;“抗聯會”戰地服務團演出了抗日文藝節目。大會洋溢著軍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熱烈氣氛。江抗戰士眼看游擊基點內群眾抗日情緒高漲而欣喜,鄉親父老目睹江抗紀律嚴明、英武雄姿而對其贊譽。
![]()
![]()
江抗到達無錫梅村后,葉飛、劉飛等人與中共江南特委及無錫、蘇州、常熟等地黨組織領導人林楓、張英、呂平、王承業等召開聯席會議,分析東路地區的抗戰形勢和任務,協調江抗和地方黨的關系。為加強黨對部隊和地方工作的統一領導,決定成立中共東路工作委員會,葉飛任書記,林楓、何克希任副書記,張英、呂平和各縣委書記為委員,并確定了工作方針:以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指針,宣傳發動群眾,以部隊遵紀愛民的實際行動影響群眾,爭取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尋機積極打擊日偽軍,教育爭取地方抗日游擊隊,開創東路全民抗戰的新局面。
03
首戰黃土塘
江抗到達無錫后,部隊領導人與江南特委負責人及王承業、陳枕白等分析研究了無錫地區的抗日形勢和任務,確定了如下的工作方針:以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宣傳群眾;以部隊遵紀愛民的實際行動影響群眾;積極打擊日偽,鼓舞人民的抗日斗志;教育爭取游擊部隊,一致抗日;堅決回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阻撓破壞,揭露他們反共反人民的罪行。
![]()
黃土塘戰斗紀念碑
江抗指揮部設在嵩山儲埂上,部隊以梅村一帶為基地,發揮主動、靈活的游擊戰特長,以伏擊、襲擊、夜戰等戰術手段,在運動中打擊日偽。
5月30日,由江抗二路司令吳焜率領的主力一部,在廓清了常熟東鄉10多個日偽據點及匪偽武裝后,回師梅村途中到達無錫東北隅的一個小鎮黃土塘,與下鄉“掃蕩”的日軍遭遇,發生戰斗。戰斗打響后,日軍又開來了增援部隊。江抗戰士在武器裝備較差的情況下頑強戰斗,經過半天激戰,擊斃日軍30余名,內有大佐1名。黃土塘戰斗是江抗東進征途上同日軍交戰的第一仗,東進首戰告捷,震驚了日偽,極大地鼓舞了東路地區人民群眾的抗日斗志。
04
夜襲滸墅關
為了策應茅山根據地軍民的反“掃蕩”斗爭,1939年6月24日,江抗雨夜奔襲滸墅關車站日軍據點。滸墅關是京滬鐵路和京杭大運河的關隘,據點內駐有日軍警備隊和偽軍。江抗總指揮部與無錫縣委的領導人共同研究,周密部署,事先派參謀周達明等喬裝偵察、摸清情況,戰前又作了動員和充分的準備。
![]()
地方報紙關于滸墅關戰斗的報道
傍晚,部隊從梅村附近的鴻聲里冒雨出發,深夜到達吳縣東橋鎮。部隊在東橋鎮設臨時指揮部,分兵兩路,分頭奔襲滸墅關車站日軍據點和黃埭偽軍據點。車站守敵狂妄自大,戒備松懈。擔任主攻的江抗二路一支隊二連迅速投入了戰斗。他們摸進敵人營房,用手榴彈猛烈轟炸正在酣睡的日軍,同倉皇應戰的日軍在硝煙彌漫中一陣拼搏,速戰速決,全殲日軍55人,偽軍一個中隊。
江抗乘勝焚毀滸墅關車站,并炸毀車站附近的一段路軌,迫使京滬線交通一度中斷。上海各大報紙紛紛登載新四軍雨夜奇襲滸墅關勝利的捷報。
此后,江抗總指揮部移駐常熟,二路二支隊繼續東進青浦、嘉定地區,在作戰行動中曾“夜襲虹橋機場,震動整個上海” 。
05
江抗西撤
江抗東進抗日連連告捷也引起國民黨頑固派的嫉恨和恐慌,他們以新四軍“違反軍令政令,越界活動”為由向新四軍軍部施壓。1939年七八月間,項英副軍長向陳毅通報了這方面情況,并指示江抗西撤。1939年9月,江抗主動往北撤向江陰湖塘里。行進中,側翼遭“忠救軍”章曉光部偷襲,吳焜不幸犧牲。
![]()
吳焜烈士埋葬處紀念碑
新四軍軍部為顧全抗戰大局,緩和事態,決定通過談判解決爭端。陳毅急電葉飛、王必成,下令停止進攻。9月29日,陳毅赴國民黨江南行署談判,與行署主任冷欣商定,雙方同時撤出戰斗。次日,陳毅由新四軍2團副團長劉培善陪同,日夜兼程趕到周莊定山灣,命令部隊西撤,同時傳達了中共中央和新四軍軍部關于蘇南新四軍發展蘇北的指示。
![]()
1939年10月,陳毅司令員到達江陰,在西石橋領導“江抗”整編。圖為整編時陳毅與“江抗”領導人合影。
江抗總指揮部率部西移江陰西石橋進行整編,原有的江抗五個支隊整編為江抗一團、二團兩個主力團。11月,又開赴揚中島,與新四軍挺進縱隊合編為新的挺進縱隊,開赴蘇北,先后參加了郭村保衛戰和黃橋戰役,成為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的一支勁旅。
江抗從1939年5月上旬東進無錫梅村,到9月底西撤,從來時1000余人,發展到5000多人,武器裝備得到極大改善,除每班都有1挺輕機槍外,還多余200余挺機槍等裝備,上交軍部。同時,也籌集到了一筆可觀的軍費,完成了“人、槍、款”三大任務。
江抗主力奉命西撤后,東路抗戰形勢發生逆轉,日偽軍加強了對抗日游擊區的軍事進攻和政治進攻。無錫地區的人民群眾在堅持抗日斗爭的同時,迫切地盼望著新四軍重新回來,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