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所有人都要忍不住發(fā)出感嘆:啊!這就是世界第三。因此,印度在網民中便有了一個充滿敬意的雅稱“阿 .......... 三”。然而我們回望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印度的輝煌遠不止現(xiàn)在大家所知道的這些。今天,就讓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為何印度如此強大。
![]()
印度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中期,那時的印度就已經在韓國的幫助下,發(fā)展起了輝煌的文明。舊石器時代,當同時期的其他文明還在玩泥巴的時候,印度人就已經開始進行小規(guī)模的化學實驗,并且開始向恒河里排放某些神奇物質。大約在公元前6000年前后,印度為了與世界發(fā)展潮流相適應,主動放棄已有文明成果,與其他文明攜手邁入新石器時代。目前的研究表明,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于兩河流域文化,這是因為印度當時已經發(fā)展到了農業(yè)文明,印度人在是否選擇與其他文明同步發(fā)展上產生了內部分歧,所以他們“退化”的稍微晚了一點。
![]()
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xiàn)了被稱為哈拉帕文化的文明。該文明發(fā)展迅速,文化和科技發(fā)展達到了一個巔峰,并且成功研發(fā)出星際移民技術。于是該文明集體移民,并在月球背面與火星上建立了殖民地。(此處知識點極其重要,相關信息可搜索印度探索火星計劃)但是,由于印度不想給其他文明發(fā)展帶來壓力,于是選擇悄無聲息地走,直到現(xiàn)在,除了少部分印度高層以外,其他人都還在企圖破解哈拉帕文化消失之謎。
印度在送走了一個高度發(fā)達的文明后,又迎來了另一個更偉大的文明,即雅利安文明,又被稱為吠陀文化。該文明為印度帶來了他們的文化瑰寶——種姓制度。這是一個極其嚴謹,又散發(fā)著科學和人性光輝的制度,所以直到現(xiàn)在,印度依然保留著它,這也成為了印度輝煌歷史的活化石。
![]()
之后的歷史,體現(xiàn)了印度骨子里的謙遜,為了不讓周圍國家擔心,印度并沒有選擇成為統(tǒng)一國家,而是將自己分裂成16個國家,這就是印度歷史上的十六雄國時代。盡管沒有統(tǒng)一,但是這16個國家,隨便一個拎出來都是響當當?shù)膹妵?/p>
公元前6世紀末期,印度深感當時的強國波斯發(fā)展陷入了瓶頸期,于是打算將印度河平原一帶贈予波斯帝國。但是,當時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是個要面子的人,白送人家肯定不好意思要,于是策劃了一場戰(zhàn)爭,故意輸給波斯帝國。
在大流士一世之后,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不自量力的也想要染指印度。但是他萬萬沒想到,印度的強大實力會讓他經歷自己最大的失敗。在進攻印度之前,亞歷山大大帝已經成功戰(zhàn)勝了希臘、波斯、埃及,建立起了涵蓋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但是這一切在印度面前都不值一提。
![]()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揮軍越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印度運用戰(zhàn)略,主動從印度西北部撤退,讓亞歷山大大帝自以為戰(zhàn)勝了印度。之后亞歷山大大帝企圖繼續(xù)深入印度,這一刻印度不裝了,它攤牌了。印度利用生化武器進攻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還在亞歷山大大帝軍隊駐地附近唱起馬其頓傳統(tǒng)民謠《常回家看看》。于是,馬其頓軍隊再也不敢也不愿與印度軍隊作戰(zhàn),亞歷山大大帝被迫撤軍。并且留下來部分軍隊作為人質,但是印度為了顧及大帝的面子,對外宣傳這批部隊是留下了駐扎在印度的。
經歷了亞歷山大大帝的進攻,印度深感周圍這些所謂的強國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跟著這幫人怎么能完成人類發(fā)展的偉大使命。于是印度決定自己干,他們建立起了印度第一個帝國,孔雀王朝。孔雀王朝有多強呢?這里只舉一個例子,阿富汗被譽為“帝國墳場”,英國、蘇聯(lián)、美國都在這栽了跟頭,但是孔雀王朝成功統(tǒng)治了阿富汗。四舍五入以下,那就是印度比英、蘇、美都要厲害啊。
![]()
時間來到公元前2世紀初,印度深感無敵是多么寂寞。思前想后之下,還是要給周邊國家一點機會。于是,印度主動示弱。大夏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在印度安排下以“入侵”的名義進入印度學習。其中大月氏人作為最優(yōu)秀的學生,印度大方地讓他們在北印度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
![]()
此后的印度進入了一段相對平淡的時期。直到11世紀,中亞的突厥人遠征印度12次以上,硬是沒有占到半毛錢便宜。印度被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打動,將自己領土的一部分分給了他們,讓他們建立起了德里蘇丹國。之后德里蘇丹國被莫臥兒帝國取代,接下來,讓英蘇美汗顏的一幕又出現(xiàn)了,1529年莫臥兒帝國建立者巴卑爾,又一次擊敗了阿富汗。又一次!
![]()
隨后,印度在莫臥兒帝國的名義下,繼續(xù)平穩(wěn)地發(fā)育,等待時機,一飛沖天。進入大航海時代,海上強國葡萄牙和荷蘭都爭相與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只有強國才有資格和印度交易,于是,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國家就剩下英國和法國了。其中英國憑借日不落帝國的名號,成功吸引到來自印度的青睞,印度表示“年輕人,我很中意你啊”。英國人投桃報李,成立東印度公司專門用來服務印度。之后,英國為了體現(xiàn)對印度的重視,在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并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此后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tǒng)治的時代。印度成功過上了無憂無慮的小資生活。
![]()
隨后,經歷了一戰(zhàn)二戰(zhàn),大英帝國日薄西山。英國深感已經配不上印度了,于是決定體面地退出這段感情。1947年8月15日,印度獨立。獨立后的印度并沒有改變自己的大國本色,時不時與周邊的國家進行一下物理切磋。1973年4月印度更是借口錫金發(fā)生內亂,公然出兵占領錫金。在二戰(zhàn)后以武力吞并一個主權國家,印度也算是頭一份。
了解了印度的歷史,也許有人還不能清楚理解印度到底有多牛。這么說吧,韓國大家知道有多厲害吧,但是你打開世界地圖,韓國也就那么一點。但是你在世界地圖里你會找到,印度、印度尼西亞、西印度群島、印度洋、印度劉墉等等印度元素,現(xiàn)在你知道印度多厲害了吧。
當然了,印度的厲害,除了歷史,還因為他們強大的軍事、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秀的社會治安、精良的美食制作等等等等。之后我將會從現(xiàn)代印度的角度分析,為什么印度能夠成為網絡五常。
![]()
注1:本文標注出來的地方純屬娛樂,各位看官謹慎觀看。
注2:本文未出現(xiàn)中國,是因為這段時期的中國生活在韓國“陰影”下,具體可以看我之前關于韓國的文章。
注3:大多數(shù)人對印度歷史了解不深,而且印度歷史極為破碎,因此從歷史調侃印度無法達到韓國的效果。所以,對印度的介紹,大招只能放在現(xiàn)代印度上。
注4:本文雖為戲說,但基本時間脈絡與真實歷史相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