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下為相先生發(fā)布的“微頭條”內容精選,不是正式文章,可算是供各位開胃的“小菜”。共有A、B 兩段內容。
A
你與母親的關系,決定了你人際關系的好壞。
其實不止如此,你做事情的態(tài)度、習慣,也與你和母親的關系有關,建議你閱讀一下這段話,至少它是一個洞悉人性的角度。
1、 自我的強弱,自我與他人邊界,自我與他人的距離,這些會對一個人的人際關系造成直接影響,而一個人的自我最先就是在母親這“容器”中,成長起來的,有的人缺乏安全感,容易焦慮、抑郁,就容易和別人靠的太近,就容易邊界不清,比如容易被別人影響,表現(xiàn)得在關系中敏感,有的人缺乏熱情,情感冷漠,或者太獨立、太固執(zhí),這樣的人就會和別人離得太遠。
2、 有的人缺乏耐心,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投入,缺乏自控力,這些其實和小嬰兒的反應是很像的,小時候被母親及時喂養(yǎng),基本滿足的人,可能這些不好的特質就相對較少。
3、 那我們現(xiàn)在去分析這個,有用嗎?當然有,沒有被滿足的,一直在等著被滿足,沒有被看見的,一直等在被看見,我們所做的工作,其實就這部分,理解了,看見了,你就可以做自己的母親,照顧好自己,更好的理解自己了,當做到這一步的時候,問題也就會隨之消失。
B
缺愛的人,更容易被別人不喜歡:
缺愛的人為什么更容易被別人喜歡呢?因為缺愛的人,他在一個缺愛的環(huán)境里長大,他適應了這個環(huán)境,長大后他會下意識地去創(chuàng)設一個缺愛的環(huán)境,于是他仿佛有一種能力,可以讓周圍的人不喜歡他。
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這個目的是為了安心,是為了找到一種熟悉感,熟悉感就是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可以讓他安心,有一句俗語叫做,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狗窩不好,可是安心。
他沒有習得健康、正常的和別人互動的方式,他內在的關系經驗有限,他僵硬地用從原生家庭習得的方式和別人互動,結果就是出奇的一致,自己不被愛,別人不喜歡自己。
一個人和外界互動的方式往往是從原生家庭的關系里發(fā)展出來的,怎么樣與自己相處,怎么樣與別人相處,怎么樣做事情,都和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看見、理解,處理好這個關系,對一個的自我發(fā)展至關重要。
上面的內容節(jié)選自相先生的心理學新書《原生家庭的羈絆》,副標題是用心理學改寫人生腳本,這本書在最近舉辦的全國圖書館圖書采購會上(官方名字叫做全國館配商聯(lián)盟秋季圖采會)。
在參展的六十余萬種圖書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被各大圖書館選購,如下你可以看一看。
![]()
![]()
上面的內容在相先生的心理學書籍《原生家庭的羈絆:用心理學改寫人生腳本》亦有詳細論述,選擇這本書性價比更高。
各位朋友,如果相先生的文字對你有所啟迪,麻煩您點個贊或者點個“再看”,感激不盡,如果你需要聯(lián)系,關注后菜單欄有聯(lián)系方式。
如果您想查閱專欄,可以在今日頭條或百度,搜索“心理相先生”在專欄版塊查看!
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詢師,簽約作者,頭條、百度付費專欄作者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