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盡管世界經濟面臨多重挑戰,亞太地區憑借內生動力和區域合作框架,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最近在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聚焦可持續發展和創新合作,旨在應對全球經濟放緩,推動區域經濟加速發展。中國在推動亞太經貿發展和全球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APEC各經濟體應凝聚共識,推動務實合作,為地區和全球經濟繁榮穩定注入持久動力。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
作者:盧國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副研究員
當前全球經濟調整面臨多重壓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美國通過“對等關稅”政策推動“美國優先”貿易體系,導致WTO多邊機制被削弱,全球貿易進入“后WTO時代”。不確定性的加劇進一步導致投資信心下降,貿易成本上升,消費需求減少,公共債務高企,部分國家工資增長不及通脹,青年失業率上升。二是地緣沖突頻發,全球供應鏈遭到嚴重扭曲,規則體系受到挑戰,風險增大,區域發展失衡,經濟合作面臨更大的挑戰。三是氣候變化與綠色轉型挑戰。極端天氣的增多,對農業、能源等關鍵行業造成巨大沖擊,而綠色轉型又面臨技術依賴和財政空間緊張的雙重制約。四是全球政策協調與技術創新壓力增大,區域經濟政策協調不足,部分國家產業升級緩慢。雖然大多數國家已經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將成為關鍵突破口,但中小企業仍面臨技術鴻溝。
受全球經濟調整影響,亞太地區的經濟安全及發展環境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區域合作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亞太發展中經濟體2025年經濟增速為4.7%,較此前下調0.2個百分點,2026年增速預期也降至4.6%。但盡管如此,人們發現,亞太地區憑借其內生動力和既有的區域合作框架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其中南南貿易的擴大,以及中國與東盟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RCEP) 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區域合作框架下深化合作,不僅對美國的單邊關稅政策形成有力對沖,也支撐著全球貿易85%的持久性。亞太地區預計仍將貢獻全球增長的約60%。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除此之外,貿易伙伴多元化、技術驅動供應鏈數字化、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全球化與多極協同等經濟發展理念都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這將極大地推動區域經濟的加速增長以及新興市場的發展。未來全球貿易或將呈現“區域化主導、技術競爭與規則多元并存”的特征,全球及亞太區域的貿易韌性依然存在。
正是基于上述認知,今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 (APEC) 第三十三屆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建設可持續的明天:聯通、創新、繁榮”設為主題,并在這一主題之下將三大優先議題作為討論重點,分別是通過加強科學家的交流,提升科學、技術、創新 (STI) 能力;通過開放創新促進研究與開發合作,以應對重大挑戰;通過最大化新興技術的社會經濟價值來加強聯系。很明顯,這主要是針對當前全球經濟整體放緩,而亞太地區經濟既存在強大韌性又面臨諸多挑戰的新形勢而設計的。
APEC在2025年報告中警告,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今年亞太地區出口增長預計將從2024年的5.7%驟降至0.4%,韓國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將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這是韓國積極推動亞太區域合作、特別重視APEC供應鏈安全與穩定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中韓兩國是近鄰,2024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3280.8億美元,同比增長5.6%。中國已連續21年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韓國也重回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位置。截至2025年10月,中韓已建立超過228對友好城市關系,覆蓋多個省份和城市,如本次峰會的主辦地慶州,就與中國的安徽池州市、湖南張家界市、陜西西安市等多個中國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合作范圍涵蓋經貿、文化、教育、新能源汽車、文化遺產保護等多個領域。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慶州峰會后,APEC將進入“中國時間”。兩個同屬于太平洋西岸的鄰國相繼舉辦APEC峰會,這在APEC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在美國政府肆意操弄關稅政策,使國際貿易規則遭到嚴重扭曲,全球供應鏈安全與穩定面臨巨大挑戰的形勢下,兩國在地緣政治安全、環境安全、糧食安全、經濟技術合作以及國際貿易與投資等領域都有很多共同的訴求。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亞太地區絕大多數經濟體的主要貿易伙伴。長期以來,中國致力于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奉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在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亞洲開發銀行報告顯示,中國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還貢獻了37.6%的貨物貿易增長和44.6%的服務貿易增長。
不久前,在聯合國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十周年、中國“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以及“十五五”規劃即將開啟的關鍵歷史時刻,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上提出了以“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為五大支柱的全球治理倡議。這是繼2021年提出全球發展倡議、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議、2023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后,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它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和實施方略,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了極具東方智慧的穩定力量。
APEC各主要經濟體應在厘清當前APEC面臨的主要問題、區域合作存在的阻力以及APEC未來的合作方向等的基礎上,統一意志,形成共識,為后續開展更加務實的合作奠定堅實基礎,推動APEC貢獻出符合區域發展實際的“亞太版”全球治理方案。
![]()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英文版標題為 "Resilience and dynamism"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杜娟 欒瑞英
編輯:張釗
![]()
![]()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859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