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極地科考破冰船,這玩意兒可不是隨便就能造出來的大家伙,主要用來在南北極的冰層里開路,讓科學家們能順利搞研究。
全球范圍內,靠近北極的國家像俄羅斯、美國、加拿大這些,船隊規模都比較大,中國這些年也跟上腳步了。
根據最新數據,到2025年9月,俄羅斯的破冰船總數還在40艘以上,美國運營中的極地破冰船是3艘,中國則是5艘。
![]()
先聊俄羅斯,這家伙在破冰船領域絕對是老大。
俄羅斯的國土一大半挨著北極圈,北海航道是他們經濟命脈,運油氣、礦產全靠這個。所以他們從蘇聯時代就開始砸錢造船。
現在俄羅斯在役破冰船超過40艘,具體到科考和重型破冰的,有核動力的占大頭。核動力船有8艘在運行,這是全球獨一份,其他國家都沒這個技術儲備。
像Project 22220系列的核破冰船,已經有Arktika、Sibir、Ural和Yakutiya四艘服役,Chukotka下水了,Leningrad和Stalingrad在建。
Yakutiya是2024年底入役的,排水量3萬噸級,能破3米厚的冰。這些船不光破冰,還帶實驗室,能支持長期科考。俄羅斯總共核破冰船計劃到11艘,常規柴油破冰船也有30多艘。
2025年,他們的艦隊規模沒大變,但更新換代快,舊船退役新船補上。
![]()
為什么這么多?因為北極資源開發熱火朝天,俄羅斯靠這些船控制航道,確保貨運量到2025年達8000萬噸。
相比其他國家,俄羅斯的船隊經驗豐富,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核船研發,服役時間長,維護體系完善。這不是吹牛,數據擺著,全球破冰船一半在他們手里。
美國這邊就尷尬了,直到2025年夏天,他們才委任了第三艘USCGC Storis,原名Aiviq,是從商業公司買來改的。這艘船是他們25年來第一艘新增的極地破冰船。
之前主力是Polar Star和Healy兩艘,Polar Star建于1976年,老爺車級別,破冰能力強但超期服役,維修花了大筆錢。
Healy是1999年的,中型船,破冰厚度不如Polar Star。Storis入役后,美國海岸警衛隊總算有3艘能用的極地破冰船,主要用于南極補給和北極巡邏。
海岸警衛隊總破冰船有24艘,但極地重型的就這幾艘。為什么這么少?預算問題大,Polar Security Cutter計劃拖了六年,成本超支10億刀,第一艘預計2027年交付。
他們計劃建3重型3中型,總共要8到9艘滿足需求,2023年的艦隊分析報告就是這么說的。但現實是,2025年還停在3艘,特朗普上臺后嚷嚷要造40艘,結果海岸警衛隊說8-9艘夠用。
資金撥款620億刀,首艘Polar Sentinel要到2030年。這差距讓美國在北極存在感弱,俄羅斯船隊到處跑,美國船老出故障,補給南極站都得靠Polar Star硬扛。
![]()
中國的情況進步快,到2025年是5艘極地科考破冰船。
主力有Xue Long、Xue Long 2、Zhong Shan Da Xue Ji Di、Ji Di和Tan Suo San Hao。Xue Long是1994年從烏克蘭買來改的,排水量2.1萬噸,能破1.2米冰,參與過幾十次南極考察。
Xue Long 2是2019年國產的,芬蘭設計中國造,破冰能力強,能掏空20米冰脊。Zhong Shan Da Xue Ji Di是2021年從加拿大二手買來改的,服役十幾年后加裝儀器,用于遠洋科考。
Ji Di是2024年交付的自主破冰調查船,能在1.5米冰中航行。Tan Suo San Hao是9200噸級的Polar Class 4船,2025年建成,能帶潛器下探極地海底。這些船不光數量上來了,技術也跟上國際。
![]()
1984年中國極地考察起步時,沒破冰船,用普通科考船常被冰困。現在5艘全具備極地全天候作業能力,2025年8月,五艘船集體出現在阿拉斯加附近北極海域,這是史無前例的部署。
為什么增加?中國極地戰略需要,資源勘探、氣候研究、航道開發。相比俄羅斯的核船,中國船是柴油電推進,但自主率高,Xue Long 2就是標志。第四艘重型船設計2025年完成,未來還會擴。
對比三國,俄羅斯領先明顯,船多、技術牛,核動力是王牌。美國船少、老化,計劃多執行慢,受預算拖累。中國追趕勁頭足,從3艘到5艘,用時短,注重科考功能。
俄羅斯船隊控制北海航道,美國想通過ICE Pact和芬蘭加拿大合作造船,中國則走自主路,建重型冰breaker。
數量不是唯一,破冰厚度、續航力、科研設備也關鍵。俄羅斯船能破3米冰,美國Polar Star破2米,中國Xue Long 2破2米多。
用途上,俄羅斯偏商業航道,美國重軍事巡邏,中國側重科考。2025年全球破冰船179艘,俄羅斯占大頭,美國中國加起來不到10艘,但趨勢是中國美國在補短板。
再深挖,破冰船背后是極地博弈。北極冰融化快,航道開通,資源暴露,三國都想分杯羹。俄羅斯靠船隊收費護航,賺外匯。
美國怕落后,2025年預算報告要建6艘新船,投入150億刀,但首艘2029年。中國不聲張,船隊擴張穩,2024年Xue Long 2完成第41次南極考察,航行4萬海里。
合作方面,中俄在北極聯手開發,美國拉盟友對抗。特朗普想買格陵蘭增強極地實力,但沒成。破冰船成大國競爭指標,俄羅斯主導,中國新興,美國追趕。
![]()
未來看,俄羅斯計劃到2025年核船達9艘,總艦隊穩超40。美國的Polar Security Cutter項目推進,2026年可能有第四艘過渡船。
中國第三艘重冰breaker 2025年開工,目標Polar Class 2級別。全球極地船需求漲,氣候變暖讓航道忙碌。
三國船隊都會增,但差距短期難平。俄羅斯經驗足,美國資金雄厚,中國制造速。實際影響,船隊大小決定極地話語權,誰船多誰占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