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時代呼喚下的戰略升級——從單一診療到全周期健康管理!這家醫院做到了!
引文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變遷,肥胖已成為席卷全球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它不再僅僅是個人形象的困擾,更是一種被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定義的慢性疾病,是2型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心血管疾病乃至多種癌癥的獨立危險因素。面對這一復雜而嚴峻的健康威脅,傳統、單一、碎片化的醫療模式已難以應對。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體重管理醫學中心為代表的專業機構應運而生,它們以高瞻遠矚的設立初衷,致力于將體重管理從被動、無序的個體行為,轉變為主動、系統、全周期的醫學干預過程。基于此,醫學界特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小燕教授、李清秀教授與李娜主任,探尋其在肥胖干預、科學理念普及以及未來發展規劃上的寶貴經驗與宏大愿景,為我國肥胖防治事業提供一份生動的“廣醫一院樣本”。
初心與基石:多學科協作(MDT)模式的十五年深耕與迭代
對話伊始,陳小燕教授便回顧了中心成立的“初心”。早在2010年,在院領導的支持下,我們就搭建了一個多學科的體重管理專家平臺。陳教授指出,當時的核心理念就是打破科室壁壘,以患者為中心進行分流管理。我們的初衷,就是讓肥胖患者經過我們內分泌科的初步篩查,把不同程度、不同風險的肥胖患者分流到不同的科室,確保患者“一開始就能得到高質量的、專業的處理”。
經過十五年的常態化運作與沉淀,這一平臺日趨成熟。借由“體重管理年”的東風,中心進一步整合資源,發展成為健康管理科、內分泌科共同牽頭,協同胃腸外科、中醫科、中西醫結合科、營養科、老年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理科、婦產科、兒科、骨外科、康復醫學科乃至醫務科等在內的“體重管理醫學中心”,實現了從專家平臺到實體化醫學中心的戰略升級,讓科學體重管理更貼近老百姓需求的生動體現。其目標清晰而堅定:構建一個規范、合理、流程化的多學科診療體系,為國內醫療機構開展合規有效的體重管理提供可借鑒的范本。
![]()
圖1 體重管理醫學中心
科技賦能、精準高效的減重利器:“4+2”健康管理醫學減重新模式
李清秀教授深入闡述的“4+2”健康管理醫學減重新模式,該模式回歸醫學本源的“對因治療”,直擊肥胖根源。
![]()
圖2 健康管理專科門診
“四大核心技術”直擊減肥痛點:
專業醫療技術:以慢病精準診療為核心,整合多學科醫療資源,不僅減肥,還能為肥胖的合并癥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提供病因-防治-診斷-治療-康復全流程管理,從飲食到心理全方位干預,覆蓋專業的健康宣教和行為指導,確保疾病干預的醫學專業性與安全性。
風險評估技術:通過生活方式評估、疾病風險評估、膳食評估、運動能力評估、運動風險量化評估等分層篩查,識別飲食、運動、睡眠等生活方式和行為風險因素,檢測代謝異常,排查共病,為個性化干預提供科學依據。
醫學營養處方:創建了營養數據庫,收錄了3000多種食材及食物成分,運用云計算精確計算出每日食譜中的總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的比例及含量,以及膽固醇、嘌呤、礦物質元素(鉀、鈉、鈣、磷)、葉酸等營養成分的含量,根據肥胖者是否合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指標,開具疾病適配的個性化營養處方,在精準減重的同時,實現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等慢病干預。患者不再為減肥怎么吃焦慮了,專業的精準量化、疾病適配食譜讓您不用擔心營養不良,吃得安心又有效,是持續體重管理和慢病控制的關鍵。
運動醫學處方:區別于普通健身房單純鍛煉肌肉或者減脂,運動醫學診療的原則是安全第一!我院依據運動風險評估、智能化體適能測定、運動風險量化評估結果,出具可量化數字運動處方。將運動處方從模糊建議升級為以數字化為支撐的現代醫學診療手段,既保障運動安全,規避運動損傷,又能實現精準高效診治,為數字化運動醫學處方閉環管理及長期療效追蹤提供依據。
運動處方庫含300 多個運動視頻涵蓋有氧、抗阻和拉伸訓練等,實現動作標準化和規范化,按年齡、病情制訂運動醫學處方,患者不用擔心選擇什么運動方式適合自己,怎樣運動才能精準高效。通過量化評估后開具的數字運動處方,還可對高危患者進行運動實時監護。
![]()
圖3 醫學營養診療之一:電子化營養處方
![]()
圖4 醫學營養診療之二:飲食處方打卡,了解執行情況
![]()
圖5 運動醫學診療之一:運動風險評估+運動監護
![]()
圖6 電子化運動處方
“兩大科技賦能”破解執行難題。
李清秀教授指出,改變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極為困難。為此,中心創新性地引入“5G+物聯網”技術,構建“智慧減重”閉環。
問診與診療數字化:通過電子問卷輕松收集信息,云計算精準配比營養,互聯網技術將處方推送至患者端,助力患者規范、準確執行處方。
全閉環追蹤:一站式控制總能量。患者通過小程序進行飲食/運動打卡,了解能量總攝入及能量總消耗,醫生可全程遠程監控患者執行情況。
實時效果評價:借助可穿戴設備,如動態血糖儀、運動手環、睡眠呼吸監測儀等,實時獲取血糖、運動心率、睡眠等數據,實現醫患無縫連接。
李清秀教授形象地稱“兩大科技賦能”醫讓生成為了“千里眼”和“順風耳”,它能提供即時正向反饋,極大提升患者信心與行動力,解決了減肥處方“執行難”的終極痛點。
![]()
圖7 運動醫學診療之三:運動打卡
![]()
圖8運動醫學診療之四:運動處方追蹤
成效與愿景:從個體成功到全民健康的使命延伸
典型案例分享:
1、肥胖合并慢病:
葉女士,59歲,診斷:中度肥胖,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癥、高尿酸血癥、脂肪肝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高,既往有腰部手術史。
診療原則:
慢病診療:生活方式風險評估、疾病風險評估、健康宣教、行為干預;
醫學營養診療原則:開具限能量平衡膳食減重處方及低鈉、低膽固醇、低脂、低嘌呤的疾病適配營養處方;
運動醫學診療原則:運動風險評估,開具個性化、數字化有氧+阻抗+拉伸訓練處方;
全閉環追蹤:一站式控制總能量。飲食打卡,實時計算能量總攝入;可穿戴式設備運動手環上傳運動執行情況,實時計算能量總消耗。
效果評價:定時上傳體重、血壓、可穿戴式設備監測睡眠呼吸情況,實時效果評價。
診療效果:經過廣東省電視臺21天追蹤減重報道:21天減重8.6斤,腰圍減少11厘米,血壓降至正常,膽固醇及血尿酸水平均明顯改善,夜間血氧飽和度提升。
2、糖尿病
吳先生,61歲,確診糖尿病6年,伴有脂肪肝、骨量減少及心血管高風險。
診療原則:
慢病診療:生活方式風險評估、疾病風險評估、健康宣教、行為干預;
醫學營養診療原則:開具低能量減重處方及低GI、限脂、高鈣疾病適配營養處方;
運動醫學診療原則:運動風險評估,開具個性化、數字化有氧+阻抗+拉伸訓練處方;
全閉環追蹤:一站式控制總能量。飲食打卡,實時計算能量總攝入;可穿戴式設備運動手環上傳運動執行情況,實時計算能量總消耗。
效果評價:24小時動態血糖監測,實時了解飲食、運動治療后的血糖波動情況。
診療效果:經過6個月健康管理醫學診療,糖化血紅蛋白降至5.52%,葡萄糖目標范圍內時間(TIR)提升至99.1%;體重下降1.6公斤,體脂肪率與體脂肪量均明顯降低;脂肪肝消失。
李清秀教授指出,二個典型案例之所以取得成功,關鍵在于:第一,精準找到病因,對因治療,真正體現了回歸醫學本源;第二,四大核心技術組合,確保減重診療技術的科學性與專業性;第三,個性化的營養與運動處方+ 一站式能量控制,是精準高效的核心;第四,5G+物聯網技術賦能,解決長期執行難題;第五,多學科團隊的精誠協作。該模式不僅能實現精準體重管理,還獲得了巨大的代謝獲益和整體健康提升。
利器與縱深:應對頑固性肥胖的“武器庫”與個性化方案
對于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的頑固性肥胖患者,中心擁有一個層次分明、精準匹配的“干預武器庫”。
1、創新內鏡技術:微創介入的“溫和手術”
中心成熟開展三大主流內鏡減重術式:胃內球囊置入術、內鏡下胃袖狀成形術和胃轉流支架置入術。這些技術適用于BMI≥27.5 kg/m2且飲食運動無效,或BMI在25-27.5 kg/m2之間但已伴有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謝問題的患者。陳小燕教授特別提醒,這類“溫和手術”并非一勞永逸,術后管理至關重要。支架或球囊通常放置3-6個月,取出后需嚴格配合飲食運動,避免反彈。千萬別把它們當作可以暴飲暴食的“借口”。
2、經典減重手術:長期有效的代謝修正
對于重度肥胖及相關代謝疾病患者,袖狀胃切除術和胃旁路手術是兩大主流且效果顯著的外科術式。其適應證嚴格,通常針對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且需經多學科團隊(MDT)全面評估。中心教授們強調,手術雖有顯著降低反彈率的優勢,但成功的關鍵在于“長期”二字。患者必須終身遵循醫囑,定期復查,調整飲食結構并配合運動,才能確保遠期療效。
3、理念升級:從“醫生主導”到“患者中心”的共享決策
除了不斷豐富的技術手段,陳小燕教授更著重介紹了中心理念的根本性轉變。現在的減重也與時俱進,我們強調以患者為中心。這意味著,醫療團隊的角色從指令下達者轉變為合作伙伴與顧問。我們現在的減重也與時俱進。以患者為中心,就是以患者的需求以及整體健康為目標,給患者ABCD方案,讓他自己選最愿意接納的方案,然后我們就陪著他共同執行。這種共享決策模式,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參與感和依從性,為長期成功奠定了心理基礎。
李娜教授明確表示,中心的服務范圍遠不止于單純減重。我院體重管理醫學中心是集醫療、科研、教學于一體的綜合性醫療診治中心,致力于為超重/肥胖、代謝異常及特殊體重需求人群(如圍產期女性、兒童青少年、老年人等)提供科學化、個性化、全周期的體重管理服務。未來,中心將繼續深化多學科協作,強化“篩查-評估-干預-隨訪”全閉環管理。
在技術創新與服務拓展上,中心將繼續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優化診療流程,提升服務效率與可及性。陳小燕教授補充道,中心將持續進行“不同層面的科普”,豐富內涵建設,并與國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其終極目標,是希望通過體重管理這條路徑,不僅幫助民眾達成理想體重,更在此過程中提升全民健康科普素養,為降低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慢性病風險,實現“健康中國”的遠大目標貢獻核心力量。
以人為本,科技賦能——中國體重管理事業的“廣醫一院”啟示錄
展望未來,該中心的實踐告訴我們,體重管理是一項需要系統性布局、精細化運營的長期事業。它不僅是醫學技術的展示,更是管理智慧、科技應用與人文關懷的集中體現。正如陳小燕教授所期盼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探索,無疑為全國體重管理事業的規范化、科學化發展樹立了寶貴的標桿,其“精誠為強”的團隊理念與“對因治療”的醫學本源回歸,必將激勵更多同行攜手,共同架起慢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橋梁,助力每一位公民實現“我的健康我做主”的美好愿景。
專家簡歷
![]()
陳小燕教授/三級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科主任
南山學院內分泌模塊教研室負責人
第三屆“羊城好醫生”、“嶺南名醫”
廣東省保健協會糖尿病分會主委
廣東省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副主委
廣東省保健協會甲狀腺保健分會副主委
廣東省營養學會公共營養專委會副主委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代謝與內分泌分會副主委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更年期健康分會副主委
廣東省婦幼保健協會婦幼骨質疏松防治專委會副主委
廣州市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副主委
廣東省藥理學會內分泌代謝藥理專委會副主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內分泌分會常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減重與代謝病工作委員會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女性精神衛生學組委員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糖尿病分會常委
專家簡歷
![]()
李清秀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健康管理科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
廣東省醫師協會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老年保健第三屆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常委
廣東省健康科普專家、國家二級營養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健康管理師
專家簡歷
![]()
李娜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健康管理科主任
廣州市醫學會健康管理學會委員
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第三屆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居家養老服務協會委員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