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記者 劉潔 范天嬌
走進安徽省旌德縣三溪鎮綜治中心的“握手言和調解室”,一面照片墻上展示著多張雙方當事人調解成功后的合影,被定格的瞬間,他們笑著同對方握手——笑中有尷尬、有坦誠、有欣慰,也有煩心事終于得到解決的釋然與滿意。
群眾“滿面愁容來,高高興興走”,這是宣城市各級綜治中心“握手言和調解室”里常見的一幕,也是宣城市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科科長方堃提出“握手言和工作法”時的最初設想。
在方堃看來,調解的最終目的不應局限于解決矛盾,而是要將當事人的心氣理順,修復雙方社會關系。
帶著這個目標,自2022年起,一年時間里,方堃跑遍了全市108個縣鄉兩級綜治中心,走訪大量基層調解組織,結合先前成功經驗,創新打造了“握手言和工作法”,并在全市進行推廣。
如今,無論是鄰里矛盾還是家事糾紛,這套將情理法相結合的工作法,在法律政策與人情事理間找到了平衡點,一次次既解“事結”,又解“心結”,讓矛盾與不滿都止于雙方握手。
在一線發現問題,去基層找到辦法。從警營到黨委政法委,從方警官到方科長,崗位在變,角色在變,但“腳下要有泥、心中要有念、肩上要有擔”的信念貫穿方堃15年工作始終。
職業生涯起步于公安機關的方堃,干過“村警”、當過“片警”,轉崗黨委政法委工作后,“跑一跑”“去現場”仍是他的“口頭禪”。
帶著扎根一線、學用結合的工作作風,方堃交出了《群眾安全感和政法滿意度兩率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等專題調研報告,借助扎實的思考,一次次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舉措。
基層社會治理科的工作涉及面廣、內容繁雜,談起工作,方堃有自己的思考:“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但一定要在日復一日的深耕細作中,將‘平安’‘治理’這些宏大的詞匯,化作一件件落地有聲的實事。”
在推進全市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過程中,方堃參與謀劃并推動了“市區一體化綜治中心”這一標桿項目的建設。從前期調研、方案設計到項目立項,他的身影出現在每一個環節。
這個旨在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的平臺,承載著方堃對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效能的新期待。
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方堃認為,群防群治工作是重點之一。
“如果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和他人都在為平安建設工作貢獻力量,那么自然會更有安全感、更有成就感。”懷揣這樣的想法,方堃積極打造“義警日”品牌,推動全市建成133支義警隊伍,包含14769名義警隊員,具備醫療護理、涉險救援、心理咨詢等專業技能的義警隊員占比達12%,有效增補了社會治安防控力量,構筑起一道群防群治的亮麗“風景線”。
其中,“寧心義警隊”是方堃推動建立的一支由民警、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
談起這支隊伍的成立與發展過程,方堃頗為感慨。
2023年底,7歲的小遠來到宣城市公安局西林派出所,稱“自己因家庭矛盾,過得并不開心”。該警情按照相關機制推送至宣城市綜治中心后,引起了方堃的注意。
之后,方堃與心理咨詢師黃婉婉(現為“寧心義警隊”隊長)、學校老師、民警一同上門,在與小遠及其父母溝通后得知,夫妻二人時常爭執、吵架,甚至在言語上波及小遠,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了解情況后,公安機關對小遠父母出具告誡書并批評教育,黃婉婉對小遠進行了專業心理疏導,安排心理咨詢師定期回訪觀察。在方堃等人的努力下,小遠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小遠的轉變過程被方堃看在眼里,更讓他確定發展義警隊伍是正確的選擇。“我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寧心義警隊’的工作,幫助更多孩子恢復積極健康的生活狀態。”方堃說。
兩年來,“寧心義警隊”通過個案管理、開展講座、團體心理咨詢、一對一心理咨詢等方式,教會未成年人等群體如何正確發泄情緒、緩解焦慮,并開展禁毒知識宣傳、法律知識講座、急救知識培訓等。
截至目前,“寧心義警隊”共開展“公益小課堂”200余場次,服務1800余人次;開展55場次未成年人相關服務活動,直接受益人數達3600人。
看到這些數據,想起自己為這支隊伍設立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方堃只覺得挺值。
肯鉆、踏實、能干,這是方堃對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要求。面對平安建設領域千頭萬緒的工作,無論是拿起筆起草文件,還是走出去傾聽民聲,他都在用那股較真勁兒和“事不過夜”的執行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一名新時代政法干部的初心與擔當。
“我就像一顆‘螺絲釘’,緊緊地鉚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這片廣闊而重要的領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宣城的平安與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說起未來,方堃用8個字表達了自己的決心——踏實前行,步履不停。
來源: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