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邯鄲新聞網)
轉自:邯鄲新聞網
2006年,永年楊氏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08年,永年武氏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20年,太極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3月21日為“國際太極拳日”。
邯鄲是聞名遐邇的太極拳圣地,楊、武氏太極拳在這里發祥興起、名揚世界,積淀形成了深厚的太極文化底蘊。
近年來,永年太極拳加快了傳播速度,擴大了傳播規模,迅速走出國門,享譽世界。邯鄲太極拳已成為世界太極拳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邯鄲也成為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的向往之地。
根據《世界太極拳發展報告(2023-2024)》,太極拳現已傳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4億之眾,成為世界上習練人數最多的運動方式之一。
![]()
邯鄲市高度重視太極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其作為邯鄲文旅核心IP之一,深入挖掘太極文化,培育太極產業,打造太極品牌,讓“太極之鄉”這張名片愈發響亮,培育邯鄲高質量發展核心競爭力。
邯鄲市整合邯鄲學院太極學院及太極拳界知名人士、國內高校及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太極傳承人等社會力量,成立了中國(邯鄲)太極文化學術委員會。4月20日,中國(邯鄲)太極文化學術委員會揭牌成立。以此為標志,邯鄲太極文化發展邁入新階段。
在邯鄲,太極已不只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正在實現從“拳”到“泉”的涌流,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為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活力和經濟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邯鄲市把太極拳推廣和文旅宣傳進一步有機結合,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邯鄲更加可視可感可行。特別是今年以來,邯鄲市立足“成語之都、太極之鄉”的獨特文化標識,結合全市文化旅游資源分布,打造戰國文化旅游區、紅色生態旅游區、北朝文化旅游帶、太極文化旅游帶、運河文化旅游帶,推動邯鄲由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其中,太極文化旅游帶以永年區為核心,聯動廣平、雞澤、曲周、邱縣、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聚焦“文化溯源+場景活化+國際傳播”,延伸太極旅游產業,打造世界級太極文化地標。廣府古城深化太極元素的植入,太極培訓基地、非遺研學基地、數字傳播基地讓太極文化“活起來”;雞澤縣詩經文化園、曲周縣農科研學示范區等通過融合創新,形成“太極+”康養模式;推進太極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太極文化已成為邯鄲城市符號。
從1991年至2024年,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跨越了30多年的歲月,已連續舉辦15屆,為世界太極拳愛好者搭建了競賽、展示、交流和互動的平臺。被認定為全國創辦最早、連續舉辦時間最長的國際武術品牌賽事,并入選2025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
今年十一黃金周,永年區、廣平縣、邯鄲經開區、雞澤縣、曲周縣、邱縣聯手,以“萬象太極·全域共舞”為主題,紛紛嘗試“太極+”的創新模式,將傳統太極文化融入現代體驗場景,使古老文化以更現代、更富活力的方式融入大眾生活,這場全域聯動、沉浸式的文旅盛宴也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
今天的邯鄲,正將太極文化的傳承創新融入城市發展之中。
從校園操場到武術賽場,從專業課堂到文旅景區,從文化遺產到產業動能,太極文化正化作少年拳腳間的操練、游客旅途中的體驗,在守正與創新的碰撞中,以更輕盈的姿態走進現代生活,于新時代沃土中扎下更深的根系。
邯鄲的“太極+”,正是一場精彩的“云手”:一手承接太極的文化底蘊,一手推向了旅游、科技、康養、文創等無限可能的未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