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道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1月5日刊發文章,題為《美國該如何應對俄羅斯的新型潛艇探測網?》,作者是詹姆斯·霍姆斯。全文編譯如下:
俄羅斯的“和諧”計劃是水下介入與反介入對抗的最新一輪攻勢。美國需要新的創新手段進行反擊。
兩周前,《華盛頓郵報》與幾家歐洲媒體聯合發表了一篇長篇調查報道,揭示俄羅斯一項被稱為“和諧”的灰色市場計劃。在該計劃中,俄羅斯軍方利用空殼公司,部署了一套密集的海底傳感器網絡(包括聲學及其他類型傳感器),并配合無人潛航器以及一批軍民兩用的商船和科研船只。其目的在于探測、追蹤、定位,甚至可能攻擊接近俄羅斯北部高地及其他近海“堡壘區”(由海上及岸基力量守衛的近海區域)的美國及西方反潛力量。通過此舉,俄羅斯指揮官希望阻撓西方的反潛作戰行動。
俄羅斯的目標是將西方力量從俄海港附近趕走,削弱他們發現、跟蹤并擊沉俄羅斯潛艇的能力。潛艇一旦出海,就極難被發現,而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西方反潛力量的主要目標——在執行巡航任務時,本身就沒有固定目的地。阻止西方反潛力量靠近,就能保護在俄羅斯“堡壘區”內巡邏的導彈潛艇。而保護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艦隊,正是“和諧”計劃部署的根本動因。
這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里根政府時期,當時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制定了一項“海上戰略”,其核心是將海軍力量派入蘇聯近海制造混亂。航母戰斗群將威脅蘇聯海軍核潛艇在其“水下堡壘區”中的安全,同時從海上發動打擊和兩棲突襲,給東歐集團制造麻煩。
蘇聯軍方領導層則采取“藍色防御帶”戰略,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該戰略旨在提高外軍進入蘇聯近海水域的代價,讓西方指揮官及其政治領導人無法承受。如果蘇聯的防御看起來足夠強大,西方海軍就可能受到震懾,放棄強行進入。如果西方海上軍種愿意承擔代價,蘇聯的拒止戰略也能將入侵者擋在“藍色防御帶”之外。為實現這一點,蘇聯的空軍、導彈部隊與海軍將在盡可能遠的海域發動反艦打擊,構筑一條海上防線。
從“和諧”計劃來看,這種防御性傾向在后蘇聯時代的俄羅斯依然存在。
“介入”與“拒止”之間的平衡,往往隨著攻防軍事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擺動。傳統觀點認為,從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蘇聯的“藍色防御帶”對美軍海上力量占據優勢。后來,集雷達、計算機與火控系統為一體的“宙斯盾”作戰系統,于1983年在“泰孔德羅加”級巡洋艦上首次部署。“宙斯盾”使航母、水面作戰部隊與兩棲特遣部隊能夠抵御空中與導彈攻擊,重新確立進攻方的優勢,并恢復了進入蘇聯近海“堡壘區”的能力。于是,“介入”得以與“反介入/區域拒止”抗衡,使得海上軍種能夠推行進攻性強的海上戰略。
而如今的情況呢?必須承認,俄羅斯當前比蘇聯更有可能在拒止西方進入近海水域方面取得成功。水下技術的進步,比如新型傳感器、各類無人潛航器、人工智能等可能首次讓海洋對反潛力量變得“透明”,削弱潛艇在深海的隱蔽能力。迄今為止,聲學技術一直是水下隱藏與發現的關鍵。換句話說,噪音(及其抑制)至關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環境。潛艇依賴環境的特性——特別是溫度、壓力和鹽度的差異——來隱藏自身位置。海水中這些差異會使聲波衰減、折射或彎曲,從而幫助潛艇避開探測、追蹤與定位。那么,反潛力量就要努力消除潛艇的這些優勢。(編譯/郭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