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人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
而越是出身顯赫家族之人,所牽連的宗族網(wǎng)絡便越復雜。
可令人費解的是,在《紅樓夢》中,身為侯府嫡女的林黛玉最終香消玉殞于賈府,卻未見林氏一族有任何聲息或舉動!
![]()
誠然,彼時她的父親林如海已然離世,她本人也沒有同胞兄弟支撐門楣,但林家真的就徹底斷了血脈、無人可言了嗎?
![]()
況且林黛玉并未出嫁,身份上仍是林家的女兒,血統(tǒng)與名分皆歸屬林門,為何整個林族竟如視若無睹、默不作聲?
這一反常現(xiàn)象的背后,或許真正的責任應歸于一人——林如海。
![]()
一、被忽視的林家
這可能與《紅樓夢》第四回中出現(xiàn)的“護官符”有關(guān)。
書中寫道:賈府——“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史府——“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王府——“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薛家——“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正因這段描述極具沖擊力,許多讀者自然而然地將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視為天下最頂尖的權(quán)貴集團。
![]()
然而,在“護官符”出現(xiàn)前,還有一段極為關(guān)鍵的旁白:
“如今凡做地方官者,皆有一個私單,上面寫的是本省最有權(quán)有勢、極富極貴的大鄉(xiāng)紳名姓,各省皆然;
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連性命還保不成呢!所以綽號叫作‘護官符’。”
由此可見,“護官符”所列名單,僅限于省級范圍內(nèi)的豪強勢力,并非全國性的頂級門閥。
![]()
換言之,四大家族不過是地方上有影響力的貴族組合,遠談不上掌控朝局、震懾四方。
甚至可以說,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的情節(jié),并非彰顯四大家族如何不可一世,反而暴露了他們的衰敗跡象。
以薛蟠為例,他不過打死了一個無背景的小鄉(xiāng)紳馮淵,即便事后得到賈雨村庇護,仍不得不舉家遷往京城避禍。
![]()
更嚴重的是,這場命案直接導致薛寶釵失去了入宮參選的機會,仕途前景毀于一旦。
這樣的家族,真能稱得上權(quán)傾朝野嗎?
至于賈府本身,在元春封妃之前,朝中幾乎毫無根基。
除世襲爵位外,僅有賈政一人任職工部郎中,品級不過正五品,其余子弟多為紈绔子弟,仕途黯淡,徒有其表。
![]()
說到底,賈家全靠兩塊“國公府”的牌匾撐場面罷了。
相較之下,一向低調(diào)隱忍的林家,則完全不同。
論出身,林家亦屬高門,傳至林如海已是第五代襲爵,根正苗紅。
且林如海本人遠比賈家子弟爭氣,乃科舉正途出身的探花郎,才學與地位兼?zhèn)洹?/p>
![]()
論實權(quán),他擔任巡鹽御史一職,雖官階未逾五品,卻因代表天子巡查鹽務,地方督撫亦需禮讓三分。
更重要的是,此職油水豐厚,堪稱肥缺。
在明清兩代,鹽稅長期位居財政收入第二,僅次于田賦。凡是涉及鹽政的職位,無不蘊藏巨大利益。
![]()
即使不主動索賄,僅憑慣例收受的“節(jié)敬”、“程儀”,每年便可輕松積累十幾萬兩白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便曾執(zhí)掌此位,留下豐厚家底。
由此推斷,林如海生前掌握的財富,絕非尋常官宦可比。
![]()
因此,書中對林家的定位——“鐘鼎之家,書香之族”,實至名歸。
也正因如此,林如海迎娶賈敏這位賈府嫡女,才真正算得上門當戶對,兩家聯(lián)姻合情合理。
既然林家實力不容小覷,那為何在林黛玉去世后,林族竟集體沉默、毫無反應?
![]()
二、缺了大德的林如海!
有人或會辯解:原著提及林如海系獨子,無親兄弟,子女中唯黛玉成年存活,故無娘家依靠。
可在傳統(tǒng)宗法社會中,即便無直系親屬,堂兄弟乃至同宗族人,也都被視為正式的娘家人,負有維護家族尊嚴的責任。
![]()
原文明確記載:
“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第二回)
的確,現(xiàn)存林氏族人與林如海血緣較疏,但對古代世家而言,內(nèi)部矛盾可以關(guān)起門來解決,對外必須團結(jié)一致。
![]()
更何況,林如海并非普通族員,而是林家當代爵位繼承人,是整個家族的政治象征。
他的女兒若在夫家受辱而亡,家族若不出面討說法,豈非自毀聲譽、顏面盡失?
這是關(guān)乎體面的大事,豈能輕忽?
可詭異的是,從林黛玉初入賈府,到最終病逝瀟湘館,林家始終未曾露面,仿佛從未有過此人。
![]()
也別拿“林如海已托孤于賈母”當借口,認為賈家取得撫養(yǎng)權(quán)后便無需向林家交代。
首先,林黛玉終其一生未嫁入賈府,連婚約都未締結(jié),其戶籍與族譜歸屬仍在林家,法律身份從未變更。
其次,即便已出嫁,娘家人仍有干預權(quán)利,尤其涉及生死大事。
![]()
退一萬步講,哪怕不愿追究死因,至少也應將遺體接回故鄉(xiāng),安葬于林家祖墳,完成落葉歸根之禮。
可這一切,皆付闕如。
難道是作者曹雪芹疏忽遺漏?
![]()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部穩(wěn)居四大名著之列的經(jīng)典巨著,怎會出現(xiàn)如此低級的邏輯漏洞?
事實上,林家對林黛玉冷漠至極的根本原因,正是源于林如海本人的一系列致命決策。
須知,林家擁有世襲罔替的侯爵之位,而林如海正是這一代的承襲者。
![]()
這個爵位意味著什么?
它代表著家族成員可通過恩蔭入仕,保障政治通道不斷;
意味著具備直達天聽的資格,不受地方壓制;
意味著有權(quán)出席朝廷典禮,躋身貴胄社交圈,享受種種特權(quán)。
![]()
即便未來降等承襲,依然能為后代提供強大助力。
毫不夸張地說,這個爵位維系著整個林氏宗族的興衰命運。
可偏偏就在林如海手中,這座百年基業(yè)轟然崩塌!
按照封建禮制,若有爵位者無子嗣,應從近支過繼養(yǎng)子以延續(xù)香火與爵位。
![]()
但林如海或許是出于對女兒的過度疼愛,又或是另有隱情,始終未行收養(yǎng)之事。
更糟糕的是,他既無親兄弟,也未指定任何堂侄作為繼承人選,臨終前亦未向朝廷推薦接班人。
這意味著什么?
![]()
意味著在他死后,朝廷將以“絕嗣”為由,依法廢除林家的世襲爵位!
因為女兒無法承爵,女婿更無資格繼承。
對此,林氏族人恐怕恨得咬牙切齒。
那是祖宗五代拼殺換來的榮耀啊!
![]()
那是凝聚了幾代人心血的尊貴身份與實際利益!
如今竟因一人執(zhí)念,化為泡影!
恐怕不少林家人恨不得掘墓鞭尸!
而林如海對家族的傷害,遠不止于此。
![]()
三、自食其果
除了在爵位傳承上鑄下大錯外,他在家產(chǎn)處置方面更是徹底背叛了宗族。
第七十二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賈璉道:“……昨兒周太監(jiān)來,張口一千兩。我略應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將來得罪人之處不少。這會子再發(fā)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
請注意那個“再”字——說明他曾經(jīng)歷過一次巨額財富的流入。
![]()
縱觀全書,唯一可能帶來如此巨款的事件,便是他護送林黛玉回揚州料理林如海喪事期間。
由此推測,林如海很可能在臨終前,將掌控的全部家族資產(chǎn)轉(zhuǎn)移至賈府,名義上是留給女兒日后使用。
固然,作為族長,他有權(quán)支配部分財產(chǎn);而林黛玉作為獨女,在明清律法下確實可繼承三分之一遺產(chǎn)。
![]()
但他極可能擔憂這點錢財不足以支撐女兒未來生活,于是選擇生前即將所有可動用資源悉數(shù)移交賈府。
補充一點:按當時禮法,若林如海有兒子,則林黛玉無論是否出嫁,繼承份額都將大幅縮減甚至歸零。
由此可見,林如海此舉已嚴重違背宗族利益,近乎于變相掏空林家根基。
![]()
毫不客氣地說,他的行為已構(gòu)成對家族的背叛。
在這種背景下,林黛玉即便想求助娘家人,又有何顏面開口?
她所代表的,不是一個受欺凌的孤女,而是一個親手毀掉家族前途的父親的遺孤。
也許林黛玉自己也明白,經(jīng)歷了林如海兩次致命打擊——爵位被廢、家財散盡——此時的林家早已元氣大傷,無力抗衡尚掛著“國公府”匾額的賈家。
失去爵位的林氏族人,怕是連賈府大門都無法踏入。
![]()
結(jié)語:
林如海可謂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他自以為精打細算,早早為女兒鋪好后路,將她托付給岳母賈母照看,還將家產(chǎn)暗中轉(zhuǎn)移,只為確保她衣食無憂。
卻不料,正是這些“周全安排”,反而斷送了女兒最后的依靠與退路。
沒有了家族撐腰,沒有了政治資本,林黛玉只能孤獨地困于賈府深院,任風雨侵蝕,終至香魂早逝。
![]()
對此,不知大家又有何看法呢?
文章信息來源:
網(wǎng)易:黛玉家遠比賈家更牛:既是鐘鼎之家,又是書香之族!
搜狐網(wǎng):《紅樓夢》里林如海害了林黛玉,也害了自己?
中國作家網(wǎng):紅樓夢:賈家真的侵吞了林黛玉的家產(chǎn)? -
搜狗百科:林如海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