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號中午12點03分48秒,太陽走到黃經225度位置,立冬才算正式開始,不是說一到11月7號就算冬天了,要看太陽在天空中的具體方位,這和農歷沒有關系,也不是公歷日期能決定的,古人通過觀察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來判斷冬天到來,那時候沒有鐘表,但自然給出的時間卻非常準確。
![]()
這一天交節是在白天,不在晚上,老輩人講,白天立冬,冬天容易冷得早,雪也下得多,他們不是瞎猜,是看多了天氣和莊稼的關系,比如白天交節,冷空氣常常來得快,地里積雪能早點蓋住土,麥子根不容易凍壞,這不是迷信,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觀察出來的經驗。
![]()
有些老農諺說得挺簡單,其實講的是不同天氣里藏著的氣候道理,比如“立冬大雨下,三九雪壓門”,意思是立冬那天下大雨,說明水汽很足,冷空氣來了以后雪就下得特別大,到了三九天,連門口都能堆滿雪,另一句是“立冬雨打頭,厚雪護麥頭”,大雪蓋在麥子上就像一層棉被,雪化的時候還能給土壤補充水分和養分,比咱們人工澆水還管用。
![]()
俗語說“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冬天本來不該打雷,因為空氣又干又冷,流動也弱,要是真的打了雷,說明暖濕氣流走錯了地方,跟冷空氣撞在一起,后面的雨雪肯定又大又久,牲口都得提前防著。還有一句,“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陰,一冬溫;立冬雨,一冬雨”,晴天不代表暖和,可能寒潮在后面等著爆發,陰天反而能保溫,降溫就慢,下雨的話整個冬天雨水多,雪也不會少。
立冬之后,地里的活兒基本收尾,但人們沒有閑著,種大蒜的得趕緊澆上越冬水,韭菜地不能再割,讓它多攢些肥料,土地表面看著安靜,底下其實還在慢慢分解著有機物,蟲子也被凍死不少,這些操作不為眼前,全是為了明年開春莊稼能長好,老祖宗說的“冬藏”,不是躺平休息,是把力氣留到春天再用。
![]()
有人覺得農諺是老黃歷,已經過時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那時候沒有衛星也沒有電腦,農民們用眼睛看星星,聽雷聲,記下霜凍的日子,慢慢總結出這些經驗規律,現在我們有了很多數據,回頭一看,發現不少農諺說得挺準,比如今年立冬是在白天交節,加上北冰洋的冷空氣很活躍,東亞大槽也在加深,正好符合“白天立冬到,冬天來得強”的老說法。
我以前也以為這些說法太玄乎,后來自己動手種地、查閱資料,才明白這確實有道理,大自然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人們順應這個規律,日子就能過得安穩,節氣并不是為了慶祝節日,而是提醒大家按時做事,別錯過時機,現在城里人買菜很方便,但種菜的人還得依賴天氣變化,太陽的位置、風向的轉變、降雨的時間,這些事情一直都沒有改變過。
![]()
立冬這個時刻,就像是給大地按下了暫停鍵,它不是讓萬物停止活動,而是讓它們調整呼吸、積攢力量,如果你了解農業知識,就會明白這短短一天牽動著許多氣候因素,從太陽的位置到土壤的溫度,從雷電出現的次數到下雪的可能性,每個環節都緊密相連,古人說的“順天者昌”,放在今天依然適用。
中午十二點零三分四十八秒,太陽正好升到那個位置,冬天就這么開始了,不管人們相不相信那些農諺的說法,地里的麥子、樹上的葉子、還有池塘的水面,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變化,我們能做的,就是別去跟自然較勁,該收的東西就收起來,該藏的物件就藏好,剩下的交給時間去安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