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波
排版|小西
一場火情,讓剛擺脫了造型質疑的理想MEGA再次陷入輿論漩渦。
10月23日,上海街頭一輛正常行駛的理想MEGA在眾目睽睽之下突然起火,火焰在數十秒內將汽車快速吞噬,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觸目驚心的監控畫面卻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質疑聲潮水般涌來。
面對洶涌的輿情,理想汽車在事故發生后不久便發布公告致歉,并宣布于11月7日,主動召回自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期間生產的共計11411輛理想MEGA。
![]()
▲ 注:圖片源于微博
可積極認錯并沒有平息這場風波,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再度被推到風口浪尖,在經歷了數年的狂飆突進后,從業者、監管者和消費者開啟了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全新思考。
|一次代價沉重的召回|
理想汽車在10月31日發布的官方公告中,將此次事故原因歸結為“冷卻液的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條件下可能導致冷卻鋁板腐蝕滲漏,極端情況下會造成動力電池熱失控。一連串看似偶然的技術術語背后,揭示的卻是根本的安全隱患。
“動力電池熱失控”是電動汽車最危險的狀況之一,并不是可以通過OTA軟件升級或更換小零件就能解決的“小修小補”,一旦電池進入熱失控,內部就會發生不可控的鏈式反應。只要100多度就可能會造成電池短路、瞬間釋放巨大能量,導致起火甚至爆炸。
針對這一安全問題,理想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召回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生產的車輛,為其“免費更換全新優化的冷卻液、動力電池和前電機控制器”,這無異于承認了車輛核心的“三大件”存在缺陷,揭露了理想MEGA的安全隱患。
![]()
▲ 注:圖片源于理想汽車公眾號
事實上,對于正極力沖擊高端市場的理想汽車而言,無論事故發生還是車輛召回的代價都是極其沉重的。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包是成本最高的部件,約占整車成本的40%-60%。理想MEGA采用的寧德時代麒麟電池采購成本大致在8萬-12萬元,若按10萬元計算,11411輛的召回規模僅電池一項將付出11.4億元成本。
更別提除動力外,優化的還有冷卻液和前電機控制器,單車召回成本直線飆升,哪怕是對理想汽車這樣的頭部新勢力,這筆巨額開支也足以“傷筋動骨”。
而比財務損失更嚴肅、更長遠的,是品牌聲譽的受損。
理想汽車一直以“家庭”和“安全”作為品牌核心敘事,創始人李想在理想MEGA發布時多次強調該車型趨于極致的安全配置,包括堡壘安全車身、9個安全氣囊等,試圖將其打造成代表著未來家庭安全出行的圖騰。但街頭自燃事故的發生,將其精心構建的安全形象燒得蕩然無存。
事件發生后,資本市場迅速做出反應,自10月23日至11月4日,理想汽車股價已從86.9港元/股跌至77.75港元/股,跌幅達到10.53%,市值大幅蒸發。
![]()
▲ 注:圖片源于東方財富
金錢的虧損尚有彌補的可能,但品牌信譽的崩塌和消費者信心的流失,對于剛剛官宣易烊千璽為代言人、興致勃勃尋找全新增長點的理想汽車來說,這無疑是讓所有光鮮的營銷敘事都黯然失色的沉重一擊。
|狂飆突進終結,“安全鐵拳”砸下|
像理想一樣的大批量汽車召回并非孤立事件,9月12日,小鵬汽車因轉向助力電機傳感器線束接觸不良,曾召回47490輛小鵬P7+汽車;9月19日,小米汽車也因部分車輛輔助駕駛功能存在安全隱患,宣布召回116887輛SU7標準版汽車。
在過去幾年中,因安全問題引發的爭議和召回成了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道路上難以回避的“必修課”,也成為過去數年狂飆突進的后遺癥。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獲得更高的估值和市場份額,“速度優先于一切”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新能源汽車品牌心照不宣的潛規則——新車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從發布到交付的周期被極限壓縮。
在這種“大干快上”的氛圍中,需要長時間驗證和積累的安全工程、對供應鏈的嚴苛品控,在某種程度上被“創新”和“效率”的光環所掩蓋。尤其是一些跨界車企的崛起,雖然帶來了“鲇魚效應”,但也因缺乏深厚的汽車制造業底蘊和對安全的敬畏之心,為行業埋下了隱患。
![]()
▲ 注:圖片源于小米汽車公眾號
這場狂飆盛宴正被強制按下“剎車鍵”,國家相關部門開始以不容置疑的決心終結新能源汽車的野蠻生長。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頻頻發聲,安全政策標準不斷明晰,引導行業從鼓勵發展向規范發展轉型。
8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品召回、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與規范宣傳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企業承擔產品安全主體責任,不得對產品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避免誤導消費者。
這份文件直指行業痛點,意味著過去那種過度營銷的時代即將過去,關于汽車性能的科普也將回歸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數據為準繩的理性軌道上來。
9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修改單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明確規定了車門門把手相對車身表面應具備的手部操作空間標準,劍指曾造成諸多安全事故的隱藏式車門把手。
![]()
▲ 注:圖片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
這一舉措清晰地表明,在斷電、碰撞等任何緊急情況下阻礙逃生和救援的所謂美學設計,都將被安全這把“鐵尺”無情丈量。
從主動召回制度的完善、到對夸大宣傳的規范,再到對具體設計細節的強制要求,一張覆蓋研發、生產、宣傳、召回全鏈條的監管大網正在收緊。
在此基礎上,理想MEGA的召回既是企業積極自省的必然選擇,也宣判了可以容忍瑕疵、用“軟件定義汽車”來掩蓋硬件不足的草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顏值退位,理性登場|
在安全為王的新常態下,汽車產品設計和消費理念兩個層面正同時上演“撥亂反正”。
過去幾年,許多車企為了創造差異化賣點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冰箱、彩電、大沙發”等舒適性配置的堆砌上,試圖將汽車打造成一個移動的“客廳”或“娛樂室”,一些品牌甚至將前備箱越做越大,營銷出“坐在前備箱里釣魚”的奇特場景。
這種“客廳化”的趨勢與其說是滿足用戶真實需求,不如說是在極度內卷下,通過堆砌舒適性配置來制造差異化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核心屬性。
![]()
▲ 注:圖片源于理想汽車公眾號
而當下,汽車產品的設計理念正在經歷一場從“客廳”到“座艙”的本質回歸,隱藏式門把手這類為了追求極致顏值和科技感,卻犧牲了關鍵時刻安全性的設計,將被強制優化或淘汰。
與產品設計一同變化的,是消費客群的結構和購車決策的邏輯。
過去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受眾,有相當一部分是追求新潮科技、熱衷于性能參數的年輕消費者,根據杰蘭路發布的報告,小米YU7首批車主平均年齡僅為27.7歲,80%集中在20-30歲之間,且大多來自一二線城市。
![]()
▲ 注:圖片源于杰蘭路公眾號
這些用戶容易被酷炫的設計、夸張的互聯網營銷模式和“零百加速”等數據所吸引,甚至出現過部分車主因不滿車輛的某些安全限速設定而公開表示抗議的案例,側面反映出年輕消費者在某種程度上將駕駛樂趣置于絕對安全之上的心態。
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安全事件頻繁發生,用戶也加速成熟,更龐大、更理性的新客群正逐漸崛起。據中國經營報調查數據顯示,當下消費者購車決策已呈現理性化特征,安全性、價格和能耗成本位列關注因素前三。
對這些愈發理性的用戶而言,無法撲滅的大火遠比零百加速快0.5秒更為震撼和揪心,能在事故后順利打開的車門、遠比能玩3A游戲的屏幕更重要。
理想MEGA的起火事件讓不少消費者清醒地認識到,當剝去所有科技、舒適、豪華的包裝后,汽車的終極價值,依然是安全地將駕駛員和乘客從A點送到B點。
被各類花哨噱頭吸引的客群正逐漸退潮,以安全和可靠性為首要考量的理性消費新客群登場,他們的購買決策將不再輕易被營銷話術左右,而是更傾向于信賴那些擁有深厚技術積淀、良好質量口碑和敢于為安全負責的品牌。
當市場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政策從扶持轉向規范、消費者從狂熱轉向理性,在這場波及全行業的大洗牌中,或許只有真正將有限的資源和寶貴的精力投入到安全技術研發和品質管控中去的新能源車企,才能穿越風暴、站穩腳跟,贏得市場與信賴。
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