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福州11月7日電 (記者江葦杭)規劃引領,開啟城鄉融合新格局;路網優化,暢通城區出行新脈絡;建設提效,夯實產業發展新支撐;生態優先,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匠心營造,打造城市更新新典范……
11月6日,福州市晉安區舉行“奮發進取三十年 同心共筑新未來”建區三十周年新聞發布會(城市建設專場)。晉安區城鄉建設局、區房管局、區城綜局、區園林中心相關負責人共同回顧晉安區建區30年來,在城市建設領域的新成就新變化,續寫“從田野走向世界”新篇章。
![]()
發布會現場。晉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介紹,建區30年來,晉安區開展小街巷整治、纜線下地等,累計新改擴建道路街巷471條、總長度超200公里,標準路網密度提升至8.31公里/平方公里,形成“環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地鐵”立體交通格局,解決群眾出行難題。完成39條河道的綜合治理,修建雨污水管網約110公里,防澇標準從不足10年一遇提至20年一遇。晉安公園入選中國海綿城市十年成就展典范案例,為福州獲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提供“晉安樣本”。到2030年,該區還將力爭建筑業總產值突破590億元,城區管道燃氣普及率超92%。
為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晉安區積極推動征遷及老舊小區改造升級。堅持“依法征收、陽光征收、和諧征收”,積極推進房源調配工作,為被征收人提供全方位服務,合計征收總面積3500多萬平方米,涉遷總戶數15萬余戶。同時,按照“成片連片,分步實施”的原則,編制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建立項目儲備庫,每年滾動推進實施。通過整修小區路面、完善居民活動設施、完善停車設施、疏通或改造雨污水管網、完善小區安防監控設施等一系列改造工作,為居民創造整潔、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共完成50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惠及居民約11.9萬戶、35.8萬人。
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晉安區常態化開展夜間市容“一周兩整治”“門前三包”專項提升、“兩車”亂停放規范治理等行動,全區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98%。公廁管養方面,全區共有22座公廁實現24小時開放。垃圾分類方面,率先在全市實施“搖鈴”式沿街商鋪收運、“高樓撤桶”、小區“公交化”收運等創新舉措,創新打造全省首個全地下、豎式壓縮的中小型城市管理綜合體,做到“看不見垃圾,見不到場所,聞不到異味”。此外,通過建成坂中村二次裝修垃圾資源化利用基地項目,緩解轄區二次裝修垃圾無處消納難題。
依托區域內水網、平原、山體交織的獨特生態稟賦,晉安區深耕綠化建設、景觀提升、公園管理等領域,勾勒出山水相依、城綠相融的特色生態畫卷。總面積逾1700畝的晉安公園,構建起“北山南湖,一溪貫穿”的生態廊道。區管公園由1座增至7座,打造特色景觀,澗田湖公園、井店湖公園、洋下公園以“海綿理念”為核心,在蓄洪防澇、改善城市內澇的同時,滿足市民休閑、健身需求。以“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為目標,通過見縫插針、拆違補綠等方式建成300多個街頭小公園,建成水陸福道總長近300公里,串聯山水資源,完善區域生態網絡。著力守護城區358株古樹名木,為每一株樹木建立“健康檔案”。
30年來,晉安區堅持規劃引領,融入福州“東擴南進”格局,踐行“建設新城區、開發大山區”發展思路。“未來,我們將持續深化城鄉融合,全力把晉安區建成‘山水相融、古今交匯、安全韌性’的現代化品質之城,切實為市民創造更幸福的生活。”晉安區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兆峰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