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四川省紅十字應急救援區域協作機制2025年川南協作區綜合演練在瀘州市納溪區舉行。來自川滇黔渝四省市的11支應急救援隊伍150余名基層救援隊員齊聚于此,以實戰化標準檢驗跨區域應急救援協作能力。
![]()
演練活動現場,川滇黔渝11支隊伍齊聚瀘州納溪。廖勝春攝
實戰演練,檢驗跨區協同作戰能力
本次綜合演練創新采用“分區同步、區域聯動”模式,將全省21個市(州)劃分為5個片區同步展開。川南協作區除瀘州、宜賓、自貢、內江、樂山五市外,還邀請貴州省本級、貴州省畢節市、云南省昭通市和重慶市榮昌區、永川區、江津區參加,構建起川滇黔渝四省市應急救援格局。
“無人機偵查發現一名受困者被困于河道,四周水流湍急,情況危急!”演練現場,救援隊伍運用無人機、高空攝影機等設備開展災情快速勘察,實時傳輸現場影像,供指揮部分析處置災情。
![]()
水上救援科目演練。廖勝春攝
演練中,納溪區紅十字會第一時間啟動自然災害二級應急響應,瀘州市紅十字會隨即跟進響應并啟動川南協作區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商請協作區及毗鄰地區救援力量增援,同步上報省紅十字會,由市紅十字會搭建前方指揮平臺統籌各項救援工作。
在水上搜救演練環節,救援人員通過沖鋒舟搜救、拋投器施救、無人機拋投救生圈等多種方式,對水中浮標、岸邊掩體等模擬被困點實施精準救援。安置區內,臨時醫療站快速搭建,完成輕重傷員檢傷分類、基礎醫療服務、心理疏導等工作,并與120急救系統完成轉運銜接。救災物資通過沖鋒舟、無人機、繩索等多渠道精準投送至受困點,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新質裝備發力,構建“水陸空”救援體系
演練現場,一批新質裝備集中亮相,大幅提升救援效能。多旋翼無人機能完成長距離精準投送救援物資;聲吶探測儀能準確定位搜救位置;水下機器人能夠完成水下復雜環境的搜救……演練中,多支應急救援隊伍和部門緊密配合,成功演練了應急救援、交通管制協調、醫療轉運救治、通訊受損應急保障等跨部門協作機制。
“新質裝備在應急救援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復雜極端環境下的應用,相比以前人工救援更加的高效、安全。”中國紅十字救援隊(西南)機動隊、四川警察學院應急特勤大隊隊長肖兵說,新質裝備的廣泛應用,讓現在的應急救援隊伍構建起“水陸空一體”的救援體系。
深化協作機制,共筑救援“一盤棋”格局
“過去各守一方,現在協同發力。”重慶市永川區紅十字應急救援服務隊副隊長楊煬說,“通過這次演練活動,我們與毗鄰地區應急救援隊伍構建起了聯合指揮、信息共享和行動銜接機制,這不僅是一場業務能力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協作精神與戰斗合力的深度淬煉。”
![]()
傷員轉送科目演練。高銀松攝
“在實戰中提升區域聯動效能,構建起川南協作區以及毗鄰地區‘一盤棋’的應急救援格局。”瀘州市紅十字會副會長胡坤說,“此次演練,匯聚川滇黔渝四省市救援力量,涵蓋多場景、多環節、多部門協作,檢驗了四川省紅十字應急救援區域協作機制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了跨區域應對災害的快速響應、協同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為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打造堅實的紅十字力量。”(高銀松、魏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