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正在給社區里的老張講他孫子學校體檢的事,他突然冒出來一句:“老李啊,聽說英國那邊說,高血脂其實不用治,根本沒事,是不是我們這些年都白吃藥了?”
![]()
我一愣,笑著問他:“你聽誰說的?”他拍拍手機:“朋友圈,看著像是牛津大學的研究。”我沒接話,心里卻沉了一下。
這幾年,關于高血脂到底用不用治的爭議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所謂的“海外研究”在網絡上瘋傳,不少老年人看了就開始自己停藥,覺得是“冤枉吃了幾年藥”。這種時候,我總得站出來說點讓他們安心又實在的話。跟高血脂打交道,我不是一天兩天。
老伴的膽固醇那年突然飆升,就是我第一時間發現的。我常說,看血脂不能只盯著數字。高,不代表一定要吃藥;不高,也不等于沒事。就像我一個老學員,小吳,五十出頭,平時走路帶風,血脂稍微高點就開始慌神,非要吃藥壓下來。
![]()
吃了半年,身體反而出了狀況,肝酶升高、胃口變差,整天沒精神。后來我看了他的報告,才發現他根本不屬于高危人群,根本沒必要吃藥。
有些血脂偏高,其實是身體在自我調節。尤其是上了年紀,機體代謝變慢,血脂輕微升高是很常見的現象。關鍵不是看“高不高”,而是看人有沒有其他危險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壓、有沒有家族心梗史這些。這類人,哪怕血脂稍微偏高,才需要重視。這一點,是很多人忽視的。
我還記得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大姐,整天在跳廣場舞,身體倍兒棒。她女兒非要她去查血脂,查出來膽固醇有點高,立馬逼她吃藥。吃了一個月,腿開始抽筋,晚上睡不著,情緒也不好了。
![]()
我問了她的生活習慣,飲食控制得好,體重也不超標,一點危險因素沒有。我讓她停藥,調整飲食和作息,三個月后,指標就回來了。
其實很多人誤把“指標”當成“疾病”。這就好比體溫稍微高一點,不一定就是發燒感冒。血脂只是一個參考值,真正要判斷有沒有問題,要看整個身體狀態。我從不建議老年人一看到指標飄紅就慌張,那樣只會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焦慮。
高血脂到底要不要治?這個問題就像問“血壓高了要不要吃藥”一樣,沒有一個統一答案,得看人。那些說“治好了是誤診”的,其實是混淆了“生理性波動”和“病理性升高”的差別。很多老年人本身就存在血脂波動,早上一查高得嚇人,下午一查又正常,這種情況我遇到太多次了。
![]()
我家外孫上大學那年,回家帶回來一本課本,說現在國外都不主張給輕度高血脂用藥。我翻了翻,那書里寫得很清楚:“對于低風險人群,確實可以先不使用藥物。”這句話被斷章取義,變成了“高血脂都不用治”。但那是建立在詳細評估和整體健康狀況基礎上的判斷,不是隨便停藥的理由。
我認識一個做醫生的老戰友,他說得好,真正需要吃藥的,不是靠血脂數值決定的,而是靠“整體風險”決定的。你要是本身有高血壓、血糖不穩、又抽煙喝酒,那你就得吃藥。你要是身體狀況良好,血脂只是輕微高一點,那完全可以通過生活方式控制。
我自己二十多年前也查出來高膽固醇,沒吃藥,就是調整了晚飯時間和油脂攝入,三個月后降回來了。吃藥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亂吃,更不能聽風就是雨。尤其在我們這個年齡段,身體已經有些脆弱了,藥物副作用比年輕人更容易顯現。
![]()
我不反對藥物,但我更主張“看人下藥”。不是所有的高血脂都要治,更不是所有的治療都靠藥來完成。很多人覺得吃藥保險,其實是逃避了生活方式上的調整。每天吃著降脂藥,轉頭就去吃紅燒肉,那不等于白吃?
人老了,最怕的是被嚇到。尤其是網絡上的那些驚悚標題,什么“血脂高就是誤診”“治了反而害人”之類的,看得人心驚膽戰。我勸各位,別被這些話帶偏了路。我這二十年接觸過太多案例,真正出問題的,往往是那些亂聽亂信的。
再說一個鄰居老吳的事,他聽信網上說法,把藥停了,結果半年后突然胸悶去醫院,一查血管堵了七成。醫生說他這種情況,早就該用藥控制,他卻硬說自己是“被誤診”。誤診的是誰?是醫生,還是他自己?
![]()
我一直跟老年朋友們說,判斷血脂問題,不僅要看數字,更要看時間、看趨勢、看身體整體情況。一次高不能代表什么,連續升高才要警惕。還有就是,查血脂前一天吃了什么、睡得好不好、有沒有情緒波動,都會影響結果。
老李家的老伴就是個例子,有一年她查出甘油三酯偏高,嚇得不敢吃飯。結果我一問,頭天晚上吃了火鍋,還喝了點料酒。這不是血脂高,是火鍋高。她一周后空腹復查,所有指標都正常了。那次之后她再也不輕信檢驗單上的紅色箭頭。
所以我說,別把血脂當敵人,它只是身體發出的一個信號。懂得看信號的人,不會慌張,不會盲目吃藥,也不會被嚇唬住。就像開車的人,看到油燈亮了,不是馬上換發動機,而是先看看是不是油不夠。
![]()
我做健康顧問這些年,最常做的不是講道理,是安人心。很多老人不是不知道道理,是被嚇得不敢信自己身體的感覺了。身體最不會說謊,騙你的往往是嚇人的話。
高血脂到底用不用治,不該由一個研究決定,也不該由一個數字說了算。要看你這個“人”本身的情況。我見過同樣膽固醇的人,有的活得比誰都精神,有的卻已經進了手術室。區別在哪?不是數字,是整體健康狀態。
我現在每天吃飯都習慣少油少鹽,也不再糾結血脂高低。我更看重精神狀態、睡眠質量、走路有沒有勁。這些才是判斷健康最直接的標準。數字只是參考,不能綁架了我們的生活。
![]()
寫到這兒,我還記得老張臨走時問我一句:“那我現在要不要繼續吃藥?”我沒正面答,拍拍他肩膀說:“你那不是高血脂,是虛驚一場。下次別只看數字,多問問自己身體的感覺。”他笑了,我也放心了。
參考文獻: 1.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編輯委員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J].2022年版 2.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老年人高脂血癥防治指南》[S].2021年 3. 中華醫學會.《血脂異常防治指南》[S].2016年 4. 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人群血脂管理共識》[R].2020年 5. 國家衛健委.《健康老齡化行動方案》[S].2022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