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家全靠家人照料,現在白天上班、在中心吃飯,大家可以一起聊天,有人照護還能掙錢,每天都過得有滋有味,生活更充實,也更有信心了。”走進甘肅省民樂縣殘疾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就業工坊,肢體殘疾的李師傅正熟練地進行打碼、貼標作業,這個“家門口工位”每月能為他帶來約600元的額外收入。他的感慨,也道出了當地殘疾人的共同心聲。
近年來,民樂縣以就業工坊為核心載體,創新探索殘疾人幫扶與就業深度融合路徑。依托殘疾人日間照料服務省級示范中心打造的輔助性就業工坊,通過“照護+就業”雙輪驅動模式,既為殘疾人提供家門口的適配崗位,助力穩定增收,又以專業照護解決家庭后顧之憂,讓越來越多殘疾人實現從“受助者”到“生產者”的蛻變。
![]()
2024年2月,民樂縣正午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依托日間照料中心,成立陽玖源日化用品有限公司就業工坊,專注洗衣液生產,正式開啟“生活照料+輔助性就業”融合模式。針對殘疾人身體狀況,工坊專門設計灌裝、包裝、清瓶、裝箱等低強度崗位,不僅確保殘疾人快速上手,同時,通過技能培訓讓一些人成為生產線的工作“能手”。
隨著“照護+就業”模式成熟,該中心已建成2個輔助性就業工坊,除洗衣液生產線外,新增正陽無紡布印刷項目,并通過“技能培訓+崗位適配+團隊協作”機制,幫助8名殘疾人掌握實用技能、實現穩定就業。更值得關注的是,陽玖源日化用品有限公司就業工坊的銷售收入,在支付工資后全部用于改善日間照料中心服務條件,形成“就業增收—服務升級—更好就業”的良性循環,讓助殘事業擺脫單純依賴外部扶持的困境。
“就業工坊不僅為殘疾人鋪就了就業路,更賦予了他們生活的底氣。”民樂縣殘聯副理事長白天祥表示,“未來將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持續完善和提升工坊建設,讓每一位殘疾人都能在勞動中實現自我價值,讓就業工坊成為破解殘疾人就業難題、傳遞生活尊嚴的重要平臺。”(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康勁 通訊員 楊曉麗)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