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共青團河北省委、省委社會工作部、省教育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殘聯聯合舉辦的2025年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務公益創業賽中,井陘礦區礦市街道皇冠苑社區聯合石家莊護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推進的“微工廠——鋪設就業增收幸福路”項目獲得金獎,為社區志愿服務與民生保障融合發展交出了滿意答卷。
近兩年來,在井陘礦區區委組織部、區委社會工作部指導,礦市街道黨建引領下,組織各社區深耕基層治理,以“盤活閑置資源、激活民生動能”為抓手,創新打造“小社微工廠”就業服務平臺。通過整合社區閑置民房、舊廠房等資源,聯動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為退休職工、全職媽媽、殘障人士等群體量身定制“家門口就業”方案,打造多種業態保增收,成為服務民生工程的實踐新樣本。
居家就業“巧”增收
在康盛街社區的“巧手工坊”里,康盛家園小區居民毛美娥手中的鉤針上下翻飛,五顏六色的毛線編織成一個個精致的玩偶、杯墊和花束。“巧手工坊”負責人高麗芳介紹:“毛阿姨通過參與工坊的毛線玩偶、杯墊制作,每月穩定增收約600元,既緩解了經濟壓力,又能兼顧接送孫輩、照顧家里老人等家庭責任。”
針對殘障人士、失業人員和全職寶媽等群體就業難這一實際情況,康盛街社區創新推行“需求清單+家門口就業”模式,通過精準摸排轄區困難家庭就業需求,建立“技能水平、時間彈性、增收期望”三維度需求檔案,靶向對接手工業加工資源。
“社區舉辦的巧手工坊,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過來看看,沒想到這份‘兼職’時間特別靈活。”居民陳婷在自家客廳里一邊將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珠子,按照圖紙熟練地穿成精美的飾品,一邊向記者分享她的喜悅。陳婷是康盛街西小區的居民,她和丈夫因身體原因,無法從事高強度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和擺攤賣小玩具維持生計。自從有了這份“兼職”工作,陳婷早上擺完攤,下午或者晚上在家串珠,不影響正常生活,每個月能增收600元到700元。
一年前,經過市場調研,康盛街社區工作人員引入鉤織、串珠等業務,選拔熱心居民王煥玲擔任專職管理員,與合作企業“河北潤石集團”對接,統籌原材料物資發放、技能培訓和訂單派發,以及成品的回收工作。居民可以自主選擇在巧手工坊集中生產或居家代工。截至目前,項目累計孵化120個家庭代工點,完成訂單2200余個,有效帶動困難群眾增收,實現“需求精準匹配—技能定向提升—就業靈活增收”的閉環,讓“閑在家”的居民變身“手藝人”。
多種業態促增收
午后陽光,灑進翠崗苑社區“小社微工廠”屋內,8位居民圍坐在鋪著絨布的長桌旁,開始了睫毛加工的精細工作。整個流程在他們手中如流水般順暢展開。49歲的韓志麗左手輕輕固定紙板,右手鑷子精準夾起睫毛,在膠盤上輕蘸透明膠水。將一排睫毛穩穩地貼在紙板上,動作行云流水。每完成一板,她都習慣性地用鑷子輕壓加固。
礦市街道翠崗苑社區“小社微工廠”引進睫毛加工與鉤織工藝兩大項目,通過“企業供料+社區生產”模式,為社區里的殘障人士、困難家庭、全職寶媽等群體提供靈活就業崗位。“以前在家閑著,現在送完孫子上學后來這里工作,又能顧家又能掙錢!”居民任玉華高興地說。
在翠崗苑社區,“小社微工廠”項目自運營以來,首月即幫助10名居民實現了增收,累計產值3萬余元,人均月增收約2000元,為居民推開“家門口就業”的便利之門。翠崗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鑫彥說,他們下一步將整合外貿、直播、電商資源,推動“小手作”向“大產業”躍升,探索“技能增收+公益反哺”特色路徑,讓更多居民端穩“增收碗”。
從康盛街的“需求清單”精準破題,到皇冠苑的“公益反哺”激活治理,再到翠崗苑的“全鏈賦能”延伸價值,井陘礦區礦市街道以“小社微工廠”為支點,撬動了閑置勞動力向“指尖創富”的蝶變。這些散落在社區角落的微工廠,不僅是居民的“增收驛站”,更成為基層治理的“活力細胞”,它們用靈活的就業模式托起民生的幸福底線,用公益反哺機制厚植治理根基,用產業的升級路徑拓寬發展空間。未來,隨著更多社區加入“微工廠”矩陣,礦市街道將持續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民生服務樣本,讓“家門口的幸福”更可持續、更有溫度。
公益反哺惠民生
近日,皇冠苑社區“銀齡先鋒”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穿行在樓宇間,為社區老人送去嶄新的消防應急安全包。“劉奶奶,我們是社區志愿者!”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張會英提高聲調,將消防應急安全包送到80多歲的獨居老人劉鎖琴手中。“這個防火毯遇到火情一拉就能用。”志愿者郭娟耐心演示安全包內每件物品的用法。
礦市街道皇冠苑社區“小社微工廠”以“靈活就業+公益反哺”雙輪驅動,通過藥枕制作、鉤織玩具加工等業務,幫助200余名困難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人均月增收400元到1500元,最高單月收入達2200元。
在皇冠苑社區“小社微工廠”內,“巧手媽媽”志愿服務隊的和秀敏正在整理剛縫制的藥枕。一年前,這位單親媽媽在社區幫扶下走進“小社微工廠”學習藥枕制作。從最初縫制一個枕套需要半天,到如今能獨立設計新款樣式,她不僅月收入穩定在千元以上,更在參與公益活動中找到了人生新坐標。“以前總覺得生活虧待了我。”和秀敏將中藥材填充進棉布口袋,動作輕柔且熟練。她說:“現在帶著我們‘巧手媽媽’隊的姐妹去獨居老人家送藥枕,陪他們聊聊天,幫他們收拾家務,這份踏實感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皇冠苑社區不僅積極引進加工企業促進居民增收,還積極協助企業將藥枕推入養老機構,更創新設立“收入反哺公益”機制,拿出部分收益開展困難幫扶,形成“就業幫扶—產業發展—公益反哺”良性循環,為基層治理注入新動能。如今,已開展困難家庭慰問、獨居老人關懷等活動50余次,惠及居民600余人次;培育10名微工廠骨干,組建“巧手媽媽”“銀齡先鋒”2支志愿服務隊,讓“增收者”變身“治理者”,社區凝聚力顯著提升。(記者 柳安臣)
(石家莊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