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俞敏洪在社交平臺發文確認,孫東旭已離開東方甄選。
18年的師徒兼戰友,終究還是走到了分岔路,最意難平的還是俞敏洪吧。
![]()
孫東旭曾是東方甄選CEO,與俞敏洪共同創立該品牌,陪著新東方從教育巨頭轉型成直播電商標桿。
這位曾經的操盤手,終究在“小作文風波”近兩年后徹底離場。毫不夸張地說,現在大家熟知的東方甄選,是孫東旭一手帶大的「孩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孫東旭為什么舍得離開?
雖然說離開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但孫東旭的離開,真的能算功成身退嗎?表面看是和氣收場,實則是一場早已注定的戰略出清。
![]()
一個說法是,董走后小孫想運作自己的IP,來代替董,和董競爭,以報仇雪恨。但老俞不同意,不再想搞粉絲經濟了,想回歸產品驅動。所以二者發展理念產生了分歧,小孫就退出了。
俞敏洪在聲明中試圖給足體面——“沒有東旭的努力和堅忍不拔的奮斗,就不可能有東方甄選的發展和今天”。這話不假,孫東旭確實是東方甄選從零到一的關鍵人物。2021年新東方遭遇行業巨變,正是他帶著團隊摸索直播電商。從農產品供應鏈到雙語直播模式,都是他一手搭建。
當初誰能想到,幾個老師站在手機前講英語、聊文學,居然能掀起直播界的知識風暴?2022年6月,董宇輝那段“中關村兵馬俑”式的直播意外走紅,其實就站在孫東旭鋪好的路上。那種把商品營銷升華為文化傳播的方式,瞬間抓住了疲憊于叫賣式直播的觀眾。
![]()
不過,貢獻再大也難抵一次危機處理的失誤。2023年12月那場“小作文風波”,小編公開質疑董宇輝文案的原創性,孫東旭隨后在直播間“摔手機”批評粉絲搞“飯圈文化”,徹底激化了矛盾。這么一來,他不得不離開CEO崗位。
換句話說,當時他選擇了維護公司標準化流程,卻低估了頭部IP的情感價值,這成了他在東方甄選的轉折點。
離開CEO職位后,孫東旭雖然掛著顧問頭銜,甚至去年11月還以“小孫同學”的身份回歸直播間,但明眼人都知道,那不過是過渡安排。今年8月東方甄選還專門辟謠他離職的傳聞,結果呢?三個月后謠言成真。
那么問題來了,孫東旭到底算不算功成身退?
![]()
從完成轉型使命的角度看,他確實帶領東方甄選從教育跨到電商,并且成功了——畢竟東方甄選已經跑通了自營產品為核心的“三角形戰略”。自營產品GMV占比超過43%,APP的GMV也提升到15.7%,這套打法越來越像“線上山姆”。
但若從個人職業生涯來看,他在管理巔峰期因風波退居二線,最終徹底離開,這種結局與傳統意義上的“功成身退”顯然有距離。甚至可以說,當東方甄選決定全力押注自營產品和自有平臺時,他這位擅長從0到1開辟戰場的元老,價值就已經邊際遞減了。
作為股票最高點清倉式賣股票的CEO第一人,孫東旭套現超過2億港元,你說他個人財務上當然算成功了。但一家企業的創始高管,最后因處理頭部主播關系不當而離開,這結局本身就有幾分悲情。
東方甄選現在全力押注自營產品,sku已經沖到732個,烤腸就賣了2.6億根!這套重資產、強供應鏈的模式,確實不需要那么依賴頭部主播了。孫東旭此時離開,倒也算時機恰好。
![]()
俞敏洪在聲明里留了句話,說原本希望孫東旭“未來適當的時候回到管理崗位”。這話你信嗎?反正資本市場沒什么波動,消息公布當天股價還微漲0.37%,仿佛一切早已定價。
孫東旭用18年時間陪新東方走過教育輝煌與轉型陣痛,最終在直播電商的新戰場功成身退——只是這個“退”,帶著些許不得不如此的無奈。企業轉型從來殘酷,不在乎你過去多努力,只關心你現在還能貢獻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