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下班時分,老李習慣性地照了照鏡子,突然發現自己的鬢角悄悄冒出了幾縷白發。起初他沒在意,以為只是年紀到了的自然現象。
幾天后,單位體檢時,醫生看到老李發際線上有明顯的白發分布,語氣變得凝重:“你平時會不會覺得經常疲倦、晚上睡得不好?”老李先是一愣,忍不住反問:“難道頭發的位置還能看出健康問題?”
![]()
醫生搖頭苦笑:“白發可不是只關乎年齡。有時候,它正悄悄提前預警你的身體狀況,尤其是如果特定部位出現異常,要早點注意了。”
是不是很多人都以為,長白發只是衰老的標志?其實,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白發的位置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甚至能提示某些器官負擔“拉警報”。
近年,北大醫院、協和醫院等多家權威機構的醫學研究顯示,頭發變白不僅僅是遺傳或單純的年齡因素。不合理的生活習慣、高強度壓力,甚至某些慢性病,都可能通過“白發位置”悄然提前發出信號。
![]()
為什么白發能反映內在健康變化?醫學上,這和人體的黑色素細胞“油盡燈枯”相關。黑色素細胞需要多個臟腑功能正常、氣血充足的支持。一旦某一區域長期供血或內分泌失調,最先表現出來的,常常就是該部位的頭發開始提前泛白。
像《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1年發表的一項針對3428例50歲以上人群的大數據調查發現:約63%的早發白發人群同時伴有亞健康或慢性病癥狀。而發際線、兩鬢、頭頂等部位的白發,更容易與特定的健康問題有關聯。
很多人誤以為“白發越多=老得快”,其實真正要看的是白發分布區域。如果你發現自己某些部位白發突然增多,尤其是下文這3個部位,那就可能得警惕了。
堅持關注自己頭發的變化,你可能會在以下3個區域,收獲意外的健康提醒:
![]()
發際線白發:小心腦部與壓力超負荷
發際線即額頭上方的發根部分。如果白發首先集中在這里,最新的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理研究認為:這與大腦長期處于高壓狀態、神經內分泌異常相關。數據顯示,發際線白發人群罹患焦慮和失眠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約27%。
如果你總感到容易頭疼、記憶力下降,不妨回頭檢查一下發際線白發增多的問題。
兩鬢白發:暗示肝腎“透支預警”
兩鬢區域,被中醫認為與“肝腎精血”運行關系密切。科學角度來看,這一帶的血管豐富,最容易因營養不良、慢性疲勞或腎臟代謝紊亂而發白。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皮膚科雜志》數據:兩鬢白發人群中,肝功能異常檢出率較正常組高出19.4%。
如果你感覺最近總是乏力、腰膝酸軟,或者夜尿增多,就要格外留意兩鬢的白發分布。
![]()
頭頂或旋渦區白發:心肺功能需警惕
頭頂區屬于頭發的“制高點”,這里的白發,與心肺功能老化、心血管負擔有相關性。原因是這里最易受心臟泵血強弱和供氧能力的影響。曾有一項以876名中老年人為對象的三甲院研究統計:頭頂白發與穩定型心血管疾病的同步出現率高達36.7%。
如果頭頂突然白發增多、伴有胸悶、易疲勞,就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有時候,白發像身體的“報警器”,默默提醒你,該為健康做減法了。
面對白發,不必驚恐或盲目用染發劑掩蓋。健康專家建議:科學介入,改善生活方式,身體和頭發都能慢慢恢復活力。
![]()
均衡飲食,補齊微量營養
頭發生長離不開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建議每天一把堅果、搭配豆類、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年人每日優質蛋白攝入不少于55g,有助于頭發“回春”。
規律作息,降低壓力沖擊
《臨床老年醫學雜志》數據顯示,規律作息和睡眠時間7小時以上的人,白發出現較對照組晚3-5年。晚上11點前入睡、避免通宵、學會舒緩壓力(如冥想或輕度運動),能夠顯著改善發際線與頭頂白發狀況。
![]()
適度運動,增強血液循環
頭發需要充足血液供應。當下流行的快走、八段錦等中等強度運動,每周堅持3-5次,每次30分鐘。研究證實堅持3個月后,白發比例平均下降7.2%。
合理檢查,及時就醫排查基礎疾病
如果某一部位白發突然增多,并伴有身體異常不適,務必及時前往正規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及早發現內分泌、肝腎、心血管等潛在健康風險。
放寬心態,從細節做起
心理焦慮或完美主義往往造成“越擔心白發越多”的惡性循環。盡可能接受適度變化,注意科學保健比盲目染發更有長遠益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