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馬迭爾旅館的槍聲》里的諜戰(zhàn)風云在腦海中回響,當《夜幕下的哈爾濱》中的抗日熱忱依舊滾燙,不妨循著鏡頭的足跡,走進哈爾濱市南崗區(qū)光芒街40號——中共滿洲省委機關舊址紀念館,來一場跨越時空的紅色打卡之旅。這座始建于20世紀初的俄式木結構平房,青磚黛瓦間藏著烽火歲月的密碼,影視鏡頭下映著不變的初心擔當。
![]()
這里是紅色影視的“天然取景地”,更是歷史的“劇場”。從上世紀至今,兩版《夜幕下的哈爾濱》都曾在此定格經典瞬間,第一版中王一民與地下黨員接頭的場景,便是在這獨具年代質感的俄式木屋里拍攝,當年制片主任為找到這般原汁原味的場景費盡周折,最終因契合地下黨抗日主題才獲準取景。《馬迭爾旅館的槍聲》里驚心動魄的密戰(zhàn)橋段、《功勛》中的熱血篇章、《死證》《美麗的囚徒》等影片的關鍵情節(jié),都曾在這座平房及其周邊留下光影印記。近年,攝制組還在此情景再現(xiàn)了劉少奇同志領導奉天紡紗廠工人罷工時的策劃會議,紀錄片《山河為證》《紅星閃耀時》也在這里捕捉到了難忘的歷史瞬間。幾十部影視作品的青睞,讓這座老建筑成為連接銀幕與現(xiàn)實的紅色紐帶。
![]()
![]()
光影之外,這里更是東北抗聯(lián)的“總指揮部”與“文件庫”。1933年夏至1934年春,中共滿洲省委秘書長馮仲云以大學教授身份為掩護在此安家,將秘密使命藏于尋常煙火之下。無數(shù)個深夜,這里召開著決定東北抗聯(lián)走向的重要會議,“一二六指示信”等黨中央文件從這里傳遍白山黑水,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等大批優(yōu)秀干部從這里奔赴抗日第一線,用熱血澆灌民族解放的希望。如今走進館內,復原的臥室、書房與客廳靜靜陳列,當年用于緊急銷毀文件的壁爐依舊完好,每一件實物都在訴說著地下工作者的機智與堅毅。作為中共滿洲省委機關在黑龍江保存下來的唯一舊址,這里承載的不僅是建筑的百年滄桑,更是一段不能忘卻的紅色歷史。
紅色地標不朽,光影記憶長存。循著影視鏡頭打卡光芒街40號,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藏著故事,眼前的每一處景致都映著初心。當指尖觸碰到俄式木屋的木質紋理,仿佛能感受到當年革命者的脈搏跳動;當目光掠過影視取景地標識,銀幕中的熱血情節(jié)與歷史中的真實抗爭漸漸重疊。這里不僅是影視迷的打卡勝地,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讓每一位來訪者在行走中讀懂初心,在回望中汲取力量。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申志遠 于秋瑩
編輯:劉奕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