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是人體外在形象的一部分,但醫生指出:它不只是“裝飾”,更是反映身體健康、代謝功能與內分泌狀況的重要窗口。尤其進入中老年期后,頭發的顏色、密度、光澤、生長速度等變化,常常與身體衰老節奏密切相關。
近年來多項研究發現,那些長壽人群中常見的頭發特征,其實正體現出良好的循環系統、內分泌調節能力和營養狀態。以下4個“頭發信號”,若你占得越多,或許便是長壽的有力證明。
1.頭發烏黑,白發較少
![]()
隨著年齡增長,毛囊內的黑色素細胞自然減少,頭發逐漸變白。但如果一個人在60歲左右仍然黑發偏多、白發增長緩慢,說明其體內氧化應激水平低、黑色素生成機制穩定。
這類人通常具備較強的抗自由基能力、血管通透性好、肝臟解毒功能正常,有助于延緩衰老速度。從人群統計看,白發出現較晚的人壽命往往更長,這已成為一種可靠的衰老評估信號。
2.發質濃密,不易脫落
年紀大了之后,如果頭發依舊粗壯、不干枯、掉發不明顯,說明毛囊結構未退化,皮膚血流供應充足,蛋白質與微量元素攝入足夠。
脫發與腎上腺激素失衡、鐵鋅缺乏、甲狀腺功能下降、肝腎代謝負擔過重密切相關。能長期保持頭發濃密,反映其激素系統處于較好狀態,體內微環境相對穩定。此外,雄激素性脫發若進展緩慢或延后,通常也是慢病風險較低的表現之一。
3.發根牢固,不易斷裂
![]()
頭發一扯就掉,稍微碰碰便易斷裂,多提示毛囊供血不足、角蛋白合成能力減弱。反之,如果頭發從根到尖都堅韌有彈性,洗頭后掉發稀少,說明其微循環功能較好、末梢血管健康、炎癥水平低。
毛囊對營養供應極為敏感,是“早衰哨兵”。若毛發生長穩定、生命周期長,通常反映出機體處于較理想的生理節律中,代謝慢、修復能力強,符合長壽體質的典型表現。
4.發色有光澤,不枯黃
![]()
頭發干枯、發黃、無光,常見于肝郁氣滯、腎精虧虛、長期營養不良或情緒波動大的人群。反之,即使有白發,但整體發色有光、手感柔順、不打結,說明其體內血液循環好、激素調節穩定、脂肪代謝平衡。
尤其在50歲以后還能保持“發如其人”的狀態,大概率說明其內分泌系統未發生明顯紊亂,腸胃吸收良好,營養能正常輸送至毛發末端,是全身功能狀態優越的反映。
總結來講,頭發雖然不說話,卻默默記錄著身體的變化軌跡。一個人老得快不快,頭發往往最先知道。從白發生長速度,到脫發程度、發質狀態,每一個小細節都能透露出衰老進度與壽命潛力,平日里不妨多留心觀察下。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