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餓了么APP更名為淘寶閃購”沖上熱搜。
這兩天,不少用戶發(fā)現(xiàn),餓了么App完成版本號更新至12. 0.1后,已正式更名為“淘寶閃購”。
我在蘋果商店查了下發(fā)現(xiàn),目前餓了么app圖標中已顯示“雙11淘寶閃購”字樣。
![]()
與此同時,餓了么騎手也已經(jīng)更換了橙黑工作服。餓了么方面表示,本次換裝以以舊換新的形式,面向直營城市騎士發(fā)放。
![]()
有網(wǎng)友注意到新工服印有眾多品牌標識,來自同一集團,直言“第一眼覺得挺酷,仔細一看都是廣告”。
在我看來,阿里這次的動作不僅僅是改名,而是要改命。馬云背后的阿里早已布下一盤大棋,目標直指即時零售的萬億市場。
01
戰(zhàn)略突圍
餓了么這個名字,從出生起就帶著“吃飯”的基因局限。消費者一想到它,第一反應就是點外賣,可阿里要的從來不只是餐飲這塊小蛋糕。
其實,這場更名早有鋪墊。今年4月30日,在京東、美團大戰(zhàn)時,阿里就順勢推出了淘寶閃購。不同于餓了么聚焦于餐飲外賣的定位,淘寶閃購的目標更大——送能送到家的一切。
淘寶閃購剛亮相的時候,就把餓了么的供給、騎手資源全盤接入。此后幾個月里,餓了么不斷為淘寶閃購輸血,以及阿里在背后的大力補貼,帶來了閃購業(yè)務的暴增。今年8月,淘寶閃購的日訂單峰值達到1.2億單,周日均訂單量達到8000萬單,帶動閃購整體的月度交易買家數(shù)達到3億,對比4月增長200%。
阿里巴巴中國電商事業(yè)群CEO蔣凡在8月的財報電話會中提到淘寶閃購時表示,餓了么的價值不在市場份額,而在那些成熟的履約能力,比如社會化倉配、超算調(diào)度、地圖導航,這些都是即時零售的核心基建。
現(xiàn)在把餓了么更名為淘寶閃購,本質(zhì)是完成“前臺統(tǒng)一”。以前是雙平臺各自為戰(zhàn),消費者點外賣找餓了么,買日用品逛淘寶小時達,認知分裂;現(xiàn)在一個品牌就能搞定“吃飯+購物”,既解決了淘寶閃購的履約短板,又讓餓了么的運力網(wǎng)絡發(fā)揮更大價值。
另外,騎手換裝也是這盤棋的一部分。橙黑工服印著阿里系品牌標識,走在街上就是移動廣告,悄悄強化“淘寶閃購=即時配送”的心智。
02
摸著美團過河
可以看出,餓了么和淘寶閃購的融合是水到渠成的,也是必要的,因為阿里跟美團的戰(zhàn)線正越拉越寬。
10月30日,美團閃購宣布將與上萬個品牌共建“官旗閃電倉”,美團負責搭建倉儲、配送、數(shù)字化系統(tǒng),品牌方可“拎包入駐”即時零售。
幾乎同一時間,淘寶閃購將上線連鎖便利品牌 “淘寶便利店”的消息也被曝光,目標是對現(xiàn)有的綜合閃電倉做升級。11月1日,淘寶便利店已正式面向消費者上線。
美團和阿里兩者看似都是優(yōu)化供給,但玩法卻截然不同:美團是自己搭基建,讓品牌商“拎包入駐”,重資產(chǎn)投入換差異化供給;阿里則玩輕資產(chǎn)模式,只做品牌授權(quán)、篩選商家、提供供應鏈支持,把開店的重活甩給加盟商,還計劃試點“小單快返”模式,把品牌貨也納入貨源。
阿里這波操作的聰明之處在于,阿里不用重復造輪子。美團花幾年時間跑通的“自營倉+加盟倉”模式,阿里直接打包整合——淘寶的品牌資源、餓了么的運力、加盟商的門店,三者結(jié)合既能快速鋪開規(guī)模,又能控制成本。
現(xiàn)在的戰(zhàn)局已經(jīng)很清晰:外賣市場的廝殺早已過時,真正的戰(zhàn)場是即時零售的生態(tài)較量。美團靠“高頻外賣+低頻零售”的模式穩(wěn)住基本盤,阿里則用“淘寶流量+餓了么履約”的組合拳破局。
蔣凡說未來三年要靠閃購和即時零售帶來1萬億交易增量,這話不是空話——百萬家天貓品牌線下門店即將入駐,3億用戶的消費需求已經(jīng)被激活,阿里缺的只是一個統(tǒng)一的品牌和高效的協(xié)同機制,而更名就是完成最后一塊拼圖。
03
鞏固“大消費”版圖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餓了么這波改名其實無所謂,我們的核心訴求永遠是“便宜、快、方便”。但毋庸置疑,這場更名背后的博弈,最終會讓消費者成為贏家——平臺打得越兇,補貼就越多,服務就越好。
以前小餐館只能靠外賣平臺引流,現(xiàn)在對接淘寶的流量池,曝光量直接翻倍;大品牌線下門店庫存積壓,通過淘寶閃購1小時就能清貨;消費者雙十一下單,線下門店半天就送到,比傳統(tǒng)電商快10倍。這些改變都是實實在在的利好,而這只是開始。
隨著阿里和美團的競爭升級,品類會更豐富、配送會更快、價格會更優(yōu)惠,即時零售會從“可選”變成“必需”。
如今的即時零售已經(jīng)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博弈,美團、阿里、京東、拼多多都在搶這塊蛋糕,誰能勝出,關(guān)鍵看“流量+履約+供給”的協(xié)同效率。阿里把餓了么更名,就是要把這三者擰成一股繩,形成“淘寶引流+餓了么配送+全品類供給”的閉環(huán),構(gòu)建對抗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
說到底,餓了么的更名,不是一個品牌的消失,而是阿里即時零售戰(zhàn)略的全面落地。馬云布下的這盤棋,看似是為了搶占即時零售市場,實則是為了鞏固阿里的“大消費”版圖——從遠場電商到近場零售,從線上購物到線下服務,形成無死角的消費生態(tài)。
![]()
參考資料:
1、象先志《餓了么正式更名,淘寶閃購摸著美團過河》
2、第一財經(jīng)《“餓了么更名”沖上熱搜,阿里在布什么棋局?》
3、中國新聞周刊《餓了么,改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