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陸爍宜
![]()
文/陸爍宜
新股發型節奏放緩以及A股市場回暖,為新股賺錢效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提起今年新股中的“大肉簽”,三協電機(920100.BJ)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在今年已上市的新股中,三協電機不僅表現突出,更在多項關鍵指標上獨占鰲頭。這家于9月8日登陸北交所的公司,首日開盤漲幅高達681.43%,首日收盤漲幅更沖至785.62%,首日均價漲幅也達到736.78%,三項數據均穩居第一。
10月28日三季報發布后以來,三協電機股價或正迎來新一輪上漲。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收盤,三協電機報收74.34元/股,自三季報發布后累計上漲近5%。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三協電機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8%、22.12%,跟去年同期相比明顯提速。
業績高增的背后,是公司深厚的行業積淀與前瞻布局的支撐。作為成立于2002年的控制類電機研發制造高新技術企業,三協電機的產品線已廣泛滲透至安防、紡織、光伏、半導體、3C及汽車等多個工業領域;更值得關注的是,其產品已正式向人形機器人客戶送樣,成功切入高增長賽道,為長期價值打開新的想象空間。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的亮眼表現,正是對這一發展邏輯的有力印證。
深耕控制電機構筑護城河,龍頭客戶托舉增長根基
電機,作為依據電磁感應定律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核心電磁裝置,堪稱工業領域的“心臟”。而微特電機,作為其中一類微型特種電機,幾乎遍布所有電驅動場景——從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到機器人、航空航天與工業機械,應用無處不在。
當前,我國微特電機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市場集中度低。企業唯有持續投入研發、優化工藝,方能在成本與品質的雙重考驗中立于不敗之地。
自2002年成立以來,三協電機始終深耕電機行業,并專注于控制類電機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打造多系列、多場景適用的電機產品,根據下游客戶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設計、制造穩定、高效的運動控制電機,為客戶提供完整、系統、可靠的運動控制解決方案。
2022—2024年,三協電機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064.33萬元、1253.67萬元、1501.83萬元,呈持續上升趨勢;同期,其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71%、3.46%、3.58%,基本保持平穩。
持續的研發投入,為其構筑起堅實的技術護城河。截至2025年8月25日,三協電機已取得56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45項,外觀專利1項。經過持續性的研發支出與創新投入,三協電機研發團隊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和應用經驗。
憑借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三協電機在控制類電機領域樹立了良好口碑及自主品牌,得到了運動控制廠商及自動化工業化設備廠商的認可,并與其建立了穩定的深度合作關系。
此外,三協電機還與海康威視(002415.SZ)、大華股份(002236.SZ)、大豪科技(603025.SH)、睿能科技(603933.SH)、日發紡機、慈星股份(300307.SZ)、浙江可勝、中信博(688408.SH)、雷賽智能(002979.SZ)、威孚高科(000581.SZ)等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客戶開展穩定合作。
這些優質客戶的長期信賴,為公司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競逐人形機器人4000億元賽道,打開業績增長天花板
銳捷洞察市場,把握產業先機。三協電機能夠切入人形機器人這一高增長賽道,并非偶然。其核心底氣,正來源于在控制類電機領域長期的技術積淀與前瞻性產品布局。
在機器人領域,三協電機通過自主研發,采用當前突破性的基礎材料和高槽滿率的技術,成功地在AGV、協作機器人領域獲得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法奧機器人的認可。
在協作機器人領域,三協電機的產品已經得到商業化驗證。協作型機器人作為一種新型的工業機器人,掃除了人機協作的障礙,讓機器人徹底擺脫護欄或圍籠的束縛,其開創性的產品性能和廣泛的應用領域,為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開啟新時代。
更重要的是,三協電機的產品已正式向人形機器人客戶送樣,踏出從工業場景邁向“具身智能”的關鍵一步。
招商銀行研究院在2025年9月16日發布的《AI應用之人形機器人:AI的“具身”時刻》中指出,經過多年技術演進,人形機器人已進入人工智能驅動的商業化加速落地階段,預計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年出貨量將達到500萬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0億元。
電機作為人形機器人關節的核心驅動部件,特別是無框力矩電機、空心杯電機等高價值環節,將成為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協電機此時切入該賽道,無疑將受益于行業爆發式增長,打開新的業績天花板。
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速加快,有力地印證了這一點。而從股價上看,三協電機上市首日股價漲幅之所以能在今年上市的眾多新股中位列第一,且目前其熱度居高不下,也反映出資金對于這個機器人賽道稀缺標的的看好。
布局全球銷售網絡賦能出海,直面國際市場競爭
作為全球微特電機第一生產大國,中國已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微電機工業體系。盡管國內電機企業在整體技術水平上仍與國外存在差距,但以三協電機為代表的一批企業,正憑借持續進步的研發實力,不斷在高端市場實現進口替代。
為推進全球化戰略,三協電機還積極構建全球銷售網絡并切入高端供應鏈,為公司產品出海賦能。
截至2025年8月25日,三協電機已擁有香港三協、新時代動力、美國三協3家境外公司,并且該公司部分電機已出口美國,與相關競品開展競爭,如應用于呼吸機的33、44型無刷電機,應用于制氧機的G5無刷電機,應用于汽車尾氣泵的WU2、WDL電機等。
2024年,三協電機境外市場的收入為1225.03萬元,占比3.15%。隨著三協電機科研能力的持續增強,依靠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更貼近市場需求的優勢,該公司將逐步打開這一市場,在為公司構建第二增長曲線的同時,持續提升在國際舞臺的競爭力。
從上市首日暴漲785.62%到三季報披露后股價迎來新一輪上漲,三協電機的股價神話,本質是研發實力、賽道卡位與全球化布局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微特電機的技術底蘊遇上人形機器人的產業風口,再疊加全球化帶來的增量空間,這家北交所新星的價值故事,或許才剛剛開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