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300余位中國制造網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及合作伙伴齊聚一堂,共話外貿形勢變化與中國企業出海新機遇。焦點科技副總裁、中國制造網總裁曹睿,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高志凱及MIC國際站企業代表發表精彩演講。
全球外貿環境趨緊,中國企業面臨出海痛點
本次活動是焦點科技三十周年系列客戶答謝會的首站,旨在通過對話與分享,共同探索在復雜國際環境下中國外貿企業的突圍之道當前,全球經濟復蘇持續承壓。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5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從2024年的3.3%減速至2025年的3.2%,今年已成為全球經濟高度動蕩的一年。在此背景下,中國制造業雖保持韌性,但企業出海壓力顯著上升——高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持續被壓縮的利潤空間、供應鏈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均成為制約企業出海的關鍵痛點。
![]()
“在劇變中的國際貿易環境中,企業必須堅定信心——每道難題都有解法。”曹睿在致辭中表示,焦點科技(MIC國際站)始終秉持“竭盡全力創造客戶認可的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使命,堅守對法律、道德與客戶的敬畏,將每一份合同都視作沉甸甸的囑托。
“信賴,是風雨同舟的見證;全力以赴,是我們唯一的回應。”她的話語為在場的外貿企業注入了信心。
多措并舉+AI賦能,平臺助企業“創造成交”
為實現“全力以赴”的服務承諾,針對企業出海痛點,曹睿指出,MIC國際站始終把平臺運營的重點放在“創造成交”上,從流量獲取、商機數量與質量提升、供需精準匹配、買家回復率提升等維度全方位發力,切實提高企業成交量。同時,平臺將進一步簡化運營規則,讓入駐企業能把時間與精力聚焦在訂單洽談上;此外,平臺還將適時適度調整規則,幫助企業適應變化中的流量趨勢。
在市場布局層面,曹睿呼吁大家立即行動,與平臺一起共赴新市場。“當注意力不再聚焦在一條路上,眼前反而會出現更多的路”,她表示。今年,MIC國際站通過“新航海計劃”持續加大對多元市場的布局。三季度數據顯示,平臺流量同比增長35%,多元市場表現亮眼,其中中東、南亞、拉丁美洲市場流量增幅均超40%。此外,平臺還通過APP 矩陣、多語市場線下展會、特展、直采大會及“商鏈”活動等豐富渠道開拓多元市場,助力企業提升經營反脆弱能力,逆勢而上。
AI 技術的深度賦能也成為平臺助力成交的另一大亮點。近年來,MIC國際站持續升級面向外貿人的智能工具“AI 麥可”,目前已服務1.5萬家中國供應商;今年10月,平臺發布面向全球買家的AI采購助手——SourcingAI 2.0,深入洞察跨國采購中的核心痛點,能從冗雜信息中快速完成匹配、背調,實現一站式AI輔助決策。MIC國際站構建的“AI麥可(服務賣家)+ SourcingAI 2.0(服務買家)”智能協同布局,有效解決了跨語種、跨時差、跨文化等難題,幫助買賣雙方雙向提效,讓全球貿易的每一次連接都更精準、更高效、更可信。
共建信賴生態,拓展外貿增長新空間
在隨后的主題演講中,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高志凱以《世界秩序的動蕩與中國企業的出海機遇》為題發表演講,他以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視角,回顧了中國制造的崛起之路,并展望了企業出海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他指出,中國制造不僅以成本和規模取勝,更憑借質量、技術和交付能力贏得了國際買家的信任。如今的“中國制造”已超越國別標簽,是全球產業鏈協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放合作的全球格局中,中國企業既是“出口者”,也是“合作者”,通過制造、創新與服務深度參與世界經濟。
“未來制造業的競爭,將更多體現在‘智能制造’上。企業需要把AI思維融入研發、管理、營銷和客戶服務中,以數據驅動效率,用智能重塑價值。”高志凱表示,未來中國企業的出海競爭,不應僅是價格之爭,而應側重價值協作與資源共享。他建議企業通過行業聯盟、區域中心、品牌聯合體共享資源、共建“中國制造”的全球形象。
在分享環節,MIC國際站企業代表山東淞垚勇晟工貿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松分享了與平臺共同成長的暖心故事,以真實案例詮釋了企業與平臺、與買家之間互相“信賴”的深層價值。活動現場還舉行了頒獎典禮與答謝晚宴,旨在表彰與致敬長期以來與MIC國際站并肩同行的合作伙伴。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