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
“大地情深”全國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巡演
暨頒獎活動在重慶舉行
現場揭曉了第二十屆群星獎獲獎名單
由湖北省文旅廳選送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
夷陵區文化和旅游局實施打造的
當代舞作品《峽江邊的微光》
歷經層層遴選,最終脫穎而出
摘得“群星獎”!
![]()
以“光”為魂,串聯宏大與細微
![]()
作為中國群眾文藝領域的最高政府獎,本屆群星獎從全國報送的數千部作品中評選出60個獲獎作品(團隊),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廣場舞、群眾合唱各10個。此次摘得群星獎的舞蹈作品《峽江邊的微光》堪稱三年磨一劍,微光終璀璨。
![]()
舞蹈《峽江邊的微光》以“光”為魂,巧妙串聯起三峽工程的宏大歷史與個體命運的細微感動。以深邃的敘事構思、帶著泥土芬芳和江水氣息的細節,賦予了作品濃得化不開的“煙火氣”與無可替代的地域特色,讓觀眾在舞者的肢體流轉間,瞬間讀懂峽江兒女的精神密碼與那一方水土的獨特魂魄。
《峽江邊的微光》這束“微光”從宜昌市“四藝節”一等獎,到湖北省“群文十佳”,一路走來,攜著峽江的風與浪,登上國家級舞臺,摘得群星獎。作品靈魂深處,是主創團隊對一方水土的深情凝視與對藝術的極致求索。
《峽江邊的微光》其獨特魅力,首先在于深邃的敘事構思。作品以“光”為魂,巧妙串聯起三峽工程的宏大歷史與個體命運的細微感動。三峽建設工地上搖曳的“馬燈微光”、移民臨時安置點的“露營燈火”、美麗鄉村靜謐夜晚的“路燈暖光”,三束光的流轉,不僅是時間的更迭,更是一部濃縮的峽江發展史詩。作品將“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時代箴言,融入具體而微觀的光影變化中,讓宏大敘事擁有了可觸可感的溫度。
![]()
![]()
![]()
左右滑動查看
幕后淬煉,汗水鑄就榮光
![]()
掌聲屬于臺前,而“微光”早已在幕后無數個日夜中悄然點亮。從宜昌夷陵走向全國賽場的,不只是一部作品,更是一支用汗水與信念鑄就的基層舞者隊伍。
![]()
自確認入圍全國“群星獎”決賽之日起,《峽江邊的微光》排練就進入了“連軸轉”模式。清晨的基訓課,是每一天的序幕。午后的排練廳,則變成了藝術創作的熔爐。編導的口令、民間音樂“薅草鑼鼓”的鮮明節奏與舞者們整齊劃一的腳步聲共振回蕩。每一個動作的幅度,每一次眼神的交匯,每一段情緒的起承轉合,都在這里被反復“咀嚼”、細細雕琢。
![]()
而真正的戰斗,往往在午休間隙和深夜的燈光下悄然進行。當別人休息時,總有舞者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習自己還不夠完美的動作;總有人圍在一起,低聲討論著如何更好地詮釋角色。這些無聲的剪影,是他們內心對舞臺最堅定的信念。
![]()
這份堅韌從何而來?答案早在排練初期就已埋下。當時,全體舞者集體參觀了三峽移民博物館。當歷史的畫卷在眼前展開,“移民精神”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內化為支撐整個團隊堅定前行的最堅實的精神力量。每一次疼痛中的堅持,都是對先輩奉獻的一種致敬;每一次疲憊中的振作,都是對夢想的一份守護。
![]()
舞影翩躚處,汗水映初心。“回望創作歷程,我們始終心懷敬畏。我們一次次走進峽江村落,從蒼涼的船工號子、澎湃的江濤聲、堅韌的‘背山’身影中汲取音樂與動作靈感,只為讓作品帶著最本真的泥土芬芳與江水氣息。”《峽江邊的微光》主創周莉珺獲獎后表示,摘得“群星獎”,心中無比自豪與激動。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不僅屬于主創團隊,更屬于孕育《峽江邊的微光》的峽江山水與人民。
這束“微光”,源自生活,成于磨礪。周莉珺說:“這份榮譽,是終點,更是起點。我們將繼續扎根腳下這片熱土,用藝術的微光,去照亮更多動人的山河故事。”
![]()
轉載自:夷陵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