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起暫停以非美元貨幣計價的金屬期權交易。(金十數據APP)
以現貨定量,以美元定價,我來略糾正下一些強行綁定式定調!金屬和期貨實際上是兩個獨立的市場,但通常被偽裝成了一個市場,現在市場只是適應新的變化而已。
在量化和ETF的加持下,貴金屬市場的亨特兄弟魅影不斷閃現!而市場也進入到了殘酷的下半場現貨頭寸的爭奪時刻!在前段時間,隨著黃金、白銀市場期貨價格飛升,全球主要交易所現貨持有量卻遠不足以支持多空交易,這就形成了系統性上百倍的杠桿頭寸風險面臨現貨逼倉的重大風險!
由于黃金、白銀、銅等貴金屬具有央行外匯儲備資產或戰略儲備資源的特性,雖然其會降低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但因此也對于美元流動性擴張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而作為全球最大場內(機構間)黃金交易所的上交所,和作為全球最大場外(OTC)黃金交易市場的LBMA(倫敦金銀市場協會)和倫金所(LME)則首當其沖!
為了避免風險,上金和倫金都在近期發布了一些風險抑制聲明,但從流動性的角度看,雖然不易過度解讀,但確實涉及到了一定程度上貨幣對商品定價能力的問題,尤其是當下人民幣正在自價格和商品錨定體系,與西方市場形成了非直接關聯關系,這就進一步加大了市場摩擦成本,也影響了美元的擴張!
![]()
我們來看下近期的信息匯總:
2025年9月3日:上金所:調整黃金延期品種與白銀延期合約交易保證金水平和漲跌停板比例!
2025年10月30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宣布,擬制定永久性規則,在庫存處于低位的情況下,對在近月合約中持有大額頭寸的會員實施限制,以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11月1日:中國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對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黃金實施一系列增值稅政策調整。
11月3日:LME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起,將暫停所有非美元計價金屬期權交易。
所有的新聞都直接指向2個方向:(1)現貨持有人(商)的交割方式;(2)現貨的定價方式!
由于前幾天,我已經分析過上金所相關政策,今天我們就來重點分析下LME相關的聲明!
![]()
一、LME本次調整對全球市場的影響
我之所以說不易過度解讀,是因為LME主要交易的除了金銀外,更多的是銅、鋅、鎳等戰略金屬,并且非美元交易在LME市場里實質上已經停止多年!但現在這個時間點又很特別!
我們看兩個時間:
2025年5月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沙特黃金交割庫正式啟用!
2025年6月26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啟用在香港設立的國際板指定倉庫。
這兩個事件,宣布了上金所已經開始用人民幣定價國際黃金,并且不像過去,幾個銀行在國內關門做些現貨交割,而是將現貨倉放到了中東和香港,此舉就形成了與倫金和芝加哥、紐約間的定的流動性爭奪,隨后,市場上黃金就出現了加速上漲,央行購金力度加大的特征!
要知道,傳統體系里,西方有金融利差,我們有工業利差,雙方存在一定的合作和共生基礎,但現在西方的工業和金融規模明顯不在一個水準!
![]()
而本次的暫停源頭可能就是上述的原因,因為非美元期權交易的暫停將減少市場對沖工具的多樣性,企業若需以歐元或人民幣對沖金屬價格風險,將被迫轉向美元合約,可能導致匯率波動與交易成本疊加。以銅市場為例,流動性下降可能推高現貨溢價,短期加劇價格波動 。不過,由于非美元期權長期處于邊緣化狀態(如人民幣期權多年無交易),實際影響可能集中于特定區域或行業,整體市場穩定性受沖擊有限,但依然會短期托高價格。
此外,LME作為全球最大金屬交易所,其決策具有標桿意義。暫停非美元交易被視為對美元在大宗商品定價體系的“官方確認”,間接鞏固了美元作為全球金屬貿易唯一通用貨幣的地位。這一舉措在去美元化趨勢下傳遞出明顯的防御性信號,可能延緩其他貨幣(如人民幣)在金屬定價領域的滲透,也會影響交易商之間的貨幣敏感度,
當下,非美元主導市場主要是亞洲市場,其核心就是上期/金交所,此舉確實有希望抑制亞洲交易活躍度的嫌疑,因為,歐美市場因美元流動性集中,明顯更為受益。但與此同時,LME的調整可能倒逼區域交易所加速構建本土定價體系。例如,上海黃金交易所(SGE)的“上海金”基準價已為人民幣黃金定價提供支撐,未來或進一步拓展至其他金屬領域 。
![]()
二、是否與中國黃金稅收新規有關?
我國于11月1日實施的黃金稅收新規,通過差異化增值稅政策鼓勵場內交易并規范黃金用途 。
因此投資性黃金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與LME暫停非美元交易無直接關聯,但稅收政策,也確實在客觀上推動黃金交易向SGE等本土平臺集中,間接增強人民幣在黃金流通環節的結算地位,但我認為這一政策更多是國內市場治理的深化因素。
其次,黃金稅收新規與SGE的人民幣定價機制(如“上海金”)形成了一定政策合力。通過交易所交易的標準黃金可享受稅收優惠,而“上海金”作為人民幣計價基準,確能提供規避美元波動風險的部分能力,可是上金所主要是銀行間的場內市場,一般機構入駐困難,并不普適,對于一些大型礦業、金業品牌、金融機構意義更大 。
因此盡管LME的調整短期內強化了美元地位,但我國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場透明度,逐步構建了以人民幣為核心的黃金定價生態,兩者在長期戰略上或許還存在些博弈。
![]()
三、是否針對上金所人民幣定價機制?
SGE的“上海金”自2016年推出以來,已成為全球首個以人民幣標識、交易和結算的黃金基準價,覆蓋實物交割與衍生品領域 。
2025年稅收新規進一步明確,通過SGE交易的標準黃金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為人民幣結算提供合規支持。這些舉措與LME的美元中心化形成對比,但屬于中國自主推進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LME調整無直接因果關系。
其次,LME暫停非美元交易后,不說其本來就沒交易量,暫停后,說不定反而刺激SGE等亞洲交易吸引更多本土及國際投資者。尤其是,中國和亞洲黃金進口商(黃金主要是亞洲人窖藏習慣)若通過“上海金”對沖風險,可減少對LME美元合約的依賴 。
盡管目前人民幣在全球金屬交易中的占比仍低(約2%),但亞洲市場機會很多,不僅有中國作為最大黃金消費國,印度作為最大黃金進口國(民間需求),日韓、東南亞等也對黃金有著巨大需求!
![]()
四、事件綜述
LME官方已經強調,暫停非美元期權是因相關合約長期缺乏流動性,屬于正常業務調整。并且,非美期權自推出以來幾乎未被使用,維持交易的成本遠高于收益。這一決策更多反映市場自然選擇,而非針對特定貨幣的政治干預。
而我國的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呈現出明顯的的漸進發展特色,當下主要在國際市場上還是項目制溝通,來提升人民幣在貴金屬領域的話語權,還遠達到直接挑戰LME的全球地位。
而且,“上海金”目前主要服務于境內市場,與LME的美元合約形成互補而非替代 。不過,在未來若我國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并完善跨境結算網絡,人民幣定價權有望從黃金向其他金屬延伸。
所以,LME暫停非美元期權交易是流動性不足驅動的市場化行為,短期內強化美元定價權,但對全球市場的實質性沖擊有限。
加上上金所人民幣定價機制,是自主推進的金融改革舉措,旨在提升本土市場效率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與LME調整無直接關聯。長期來看,兩者共同反映全球金屬定價體系從單一美元主導轉向多元競爭的趨勢,但這一進程仍受制于美元基礎設施優勢與市場慣性影響,難以一蹴而就,且要階段性承擔體系摩擦的成本投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