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胡若晗)近日,北大醫學高質量科技創新人才論壇(2025)暨第四屆北京大學屠呦呦青年學者獎、第七屆北大醫學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張禮和致歡迎辭。他提出青年學者要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及“十五五”規劃建議為指引,勇擔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歷史重任。同時,他回顧了屠呦呦先生以科技創新突破醫學難題、造福人類的卓越歷史,希望青年學者能傳承屠呦呦精神。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趙穎、北京大學藥學院董甦偉、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高翔宇獲得第四屆北京大學屠呦呦青年學者獎。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郭宇軒、北京大學藥學院張力勤、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劉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鄧健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孫露露獲得第七屆北大醫學青年科技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顧寧回顧了自己從材料學轉向醫學的科研經歷,并針對中國心血管病高發問題,從血管信息與健康工程醫學、高性能磁性微納材料及儀器、心血管醫學先進診療技術三個方面,系統解讀了他在血管信息與健康工程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為青年人才的成長提供借鑒。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董爾丹以科技創新鏈需要有組織推進為切入點,從全球科學研究概覽、人工智能發展態勢、我國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國際醫學發展狀況與趨勢、我國醫學領域取得的成果及存在問題、自由探索及有組織科研等方面系統剖析了科學發展規律,為青年人才成長指明了方向。
北京大學屠呦呦青年學者獎獲獎者代表、北京大學藥學院教授董甦偉以“糖多肽聚集的機制研究和佐劑應用”為題作了分享。北大醫學青年科技獎獲獎者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研究員孫露露以“菌源代謝物與腸道功能穩態維持”為題作了分享。
未來,北大醫學將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為根本遵循,傳承和弘揚屠呦呦先生研究青蒿素的開拓精神,錨定國家戰略需求,強化有組織科研,激發青年學者創新活力,提升創新系統效能,推動北大醫學科技創新事業高質量發展,用行動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北大醫學答卷。
第四屆北京大學屠呦呦青年學者獎頒獎現場 學校供圖
作者:胡若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