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未來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其中首次提出“探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釋放了我國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信號。
延長義務教育是要向前延伸到幼兒園階段,還是向后延伸到高中階段?這引發了大家關注。在此之前,全國多地已有擴大免費教育范圍的初步探索,例如珠海實行高中免費教育政策,成都更是開始試點“小—初—高”12年貫通式培養。
首提“探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10月28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建議》,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部分,《建議》中提到,“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促進思政課堂和社會課堂有效融合,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擴大學齡人口凈流入城鎮的教育資源供給。”
《建議》提到,“穩步擴大免費教育范圍,探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推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統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擴大普通高中辦學資源,辦好特殊教育、專門教育。推動高等教育提質擴容,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能力,建設特色鮮明高職院校。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擴大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
《建議》提到,“弘揚教育家精神,培養造就高水平教師隊伍,強化教師待遇保障。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優化終身學習公共服務。”
![]()
圖源:視覺中國
全國已有多地實行高中免費
2007年,珠海在全國率先推出12年免費教育政策,不僅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書雜費和學費,更將免費教育的覆蓋范圍延伸至高中階段,每年投入近2億元財政補貼,這一開創性舉措,成為珠海教育改革創新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為全國教育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珠海經驗”。
同年,陜西省吳起縣將免費教育的范圍由城鄉九年義務教育擴大到十二年教育,將高中教育納入免費范圍。
2008年,河北唐山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公助在校生的基本學費。
聚焦于擴大免費教育范圍和推進基礎教育各學段的優質均衡發展,目前多地已經有了一些初步探索,也為未來可能的年限延長積極奠定基礎。
2024年7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市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優化學前教育資源布局,穩定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到2025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以上。
2024年11月,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實施方案》,提高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水平,到2027年,60%以上縣(市、區)達到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水平;提高縣域高中辦學水平;加大高中階段學校學位供給,到2026年各設區的市高中階段學校學位供給率達到100%及以上,全面滿足初中畢業學生繼續就學需求。
西藏自治區已經實行15年免費教育。2007年啟動城鎮免費義務教育,2009年擴展至中職學生,2011年覆蓋農牧區學前和高中階段,2012年秋季學期起全面實現15年免費教育。
成都試點“小—初—高”12年貫通式培養
與此同時,近期四川成都也迎來了多所“小初高”十二年貫通式學校和“初高”六年貫通式學校。當地教育局官網相關政策解讀顯示,貫通式培養是有序推進中考改革的嘗試。成都市自2025年起,探索開展相關貫通式培養改革試點。
所謂貫通式培養試點是不調整現行學制,在國家規定學制、課程和教材基礎上,探索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貫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貫制人才培養模式,打破學段壁壘,實現課程體系、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方面的有效銜接和貫通培養。
值得關注的是,進入這些試點學校相關班級的學生,可以免除“小升初”、中考等階段性考試。據了解,成都首批參與試點的學校中,開展小初高十二年貫通式培養的有: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成都七中八一學校、都江堰嘉祥外國語學校—錦江嘉祥外國語學校、青羊區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
開展初高中六年貫通式培養的有:成都列五中學、四川天府新區香山中學、溫江東辰外國語學校、溫江嘉祥外國語學校—錦江嘉祥外國語學校、青羊區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
這些學校中既有公辦學校,也有民辦學校。其中公辦學校有成都七中八一學校、青羊區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成都列五中學、四川天府新區香山中學。
在成都之前,西安也有嘗試過“免中考”班,在北京,從2022年起也開始在東城區和西城區部分學校試點“高中登記入學”政策。以2025年為例,位于東城區的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學和北京市第五十中學分校,“高中登記入學”的招生計劃各自為80人。但該政策對報名學生平時成績要求不算高,比如初中綜合素質評價等級達到B等及以上,考查科目地理、生物學的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達到B等及以上。
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明確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大班保育教育費,預計首年將惠及約1200萬名幼兒。這一系列成就,不僅體現了國家對教育優先發展的堅實投入,更在普及程度、財政基礎和制度實踐上,為“探索延長義務教育年限”這一改革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朱益明表示,伴隨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對優質教育有新期待,這對義務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今年秋季學期,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惠及約1200萬人,為教育公平寫下了生動注腳,也是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體現。《建議》的新部署,可以推動幼兒園、小學、中學等不同階段教育更好銜接,為青少年提供堅實、可靠和更佳的教育環境,夯實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基礎。”朱益明說。
今年9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介紹,在世界范圍內作比較,中國已經建成規模最大且高質量的教育體系。
據悉,教育部持續推進擴優提質,義務教育全國2895個縣域實現基本均衡。隨遷子女、適齡殘疾兒童受教育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大力推進縣中改革,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64.5%,提高了27.5個百分點,達到了92%,今年學前一年免費惠及1200多萬兒童。
中國基礎教育已經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達到現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新京報、珠海特區報、中國新聞周刊等
上游新聞綜合 編輯 周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