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荊州、張



![]()

![]()
加快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荊州市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
11月3日
荊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二級調研員 王立靜
做客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行風熱線》節目
與廣大市民對話交流
![]()
近年來
圍繞楚紀南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荊州市開展了哪些工作
進展如何?
壹
深化考古研究與價值闡釋
持續開展系統性考古工作,近年來開展東城垣南門發掘、城墻斷面清理等關鍵項目,理清了城墻的建造工藝及基礎數據。2024年,楚紀南故城遺址考古新發現成功入選“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2025年,已獲國家文物局批準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1500平方米,目前正在持續推進廣宗寺臺基群的考古研究工作。
貳
完善規劃體系與管理機制
《楚紀南故城保護總體規劃》已于2017年獲國家文物局批復,目前正在抓緊推動修編工作。《楚紀南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并報省文旅廳審批。制定《楚紀南故城遺址保護管理規定》,成立荊州楚文化博物院(荊州市楚故都紀南城保護發展中心),專職承擔遺址保護與利用職責,健全“四防一體”的田野文物安全防控體系,建立區鎮村三級聯防管理制度,落實24小時全天候全區域文物安全巡邏。
叁
實施環境整治與基礎建設
開展了宮殿區及烽火臺周邊環境整治,流轉土地1313畝,搬遷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清理場地13萬平方米,外遷居民2000戶,并修建了棗林苑還建小區,總建筑面積103萬平方米。全面整治亂葬亂埋的問題。同時,在保護區外征地150畝修建公共墓地,遷移遺址內6000多座墳墓。實施207國道改線工程,嚴格管控新增自墾地、新墳等危害遺址安全行為,有效減輕了遺址保護壓力。
肆
推進保護工程與展示準備
2018年以來,東城垣南段保護修繕工程、雨臺山墓群環境整治工程相繼竣工驗收,宮城區夯土臺基保護加固、南城垣東段保護修繕、南城垣西段保護加固等工程有序推進,東垣南門保護展示項目獲批立項,一系列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的實施,進一步了改善文物保護環境,夯實遺址活化利用基礎。謀劃建設遺址博物館,申報楚紀南故城遺址博物院(AAAA景區)智慧文旅設備更新項目。
近年來網絡上頻頻出現
荊州出土楚簡重要發現
這些發現的價值是什么
荊州考古發掘出土戰國秦漢簡牘
對研究當時的歷史、文化
思想等具有重要價值
壹
數量大
荊州已出土楚簡16批、4100余枚,數量約占全國32%、湖北64%;秦簡1200余枚,約占全國4%、湖北51%;西漢飽水簡牘11400余枚,占全國14%、湖北82%。
貳
內容豐
包括戰國秦漢時期的“書”類、“語”類、諸子、數學、醫藥、畜牧、文學、日書、歷法、祭禱等。
叁
很多“最”
如:單座楚墓出土竹簡數量最多、典籍類文獻最多的秦家嘴M1093,最全版本的楚簡《詩經》,最完整、最早的楚簡《呂刑》,最早的楚簡“樂”,楚文王首次位列“春秋五霸”,最早的乘法口訣楚簡“九九術”,最早的楚簡“藥方”、“字謎”,最早的朱砂線分欄楚簡“日書”,秦簡僅見的“二十八宿占”,出土最早西漢律令竹簡的張家山漢簡,單座漢墓出土竹簡牘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胡家草場M12。
修建荊州博物館新館的
價值和意義在哪里
具體會展出哪些文物
壹
彰顯楚文化的需要
楚人以荊州為中心,創造了內可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相輝映、外可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建設楚文化博物館,可以將燦爛的楚文化與新時代相結合,追溯文明、映照當下,增強中華文明認同感,彰顯大國氣度和風范。
貳
保護傳承楚文化的需要
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進程中,著力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提升支點的文化影響力,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荊州市城市和產業集中高質量發展,重點發展特色文旅產業。市委、市政府全力推進楚文化博物館建設項目。
叁
提升楚文化保護與展示平臺的需要
目前的荊州博物館老館于1958年始建于荊州古城西側開元觀之內,已發展成為融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收藏保護、古城古建保護、考古發掘研究、遺址公園建設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地方綜合類歷史博物館、國家4A級旅游景區、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荊楚文化的藝術殿堂,是古城荊州的靚麗名片。但現有基礎設施陳舊,展廳面積狹小,現代科技展陳手段運用受限,建設荊州博物館楚文化館(楚文化博物館)可以集中展示楚文物與楚文化,現古城內的老館簡要改造即可展示荊州古代歷史文化通史以及楚之外的文物與文化,優勢互補、特色彰顯。
楚文化博物館屬于荊楚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項目之一,計劃修建的博物館面積4.5萬平方米,建筑四層,每層約1萬平方米。項目于2024年11月開工建設,現今正在進行主體結構建設。
![]()
建筑外觀采用新中式建筑風格,以紀南城周邊夯土臺形體為基本形,進行添加部件和裝飾元素,在四邊外墻上加坡屋頂,有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特點,東面頂部設觀景臺。建筑肌理以夯土墻肌理為外墻主基調,增強楚文化視覺感受,同時利用楚文化漆器、青銅器紋樣元素,用于建筑大門外立面裝飾。
楚文化博物館建成后
主要展示楚文化相關的文物
一層設置臨時展廳、楚樂演奏、藏品技術區等,二層至三層設置常設展廳,如《楚脈綿長—楚國歷史文化展》《楚錦華章—楚國織繡品展》《楚照汗青—荊州出土戰國楚簡牘展》《荊楚問漆—荊楚漆藝溯源展》《荊山有玉—楚國玉器展》《吉金鑄楚—楚青銅器展》以及青少年活動與社會教育廳、沉浸式體驗廳等,四層設置常設展廳及文物庫房等。
戳圖↓下載江漢風客戶端
不錯過每一條精彩新聞
來源:荊州之聲
記者:蔡靜文
責編:王璇 /編審: 王媛 /監制:江敏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了解荊州大小事
關注荊頭條視頻
請點轉發擴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