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尤力庭)近日,“錫山秋敘·脈承古今——文化錫山行”主題采訪活動舉行。20余名中央和省市媒體記者和網絡大V深入探訪,觸摸無錫市錫山區文脈發展新動能、體驗文化產業新場景、見證江南水鄉新面貌,感受中國式現代化錫山實踐的人文底色。
在斗山遺址考古現場,媒體團見證了考古的文化傳承使命。據了解,斗山遺址考古現場是目前長江下游地區發現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全國范圍內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探方之內,距今約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城址輪廓初現,雙重城垣與壕溝體系,將長江中下游的文明史推向新的高度。
![]()
這片沉睡數千年的土地被喚醒,其重大價值不僅在于改寫史前史,也為錫山注入了悠遠而深厚的文化底氣。未來,這里也必將是錫山“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鮮活載體,成為錫山最獨特、最深沉的文化名片。
錫山不僅是中國鄉鎮企業的發源地,更是“四千四萬”精神的誕生地。這種精神在錫山企業中得到了生動體現。在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采訪團重溫了那段“踏盡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歷盡千難萬險”的激情歲月。
室外展區的春雷造船廠舊址,作為江蘇省省級工業遺產,默默見證著鄉鎮企業的萌芽與發展。這種敢為人先、堅韌不拔的精神,成為錫山的重要文化基因。此外,在杰夫電聲、帆軟軟件,媒體團分別感受到了“中國智造”好聲音的魅力以及軟件界“胖東來”的文化凝聚力。
錫山人文與經濟共生共榮的生動圖景,也體現在廣大的鄉村振興實踐中。如今的謝埭蕩村白墻黛瓦,枕水而棲,勾畫出“新江南人家”的水墨畫卷。當前,謝埭蕩村以水為媒,著力打造鄉村旅游休閑區、生態農業區、水產養殖區三大產業片區,以“文旅融合”為江南水鄉描繪出新時代的“富春山居圖”。
![]()
“錫山秋敘”文化行,如同一場在時光隧道中的穿梭。從6000年前的文明曙光,到改革開放的“四千四萬”精神,從文化產業的勃發,再到未來可期的詩意鄉村,在這片脈承古今的土地上,一幅人文與經濟共生共榮的錫山畫卷正徐徐展開。
(主辦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