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博主為了博眼球,熱衷于借社會熱點事件,搞污名化炒作,挑動不同群體之間的對立,還有人會采取“開盒掛人”的方式進行攻擊。中央網信辦在近期部署開展了“清朗·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專項行動進行治理,一起了解相關案例。
挑動群體極端對立
誰在背后推波助瀾
發廣告收費“開盒” 涉案人員被查處
今年上半年,云南昆明警方在工作中發現,有人在網上發布廣告,聲稱“開盒個人信息,全網最低價”,循著線索,警方很快將其抓獲。
倒賣個人信息27條 非法獲利上千元
經過調查,警方發現,該男子從2024年7月開始,通過不法途徑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再以每條信息30元至200元不等的價格轉手售賣。截至落網時,已經售賣公民個人信息27條,獲利上千元。目前,警方已對該男子依法進行了處理,并對泄露公民信息的上游人員進行追查。
![]()
“開盒”,就是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進行網絡搜索、挖掘,搜集公民姓名、個人照片、身份證號、家庭住址、手機號碼、社交賬號等個人隱私信息的行為,和曾經的“人肉搜索”大致相同。在“開盒”之后,往往緊隨而來的就是“掛人”,也就是將非法搜集到的個人隱私信息公布在網絡上。由于信息被公開,被“開盒”者往往會遭遇網民的侮辱謾罵、造謠詆毀,甚至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遭到騷擾,如電話、短信等遭陌生人輪番“轟炸”。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支振鋒:開盒掛人,它是一個有連續性的兩個動作。它會導致網絡空間的負面情緒、網絡戾氣和對抗的情緒,導致比如說群體的、地域的、性別的,甚至是在小的偏好上帶來社會的對立情緒。
“開盒掛人” 進一步加劇群體間對立
專家表示,從一些案件看,“開盒掛人”帶來的網絡暴力,往往和網絡空間中挑動群體對立的各類行為緊密關聯。比如利用熱點事件給不同人群貼標簽,進行污名化炒作,粉絲團體之間的對立、攻擊、謾罵等,這些行為在持續發酵之后,很容易出現“開盒掛人”的現象。
![]()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丁曉東:在這種群體對立和群體攻擊的情形當中,有的網民可能還會通過網絡開盒的手段,來獲取對方群體中相關人員的真實信息,引導本群體對對方群體進行人身攻擊。這種行為,可能首先會對對方個人產生重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可能也會進一步挑動這兩個群體之間的相互對立和相互攻擊。
一旦在群體對立的情況下,出現“開盒掛人”,導致被“開盒”的一方遭受網絡暴力,很容易出現以暴制暴的情況,從而進一步加劇群體之間的對立,形成惡性循環,嚴重破壞網絡空間和社會公共秩序。
粉絲群體互相對立攻擊
導致虛擬主播被封存
在飯圈文化里,粉絲群體互相對立謾罵更是常見,行為越極端,在飯圈內部可能越容易獲得認可,因此一些粉絲就會采取一些過激手段互相攻擊。
小雨是一個擁有3名虛擬偶像團體的工作人員,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這個團體中的一個虛擬偶像配音。由于粉絲之間的攻擊和謾罵,她也遭受了網絡暴力。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郭樹正:在虛擬人物IP之間,公司會分配一些角色,或者分配一些戲份和腳本,流量可能會進行相應傾斜。A IP的粉絲,他比較喜歡這個虛擬人物,他們可能就不滿公司或者團體把流量傾斜到B IP上,那么A IP的狂熱粉絲就有可能去攻擊B IP背后的主播,也去攻擊虛擬IP本身。
![]()
攻擊小雨的是團體中另一名成員的粉絲趙某和成某某。當他們發現網絡上有人攻擊或謾罵自己喜歡的虛擬主播時,決定采取行動進行反擊。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李鵬:想到這種以暴制暴,正好那時候趕上他在瀏覽境外的網站。他在境外的社交平臺中設立了頻道,這個群組頻道類似于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里可以發布一些自己編輯的文章,下面會有大量的評論。
![]()
之后,趙某和成某某非法購買了包括小雨在內的一些公民個人信息,發布在群組里,煽動和誘導群成員對這些被害人實施網絡暴力。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郭樹正:發出來之后,群里的人跟著就一塊罵,罵完了之后給被害人發短信轟炸、電話轟炸,再去她家門口潑油漆,把她的暫住地,還有她父母的家全都給潑上油漆,非常嚴重。
兩人“開盒”三千余人 均獲刑一年半
據統計,短短幾個月,被趙某、成某某開盒的受害者人數多達三千余人。2025年3月19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趙某、成某某犯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均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郭樹正:后來公司因為這些IP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把部分的IP進行了封存。
鼓動群體對立
觸犯哪些法律法規
由于粉絲群體之間的互相攻擊,導致了部分虛擬主播被封存,甚至是棄用,而如果類似的事件發生在真人偶像身上,后果往往更加嚴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丁曉東:如果飯圈文化,出現嚴重的群體極化,甚至出現相互攻擊的情況,對網絡秩序和社會秩序可能會帶來影響。在體育賽事當中,對相關賽事的正常進行可能會造成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有關選手的職業生涯。在影視工作當中,也可能會對影視創作帶來不良影響。
專家表示,鼓動、煽動群體對立,進而引發群體之間互相攻擊、謾罵,甚至“開盒掛人”,這些行為往往會觸犯我國的法律法規。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支振鋒:通過開盒掛人,首先違反民法典關于個人的隱私、個人信息,個人的人格權、名譽權等保護性的規定,很可能會構成民事上的侵權。還有可能會危害社會秩序,或者嚴重破壞他人的名譽權,構成了造謠、污蔑、誹謗等違法犯罪。
![]()
不僅如此,在挑動群體對立的背后,不乏存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個人,或是為了聚集流量從中牟利的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支振鋒:一些各色各樣的組織或機構,為了商業利益,會通過一些不合法的、低俗的,挑逗社會對立的,挑動社會情緒的,煽起網絡戾氣的方式去聚流量,吸引廣泛網民群體的參與,從而牟利。這會導致好多所謂網絡打手、網絡黑嘴、網絡抹黑、網絡水軍。除了破壞網絡良好生態,破壞網絡空間秩序,還會破壞整個營商環境。
既查違法犯罪問題
又查藏于背后的推手
專家表示,在治理挑動群體對立等現象的過程中,如果涉及造謠、誹謗、“開盒掛人”等違法犯罪問題,公安、網信等部門應當及時介入,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也要揪出在背后推波助瀾的機構和個人,平臺應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治理。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丁曉東:政府部門應當切實履行自己的監管責任,弄清楚是哪些群體,或者個人在背后起到了相關的推動作用。企業,尤其平臺企業,在治理相關的問題中也應當承擔自己的主體責任。一旦發現有相關機構,或有別有用心的個人來推動群體對立事件,也應當積極向政府進行報告,配合政府做好相關的治理工作。
作為普通老百姓,需要在參與網絡熱點事件討論的過程中,保持理性、客觀對待,堅持文明上網。
![]()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支振鋒:文明上網、理性上網,知道哪些行為、哪些言論在網絡空間是違法的,我們是不能講的,這也能夠凈化網絡空間,能為負面情緒、對立情緒降溫。如果我們在網上被別人網絡暴力、造謠抹黑、侮辱誹謗,也知道去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總臺央視記者 李本揚 宋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