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南海接連墜落兩架艦載機后,美軍“尼米茲”號航母戰斗群抵達了黃巖島以東附近海域,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宣告自己在南海的軍事存在。而我海軍也早已出動055和054A組成的驅護艦編隊,一直在伴隨跟監美軍航母的行動。
最新的衛星圖像顯示,在黃巖島東南方向約200公里的海域,中美艦隊的進行了一次近距離的海上“交鋒”。
![]()
美軍挑釁與我方前置部署
此次南海對峙并非偶然,而是美軍長期在南海推行“航行自由”行動與我國維護主權權益的必然碰撞。10月底,我國海軍在黃巖島周邊開展海空聯合戰備警巡,出動轟-6K轟炸機、蘇-35戰斗機及多型護衛艦,構建起從空中到海上的立體警戒體系。
轟-6K掛載的鷹擊-12空射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覆蓋黃巖島周邊數百公里海域,具備對大型水面艦艇的精準打擊能力,此次警巡明確傳遞了我國對黃巖島及周邊領海的主權主張。
![]()
美軍“尼米茲”號航母戰斗群的此次部署帶有明顯挑釁意味。作為即將在2026年退役的艦艇,“尼米茲”號此次行動被外界視為其“最后一次戰略展示”。然而出發前接連發生的F/A-18艦載戰斗機與E-2C預警機墜機事故,已暴露該航母維護保障體系的老化問題。
即便如此,美軍仍堅持將航母戰斗群部署至黃巖島附近,核心目的是為菲律賓等盟友“站臺”,干擾我國在南海的維權行動,維持其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影響力。
![]()
我國海軍的前置部署展現了高效的戰略預判能力。在“尼米茲”號穿越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前,我方已通過空天偵察體系鎖定其航行軌跡,隨即派遣055型驅逐艦“拉薩艦”、054A型護衛艦“湘潭艦”“岳陽艦”及一艘電子偵察艦組成編隊,提前抵達黃巖島附近海域設伏,形成“以逸待勞”的監控態勢。這種“提前部署、全程跟監”的模式,已成為我國應對外軍艦機抵近挑釁的標準流程。
054A穿插與美軍陣型紊亂
衛星公司“星球實驗室”11月3日發布的高分辨率圖像,清晰還原了此次對峙的關鍵細節。圖像顯示,對峙海域共出現8艘軍艦,美軍編隊以“尼米茲”號航母為核心,3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呈“楔形”護航——“菲茨杰拉德”號、“斯特雷特”號在前開路,“威廉·P·勞倫斯”號在航母右側警戒,形成經典的航母防空反潛陣型。
![]()
我方編隊則以055型驅逐艦為核心,2艘054A護衛艦呈左右翼展開,電子偵察艦在后方實施信號監控。對峙的轉折點發生在11月3日上午9時許。當時美軍編隊正以18節航速自東向西航行,試圖逼近黃巖島12海里范圍。
我方“湘潭艦”(054A型)突然從美軍“菲茨杰拉德”號與“斯特雷特”號之間的縫隙斜插而入,與此同時“拉薩艦”加速至28節,從美軍航母左側實施牽制,“岳陽艦”則在后方切斷美軍編隊的退路。這一戰術動作直接將美軍“斯特雷特”號驅逐艦置于我方三艦包圍之中,使其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
美軍的應急反應進一步導致陣型崩潰。“菲茨杰拉德”號為阻止我方艦艇繼續穿插,緊急向左轉向180度,試圖攔在“湘潭艦”前方,這一倉促轉向導致其與后方“斯特雷特”號的距離從2海里縮短至0.8海里,違反了艦艇航行安全間距規范。
“尼米茲”號航母為避免碰撞,被迫將航速降至10節,并調整航向遠離黃巖島方向。衛星圖像顯示,此次穿插后,美軍編隊的楔形陣型徹底瓦解,三艘驅逐艦與航母形成散亂的“一字型”,防空反潛能力大幅下降。
![]()
此次穿插行動展現了054A護衛艦的優異戰術性能。作為我國海軍的主力護衛艦,054A具備良好的機動性與隱身性能,其搭載的32單元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紅旗-16防空導彈與魚-8反潛魚雷,具備區域防空與反潛能力。在此次行動中,“湘潭艦”以25節航速完成穿插,艦上雷達始終鎖定美軍艦艇,這種“硬氣且精準”的操作,避免了直接碰撞,又達成了戰術威懾目的。
立體防控體系的全面支撐
我方艦艇敢于在美軍航母戰斗群面前實施穿插戰術,核心依托是在南海構建的“空天-海上-島礁”三位一體防控體系。天基偵察方面,我國“高分”系列遙感衛星、“北斗”導航衛星與“吉林一號”商業衛星組成星座,可對南海海域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控,美軍航母編隊的航向、航速、編隊組成等數據,能實時傳輸至我方指揮中心,為戰術決策提供精準支撐。
![]()
空基偵察與打擊力量形成有效協同。部署在南海島礁的無偵-7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續航時間超過24小時,可在2萬米高空對艦艇實施精準偵察,其搭載的合成孔徑雷達能穿透云雨天氣,確保對目標的持續跟蹤。
空中打擊方面,駐海南的轟-6K轟炸機部隊可在接到命令后1小時內升空,攜帶的鷹擊-12反艦導彈最大射程達400公里,具備“超視距精準打擊”能力,可對美軍航母形成直接威懾。
![]()
島礁基地的前沿支撐作用顯著提升。我國在南沙永暑礁、渚碧礁等島礁建成的現代化港口與機場,可保障驅逐艦、護衛艦的就近補給與維修,大幅提升艦艇在南海的持續部署能力。
島礁上部署的遠程相控陣雷達,可覆蓋黃巖島周邊數百公里海域,與艦艇雷達、無人機形成互補,構建起無死角的偵察網絡。此次對峙中,我方艦艇的燃料與彈藥補給,就通過渚碧礁基地快速完成,確保了長時間跟監能力。
![]()
火箭軍的反艦彈道導彈力量構成“終極威懾”。部署在華南地區的東風-21D、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射程分別覆蓋1500公里與2500公里,可對南海海域的航母等大型目標實施“灌頂攻擊”。這些導彈在北斗導航系統的引導下,命中精度可達10米級,形成了“航母殺手”的威懾能力。美軍國防部2025年評估報告曾指出,東風系列導彈的存在,已使美軍航母在南海的活動風險顯著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