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突然放話:波克羅夫斯克和哈爾科夫州北邊的庫皮揚斯克都被包圍了!還主動提議暫時停火,讓國內外記者進去實地查看;可烏克蘭那邊立刻反駁,說這純屬造謠。打了一年多的死磕據點,現在到底是誰占了上風?
要搞懂這事兒,得先看清現在戰場上的真實局面。首先得明確一點,俄軍這回確實咬下來一塊肉,澤連斯基都承認了,大概200名俄軍已經沖進了波克羅夫斯克市區,烏克蘭開源跟蹤組織說得更具體,這些俄軍還在往人口密集區鉆,一邊破壞一邊偵察。最戲劇的是,俄軍一度在城里升起了三色旗,只不過沒得意多久就被烏軍無人機炸掉了。
![]()
更麻煩的是烏軍的補給線出了問題。俄軍不光進城,還把通往米爾諾赫德鎮的主要后勤路線給炸了,那地方離關鍵的TO504高速公路才兩英里。現在米爾諾赫拉德的東南郊也被俄軍摸了進來,等于從外圍又給波克羅夫斯克加了道壓力。前線的烏克蘭無人機操作員丹尼斯跟《紐約時報》說,情況已經糟到"很大一部分城區被滲透",俄軍還在不斷增兵,想把整個城市都填滿。
但要說俄軍已經贏了,那也太早了。烏克蘭反虛假信息中心的科瓦連科直接戳破普京的說法:"根本沒被包圍,他們就只有包圍的計劃,沒實現"。而且烏軍也沒坐以待斃,雖然場面被動,但一直在給俄軍放血。更關鍵的是,雙方對"進展"的定義完全不一樣——俄軍說包圍了,可能是指控制了外圍要點;烏軍說沒被圍,是因為核心陣地還在手里,城里還在反復拉鋸。
![]()
可能有人會問,這波克羅夫斯克到底有多重要,值得兩邊打一年多?說白了,這地方就是烏軍在頓涅茨克的"后勤心臟"。多條高速公路和一條主鐵路都從這過,前線的彈藥、糧食全靠這兒送。
更關鍵的是,它和周邊幾個城市連起來是一道完整的防御線,要是這兒丟了,其他據點就可能被俄軍逐個切割包圍。就像打仗時守住糧道一樣,這地方絕不能丟,所以烏軍守得玩命,俄軍也攻得瘋狂。
而波克羅夫斯克的緊張局勢,還得結合此前紅軍城的戰況來看。此前俄軍已完成對紅軍城的包圍,據各方信息匯總,當時被困在紅軍城的烏軍兵力約有5000人,這部分烏軍陷入重圍后,讓烏軍在東部的防御體系出現缺口。可以說,如果局面真如普京所說,澤連斯基和西方都將遭受重大打擊。
![]()
俄軍這回能沖進城里,跟換了戰術有大關系。以前是黑壓壓的裝甲部隊正面沖,正好撞在烏軍的防御工事上;現在改成了"狼獵戰術",一小股一小股的突擊隊分散滲透,再用無人機偵察加火力掩護,專門鉆烏軍的空子。而且俄軍還在周邊集結了重兵,光烏軍第7軍的防區就有2.7萬俄軍、100輛坦克和上百門火炮,擺明了想趁現在的勢頭擴大戰果。
至于普京提議停火讓記者去看,其實是個挺高明的心理戰。他說得很具體:“這些部隊的指揮官不反對讓媒體代表,包括外國和烏克蘭記者進入被包圍區域,讓他們親眼看看那里的情況,確認被圍烏軍的狀況。” 這位俄羅斯領導人還特意補充,提這個提議是“為了讓烏克蘭政治領導層能對本國公民和軍人的命運做出合適決定,就像當初在‘亞速斯塔爾’那樣”。
他說的正是2022年對馬里烏波爾那家大型鋼鐵廠的三個月圍困,當時數百名烏軍最后堅守到5月才投降。普京甚至給出了具體方案:“可以停火幾個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六小時都行,讓記者進去看看、和烏軍士兵聊聊再出來。”
![]()
這樣的表述看似坦誠,實則步步為營:一方面是想借記者的鏡頭造勢,讓外界覺得烏軍已經被圍;另一方面也在暗示烏軍,“再不認慫就像亞速斯塔爾那樣被包餃子”。而烏克蘭反駁,除了穩住軍心,也是說給美國聽的,畢竟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給遠程武器,這會兒要是認慫,援助可能就泡湯了。
總結下來就是:俄軍確實取得了開戰以來最大的進展,把戰火燒到了城里;但要說占領或包圍還為時過早,城里的巷戰才剛進入最慘烈的階段。國外媒體那句評價很中肯:"局勢已經到了危急邊緣,再惡化就可能回天乏術"。接下來幾天,就看烏軍能不能守住核心陣地,把俄軍的突破口堵上了。
你認為烏軍這一波嘴硬,還能堅持多久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