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就和吃錯了藥一樣,屢次公開威脅要猛烈報復中國,還要“干票大的”。
對于這些歐洲國家的上躥下跳,我國并沒有放在眼里。如今,這些歐洲國家終于意識到了不對,中國的手段,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厲害。
![]()
據觀察者網11月4日報道,中美談完之后,歐盟終于回過神來,發現特朗普宣布的“中方暫停稀土以及其他關鍵礦產出口管制”的說法,并不包括歐盟的產業。
當地時間11月3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確認,盡管歐盟方面認為中國暫停稀土出口限制的措施涵蓋“全球”,但目前仍在與中方就相關過往細節進行談判。
更何況,中方暫停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暫停的僅僅是今年10月9日的相關措施,今年4月份的出口管制措施仍然有效。
![]()
意識到了這些情況之后,歐盟頓時傻了眼。他們發現在當今世界的大國博弈中,歐洲已經沒有資格上桌吃飯,歐洲國家卻還一直在把自己當盤菜。
事情要從11月1日說起,那天白宮發布了公告,詳細列出了中美經貿磋商的成果。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中方將暫停執行10月9日的稀土與相關技術出口管制。
就在10月31日,中國商務部的談判代表團還在布魯塞爾與歐盟代表團就出口管制問題舉行會談。但據《南華早報》報道,這場會談“未能成功暫停”相關出口管制。
![]()
同一天,還有另一場會談在布魯塞爾進行。歐盟委員會負責技術主權等事務的執行副主席漢娜·維爾庫寧,會見了安世半導體的董事。這家總部位于荷蘭的芯片制造商,現在成了中荷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
安世半導體這件事,特別能說明歐盟現在的處境。荷蘭政府援引一項自1952年以來從未啟用的法律,以“國家安全”為由,強行要求安世半導體在一年內不得進行任何內部調整。
讓荷蘭政府意想不到的是,荷蘭的這種粗暴干預,已經把歐洲的汽車供應鏈給攪亂了。
![]()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荷蘭背后站著的是美國。果然,白宮在11月1日的情況說明書中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安世半導體即將恢復芯片出貨。”
但歐盟委員會負責技術主權等事務的執行副主維爾庫寧在會見后的聲明中,卻完全沒有提到這個“進展”,只是說“重申了歐洲致力于與中國就安世半導體問題達成外交突破的決心”。
看到這里,人們發現,當前的情況是中美在談條件,旁邊的歐洲只能干著急。
《南華早報》說得很直白,盡管歐盟一直在積極尋求外交突破,但中歐布魯塞爾會晤似乎并未緩解歐洲企業面臨的實質危機。
![]()
如今隨著中美經貿磋商取得新進展,布魯塞爾的會談顯得更加“無足輕重”。這話雖然刺耳,但確實是現實。
事教人一教就會,歐盟報復中國已經成為了幻夢。種種跡象都表明,在當今的全球貿易格局中,歐洲正在逐漸淪為旁觀者,中美是其中的絕對主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