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聽說了嗎?一位歐洲頂尖神經學家,放棄了歐洲的科研體系和光環,全職跑來杭州師范大學任教。這可不是哪個“國際友人短期訪問”,而是徹底移居、全職入職、深度扎根。沒錯,就是那位被稱作“意識研究之父”的比利時科學家——史蒂文·洛雷。國際意識研究協會主席,歐洲科學院院士,拿遍歐洲各大科研大獎的大神級人物,如今在杭師大當教授。這消息一出,連外媒都炸了。有人調侃,“腦科學家看透了一切,連未來也看透了。”這話乍聽像玩笑,其實一點都不虛。
![]()
在歐洲干了幾十年,史蒂文·洛雷是神經科學領域響當當的名字。人家研究的可不是一般的“腦波”小課題,而是人類最深奧的謎團——意識。他是最早用腦成像技術去探測“昏迷患者是否還有意識”的那批科學家之一。簡單說,他讓我們第一次有機會窺見“人死與未死之間”的微妙界限。他合著了500多篇論文,拿過比利時最高科學獎法朗基獎,歐洲醫學獎,美國的湯姆·斯利克意識研究獎,名副其實的“科學圈頂配”。
所以問題來了,這樣的大牛,為什么不留在歐洲享受科研資源和學術名氣,反而選擇來到中國的一所師范大學?這不就像一位米其林大廚突然宣布要到街頭擺攤?但當你細看背后的邏輯,才發現,這其實是一種“方向感極強”的清醒選擇。
首先,歐美科研環境這些年,確實不再是“理想國”。科研經費越來越緊,項目審批周期長,政治與學術綁得死死的。很多科學家要么忙著寫申請、拍領導馬屁,要么卷在內部的權力斗爭里。比利時、法國、德國的大學教授私下都吐槽過一句話:“我們是科學家,但每天像公務員。”洛雷這么一個天馬行空的科學瘋子,大概早就受夠那套了。
而中國這邊,恰好正在做他夢寐以求的事,敢砸錢、敢創新、敢開放。腦科學、人工智能、腦機接口這些前沿領域,中國現在的投入強度和政策支持,幾乎是全球天花板級的。杭師大早就不只是“師范院校”,而是正拼命往科研型大學升級。再加上杭州的城市氣質、科技氛圍、產業鏈,這對一位想“把科研轉化為應用”的科學家來說,簡直是完美土壤。
![]()
更妙的是,他不是被動被“引進”,而是主動選擇。早在20年前,他就和中國科研團隊有合作。現在這次回歸,是一次徹底的“站隊”。10月24日,杭師大還和比利時列日大學聯合成立了“意識障礙聯合實驗室”,專攻昏迷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洛雷本人還展示了用腦機接口評估意識障礙的新成果。那場發布會的畫面,可以說象征意義拉滿:比利時院士、杭州高校、中國科研、國際合作,全部串在一根線上。
有人說他是“投奔中國”,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他看到了新的科研重心正在東移。看看過去十年,中國在各大頂級科研期刊上的發表數量,從數量到質量都在逼近甚至超越歐美國家。中國高校的實驗設備更新速度、項目審批效率、國際化團隊配置,很多外國學者都眼紅。別的不說,就洛雷的這個研究方向,意識障礙和腦機接口,中國現在已經在全球排得上前五。再加上國家層面直接扶持的“腦計劃”,科研自由度、經費穩定度、人才流動度都在正循環中。對一個科學家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機會之地”。
當然,也有人諷刺,說這是“科研人才流動中的特例”,但別忘了,過去十年“反向留學”已經悄然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外國科學家、工程師選擇來中國工作,不再只是“訪問學者”,而是實打實的“落地生根”。從硅谷的芯片專家,到歐洲的物理學家,再到日本的材料學團隊,中國的科研吸引力,已經不止是“錢多”,而是環境更純粹、機會更集中、結果更可見。
再說句扎心的真話,歐洲的科學圈,現在更像一個被傳統框死的貴族俱樂部。你要出成果,要先排資歷、講關系、斗資源。反觀中國,盡管也有問題,但對外來科學家來說,是實打實的“只看結果、不看出身”。一個外國人來中國搞科研,能立刻得到實驗室、設備、人手、項目支持,這在歐洲簡直是做夢。而史蒂文·洛雷這種人,最需要的就是舞臺和資源。他找到了地方,中國給得起。
![]()
但這事真正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他“來”,而在他“留下”。全職加盟杭師大意味著他不是來鍍金的,也不是客串講幾堂課,而是打算在中國扎根,帶學生、建團隊、搞項目。這種從理念到行動的遷移,才是最值得玩味的。一個歐洲科學院院士,用腳投票,給出了對科研未來的答案。
外媒當然有點“吃驚”,尤其《南華早報》那篇報道里,用了“移居中國”這個詞。那種語氣里帶著一點“不可思議”,還有一絲“羨慕又不甘”。其實不用驚訝,這只是全球科研勢能轉移的一個縮影。過去科學家往歐美跑,現在開始往中國跑。曾經的“追夢美國”,正在變成“追夢東方”。
更諷刺的是,很多歐美政客還在自信滿滿地談什么“科技封鎖”“人才圍堵”,卻沒意識到,他們的體制正在自己把科學家趕出去。洛雷的選擇,就像一記無聲的耳光,打在那些嘴上喊著“自由創新”的政策官僚臉上。
最后,說個細節。杭師大副校長在揭牌儀式上說,聯合實驗室要“從分子層面到行為層面打通研究鏈條”。這句話看似官腔,實際上透露出一種非常中國式的科研野心:我們不想只做理論,我們要做出能救人的成果。洛雷顯然被這種務實勁兒打動了。畢竟,他研究意識障礙幾十年,見過太多昏迷病人,也看夠了學術界的空談。中國現在能讓他的研究真正“落地生根”,這,才是吸引他來杭州的終極理由。
一個歐洲頂尖科學家,從老牌科研帝國出發,跨越半個地球來到東方,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新秩序的開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洛雷們”,帶著他們的腦袋、技術、思想、理念,匯入中國這股科研浪潮中。等那一天到來,全球的科研版圖,恐怕就得重新畫一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