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臺州報道
連續多日的高溫后,臺州的溫度驟降,沿海的風裹挾著涼意掠過這座長三角中心區的港口城市。
從臨海的古城街巷到溫嶺的濱海漁港,從玉環的海島村落至天臺、仙居的山間村落,氣溫的起伏間,這座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對殘疾人群體的暖心守護卻始終恒溫,讓每一份關愛都成為抵御溫差的堅實屏障。
據記者了解,臺州全市共有持證殘疾人近16萬人,作為國務院批復的浙江沿海區域性中心城市,臺州早已將殘疾人事業融入城市發展的脈絡,用制度保障與精準服務織就溫暖網絡。
以“殘疾人之家+”就業特色樣板
殘疾人就業不僅是幫助特殊群體實現經濟獨立、綻放人生價值的關鍵路徑,更是一座城市彰顯人文關懷、體現發展溫度的重要標志。而打造獨具特色的殘疾人就業亮點,更能成為城市助殘事業的鮮活名片,讓包容與共富的底色愈發鮮明。
![]()
陳其凡用手語向大家介紹著他的刻畫
在臺州市玉環市大麥嶼街道殘疾人之家,陳其凡專注地進行著手工刻紙創作。幼兒時期的一場高燒導致他失聰,卻未磨滅他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憑借驚人的毅力自學刻畫與手工編織,他用獨特的藝術感知力創作出諸多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在無聲世界里編織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2022年4月,玉環市大麥嶼街道殘疾人之家成功對接浙江海榮機械有限公司,轉型升級為具備輔助性就業功能的工療車間。陳其凡成為這家企業工療車間的首批入職者,因對刻紙的執著熱愛,在企業與殘聯的幫扶下,他不僅擁有了專屬工作室,還收了幾位殘疾人徒弟,將這份手藝與熱愛傳遞下去。
為進一步拓寬銷路,玉環市殘聯與浙江海榮機械有限公司還攜手在抖音等線上平臺為他宣傳推廣,讓刻紙作品被更多人看見。
“考慮到工療車間的安置容量有限,企業又依托大麥嶼街道殘疾人之家搭建共富工坊,通過多元渠道為更多殘疾人創造增收機會,用實際行動助力特殊群體實現就業增收、共享發展成果。”浙江海榮機械有限公司綜合辦主任江彬彬表示,機構通過“以工養殘、以工代療”的模式,讓殘疾人職工實現了“經濟上有收入”“生活上有關愛”“精神上有寄托”,其中,殘疾人職工通過自身勞動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除足額繳納社保外,每年還能增收2萬余元。
記者了解到,臺州市立足“殘疾人之家”這一重要載體,精準發力建成一批幫扶性就業基地,為難以進入常規就業市場的殘疾人量身提供適配崗位,這已成為當地殘疾人就業工作中極具辨識度的特色亮點。單單在今年,全市就已建成殘疾人幫扶性就業基地29家,按比例幫扶性就業殘疾人259人。
多年來,臺州市始終將促進殘疾人就業置于工作重心,通過多渠道布局、多舉措發力拓寬就業路徑,全力幫助殘疾朋友實現“就業增收、人生出彩”的美好愿景。有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全市累計新增就業0.97萬人,穩定就業殘疾人數達16110人,殘疾人總體就業率升至69.34%。
以多層次保障網破解托養難題
殘疾人社會保障安全網是特殊群體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更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晴雨表”,對保障殘疾人權益、促進社會和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臺州市溫嶺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是一家集托養、康復、工療、農療和培訓于一體的公益性綜合服務機構,重點解決兜底保障對象及其他各類殘疾人的托養難題,是溫嶺市委、市政府關愛弱勢群體、改善民生的一項重大民心工程。中心設有托養床位450張,現有托養人員431人,其中,重度殘疾人348人。
“運行十五年來,中心注重實踐積累,走出了一條縣級殘疾人托養照料服務機構的新路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模式已被中國殘聯列為向全國殘聯系統推廣浙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首批十大典型經驗之一。
![]()
托養中心的殘疾人在進行康復訓練
據記者了解,全市目前有9家重度殘疾人公益性托養機構,共入托殘疾人869人,有效解決了重度殘疾人家屬的照護難題。同時,臺州積極探索依托全市9家殘疾人托養中心和154家“殘疾人之家”,聚焦精神殘疾群體需求,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的支持網絡。目前,9家托養中心中已有5家掛牌精康服務機構。
通過多層次融合,為精神殘疾人構建從機構到社區、從治療到康復的包容、可持續性的支持鏈條。今年5月,全省“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暨特殊群體服務管理工作推進會在臺州市召開,溫嶺市殘疾人托養中心作為參觀點位,得到與會的省領導充分肯定。
![]()
托養人員趙健一在練習毛筆字
全域覆蓋繪就兒康暖心圖景
殘疾人康復是幫助特殊群體改善身心功能、提升生活質量的核心舉措,更是他們平等參與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對個人、家庭和社會都具有深遠意義。
多年來,臺州市堅持“康復有門、服務貼心”,全力推進精準康復服務行動,讓殘疾朋友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的康復服務。全市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和輔助器具適配率達100%。
在臺州市椒江區愛心兒童康復基地,一群孩子正專注地敲擊著鼓面,清脆的鼓聲回蕩在活動室中。
音樂療法早已被證實是幫助孤獨癥孩子進行康復干預的有效手段,而這樣的鼓樂活動,正是將音樂療法融入日常康復的生動實踐。
![]()
孩子們專心地敲鼓
據記者了解,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基地,從小到大、從無到有,一路走來有辛苦、有困難,更多的是溫暖和堅持。2017年,基地被評定為浙江省定點兒童康復機構,主要訓練對象是針對0-8歲的孤獨癥、發育遲緩、智障及語言障礙、多動癥、感統失調等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中心設置感覺統合、ABA個訓、語言訓練、小組課堂、每年大約有10%—15%的兒童能夠進入正常的幼兒園、小學,其他兒童也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升。
目前在訓兒童75名,機構本著“尊重孩子,從家長的需要出發”的原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為孩子的康復助一臂之力。
記者了解到,臺州市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已構建起堅實且專業的網絡,目前全市規范運營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達35家,實現了全域覆蓋。這些機構精準聚焦孤獨癥等特殊兒童的多元化需求,以特色項目為核心牽引,不斷拓展服務內涵,從早期干預延伸至社會融合,康復質效不斷提升,讓“專業守護”成為臺州兒童康復的鮮明標簽。
特殊教育“全鏈條”守護
堅持“教育公平”理念、全力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是守住教育公平底線、護航特殊群體成長的核心舉措,不僅關乎每個殘疾孩子的未來,更彰顯社會文明溫度、夯實共同富裕根基,意義重大且深遠。
創辦于1982年的臺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前身為黃巖縣聾啞學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承擔全市聽力障礙兒童少年的教育康復工作,是首批浙江省特殊教育標準化學校、臺州市第一批殘疾兒童早期干預試點。
“學校目前已形成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中心,以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為縱向延伸,以融合教育和康復教育為橫向發展的‘十字型’辦學格局,最大限度滿足有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需要。”臺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書記、校長張林風介紹時稱,學校秉持“厚德為基,融合為翼”的辦學理念,恪守“自強樂學,奉獻創新”的校訓精神,在內涵與品質發展之路上傾力打造集聽障兒童言語康復、潛能發展、技能培養為一體的融合教育體系。
![]()
九年級的學生湯宇寧(聾生)非常喜歡陶藝,他正在進行陶藝創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義務教育階段,臺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立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積極拓展跆拳道、非遺技藝、陶藝創作、旱地冰壺等多元特色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職業高中教育自2010年創辦以來,開設中西面點、平面設計、工藝美術等專業,推行“訂單式”培養模式,暢通學生就業渠道,實現就業率100%。
目前,全市持證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安置率學前教育段99.66%,義務教育100%,高中教育段95.75%。
臺州市殘疾人事業在不懈耕耘中收獲了階段性成效,每一份進步都凝聚著對特殊群體的關愛與堅守。但距離殘疾人朋友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仍有差距,前進道路上仍有挑戰亟待攻克。下一步,臺州市殘聯將始終懷揣初心、飽含溫度,以更深層次的改革、更精細化的服務,全力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用實際行動為殘疾人群體點亮希望、護航夢想,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書寫更暖人心、更具力量的助殘篇章。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