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既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一位“百代詞之祖”的詩人,《憶秦娥》的詞牌即出自李白之手。
然而,《憶秦娥》這首詞因其格律上的特殊,創(chuàng)作難度較大,因此,在歷代詩人中,很少有人能達到較高的水準。李白的這首詩,歐陽修,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無一人能及。
![]()
毛主席的一首《憶秦娥.婁山關(guān)》,和李白一起,被譽為“兩壁之壁”。那毛主席的詩詞又是如何誕生的?這就需要講一講那個時代的情況了。
這是毛主席在長征中攻克婁山關(guān)之后所作的一首詩。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人民解放軍攻占遵義城,遵義會議召開,確立毛澤東為主席。為確保大會順利進行,并從敵軍包圍中突圍,“打虎將”耿飚、政委楊成武等人率領(lǐng)部隊攻占婁山關(guān),這才取得了會議的勝利。
當月19號,紅軍由遵義出發(fā),直逼四川以南,企圖越過瀘州、宜賓間的長江,與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在川西北會合,蔣介石發(fā)覺紅軍的作戰(zhàn)企圖,便在長江兩岸集中兵力,層層布防,嚴防死守。這讓紅軍損失慘重。
恰在此時,我們從四川截取了一份情報,得知敵人的防守最薄弱之處,仍是遵義,便返身折返,突然擺脫了四川的包圍,掉頭向東,直向遵義進發(fā)。
因此,二月二十五日,進攻婁山關(guān)。因為敵軍占了地利,我們的損失很大。就在這個時候,一位紅軍士兵找到了一位姓黃的大爺,這位大爺是婁山關(guān)的常客,他對這里很熟,有一條很好的小道,可以直通關(guān)內(nèi)。
當然,這條路也是非常艱難的,有些地方還需要攀爬,戰(zhàn)士們抓著山壁上掛著的藤蔓和灌木叢,小心翼翼的攀爬著,很快就來到了山口。
此時關(guān)內(nèi)的敵軍與山下的紅軍正打得難解難分,哪知對面峭壁上又有敵軍攀上來,我軍一次奇襲,將敵軍殺得人仰馬翻,人仰馬翻。
當天傍晚,毛澤東登臨婁山關(guān),遙望遠方,感慨萬千,有感而發(fā),寫下了《憶秦娥》:“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蒼山連綿,夕陽如血。
![]()
于是,一首恢弘大氣的杰作就這么誕生了。“特別是那一句‘蒼山如海,夕陽如血’,更是栩栩如生,感人肺腑。比起李白那首《西風殘陽,漢家陵闕》,又高了一個層次。
那是經(jīng)歷了生死的洗禮,經(jīng)歷了生死的洗禮,才會有這樣的詩句,跟那些詩人筆下的離別,有著天壤之別,讓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動容。
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主席的草書作品。線條如鐵絲,纖細而堅韌,蒼勁有力,與這首詩的風格相得益彰,讓人看得意猶未盡。
![]()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