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秋,《紅石榴餐廳》在央視一套黃金檔不聲不響開播,沒有流量明星的噱頭,靠著一眾老戲骨的群像戲份,收獲了出人意料的好評。
許多觀眾討論劇中父親一角,才發現這位頭發花白、眼神深沉的“錢總”,正是在剛剛熱播的《沉默的榮耀》中以“毛人鳳”一角讓人脊背發涼的張晞臨。
![]()
時間軸再往前撥幾年,你會發現,這張臉、這份氣場,早在《人民的名義》《黎明之前》《以家人之名》中就一次又一次讓人記住,卻又常常叫不出名字。
“劇拋臉”、“黃金配角”、“戲骨中的戲骨”、每年10部劇的高產王,張晞臨說自己要“打工到70歲”。如今57歲,他仍保持著臺前幕后的高密度活躍。
![]()
張晞臨的“火”,是悄無聲息的火。他不靠流量,也從未被“主角光環”眷顧,卻總能憑一場戲、一個鏡頭讓人記住。
在《沉默的榮耀》中,張晞臨飾演國民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他的狠毒,不靠咆哮,而藏于微妙的細節。
遞茶時手指的停頓、整理袖口的動作、嘴角的“皮笑肉不笑”,更不用說那只歷史考據精準的翡翠戒指,每轉三圈,就拋出一個令人心悸的問題。
面對吳石時,臺詞溫和,眼神卻如刀鋒,觀眾直呼“看得后背發涼”。
而到了《紅石榴餐廳》,他又是一位邊疆餐廳的父親“錢總”:沉穩、克制、眼里藏著千言萬語。
戲里戲外“父親”身份的重疊,讓角色有了生活的溫度。據說,他在片場收工后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視頻連線7歲的兒子,聽他背古詩。
有一場夜戲拍到凌晨兩點,他裹著軍大衣坐在監視器旁,手里攥著一張兒子用蠟筆寫的紙:“爸爸早點回家”。
這種戲里戲外的交融,是張晞臨獨有的“生活感”。他的角色從不臉譜化,無論正反善惡,總能在細節中流露真實人性。
“我不是在演角色,我是在演‘人’。”他曾坦言。
他的“劇拋臉”,絕非因為臉無特征,而是因為能讓觀眾瞬間忘記他上一部戲的模樣:蔡成功的狡黠、凌爸的溫柔、齊佩林的城府、錢總的父愛、毛人鳳的陰鷙……
每一面都成立,每一面都真實。
![]()
張晞臨1966年生于北京,父親為他取名“晞臨”,寓意“穿破黑夜,迎接黎明”。可他的演員之路,卻走得比很多人都曲折。
初中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外文印刷廠,16歲的他自知不是這塊料。直到文化館一次表演培訓,點燃了藝術的火苗,也讓他結識了馮遠征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考中戲連考兩年都名落孫山,還曾因過度緊張肝炎發作住院。第三年,馮遠征力勸再試一次,這才考上了上戲。
有趣的是,面試當天,他和郝平一起把腳趾骨折的女生王琳(后來“雪姨”的扮演者)背進醫務室,也因此被老師們記住。
![]()
大學時代,他因陽剛的外形老被同學推去演“父親”角色,一度被戲稱“上戲的爹”。
畢業后,張晞臨拒絕了話劇院的“鐵飯碗”,卻也因此在演藝圈吃盡苦頭。沒資源、沒人脈,甚至到無戲可拍、靠賒賬吃飯的地步。
“兜比臉還干凈”的日子里,他依然大方請客,偶有外快必還欠賬。朋友們都說:“這個人,講究!”
直到30歲出頭,他機緣巧合地進入央視做節目助理,又被英達導演看中,在《起步停車》里演民警,才算正式“露臉”。
此后十年,張晞臨在副導演和演員之間游走,雖說名氣不大,但因配角演得好,片約越來越多。
![]()
真正讓觀眾記住他的,是2017年《人民的名義》。他演的蔡成功,滑頭卻不討厭,成了“最接地氣的反派”。
此后《黎明之前》《以家人之名》《長風渡》等劇,他一出場,觀眾立刻“有安全感”。
59歲憑借《沉默的榮耀》毛人鳳一角再迎事業高峰,網友感慨“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達”。
張晞臨的“晚熟”,正是他厚積薄發的最好注腳。
![]()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張晞臨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的角色之所以立得住,正是因為他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和生活觀察。
在《沉默的榮耀》里,毛人鳳的標志性動作——轉戒指、遞茶、整理袖口、拖長尾音,都有深刻的歷史考據。
道具組甚至復刻了毛人鳳真實戒指的缺口,他用這些動作把角色的狠毒和病態執念“藏”在日常瑣碎中,形成“用細節織成一張看不見的網”。
在《紅石榴餐廳》,他友情出演的錢總,又用父親的身份、眼神與微表情,詮釋了一位邊疆創業者的隱忍與守望。
![]()
現實中,張晞臨自嘲“事業第二,家庭第一”,即便拍戲再忙,也會每天視頻陪伴兒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他說:“兒子太小了,我忌諱演離子劇。”所以,當有部話劇找他演喪子父親時,他就婉拒了。
他每年能拍十部戲,但每個劇本都會手寫上萬字人物分析,細摳每場戲的感受:“我喜歡琢磨,喜歡在安靜中體會角色。生活里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我演戲的養分。”
張晞臨對細節的敏感,離不開早年印刷廠的訓練和多年的生活積累。他堅信:“角色的底色,來自生活。”
所以他的表演,既有煙火氣,也有戲劇張力,觀眾總能在角色身上看到某種生活原型,而不是懸浮的“戲劇人”。
![]()
-04-
張晞臨45歲才結婚,48歲、51歲先后迎來兩個兒子。有人說他是“大齡人生贏家”,他卻更看重“活得真實”。
“我老婆是家里的太上皇,兩條狗排名第二和第三,兒子們第四第五,我是最后一名。”說這話時,張晞臨滿臉寵溺,甘之如飴。
兒子們是他打工到70歲的最大動力。每次收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連線兒子,陪孩子們念詩、做功課,“只要想起家里的兩個兒子,就有用不完的勁兒。”
工作上,他不挑角色、不嫌戲小,“只要能演好,配角也能閃光。”
片場拍夜戲到凌晨,裹著軍大衣,攥著小兒子寫的“爸爸早點回家”的紙條,那一刻,他是父親,也是演員。
生活與戲劇,在他身上交融成獨特的底色。
![]()
他曾在《沉默的榮耀》殺青后,專程去向吳石將軍像獻花,表達對歷史人物的敬意:“能用我的表演,讓觀眾記住歷史,記住人性,這就是演員的意義。”
如今57歲的張晞臨,依然保持著每年10部戲的拍攝強度。有人問他累不累,他說:“我還有兩個兒子要養啊,得奮斗到70歲。”
![]()
從印刷廠小工,到被稱為“黃金配角”,張晞臨用三十余年時間,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演藝路。
他不爭主角,不搶風頭,卻用細節和真情,把每一個角色都演成了“活人”。
他證明了,晚成不是失敗,而是歲月的釀造。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張晞臨用半生的堅持和熱愛,守住了那道屬于自己的光。
人生路長,舞臺不息。
張蟾臨的“要打工到70歲”,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他對生活、對角色、對家庭最溫柔的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