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韓國釜山那場中美高層會談,一開始讓外界都松了口氣,關系總算有回暖的苗頭,氛圍說得挺積極,特朗普甚至給打了12分的高分。
![]()
為表誠意美方當場讓了步:立馬取消10%的 “芬太尼關稅”,停了對中企的單邊管制,連海事、造船業的301調查都暫緩一年,可誰想這暖乎氣兒連一天都沒穩住,變故緊跟著就來了。
為選戰湊籌碼,談完就變臉
美國格里爾突然開口說,還要搞對中國的301調查,這一下麻煩了,之前剛緩和下來的兩國經貿氣氛,一下全給攪黃了。
![]()
這次調查就一個指向,死死盯住二零年兩國簽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沒別的事兒,就核實咱到底履行得咋樣。
這事兒一出來,美國那行事風格又露餡兒了,做事沒個準譜,一會兒說要合作,一會兒又來挑刺,根本沒法讓人信得過。
![]()
你說它蠢吧,好像每步都算著來,說它壞吧,倒也符合它一貫的外交邏輯,從來都是自己怎么方便怎么來,其實美國這么干,一會兒軟一會兒硬,前后矛盾,根本原因就是它的外交政策全圍著國內政治轉。
眼看中期選舉要到了,特朗普的顧問團隊早在10月底就忙著張羅選戰的事兒,對華政策變來變去的,多半就是為了拉選票,推進國內那些跟選舉掛鉤的活兒,哪管什么國際合作的規矩。
![]()
只要能讓選民覺得 “政府對中國夠強硬”,他們才不管會不會破壞兩邊剛建立的緩和勢頭,這種套路之前也演過,一點不新鮮。
剛收尾的馬德里會談還熱乎著,美方一聲不吭就拋出了 “五成穿透規則”,連個提前招呼都沒有,之前的規矩是,中企一旦被納入美國 “黑名單”,旗下控股超五成的子公司,也會跟著被限制。
![]()
這規則一下把不少中國科技企業卡得死死的,本來還行的局勢一下又壞了,說到底,所謂的301調查就是美國拿貿易霸權當幌子的遮羞布,看著是查 “履約情況”,其實就是想找個由頭拿捏中國。
他們之所以剛跟中國談完合作,轉頭就宣布接著搞調查,目的特別明確:就是想在以后的談判里多攥點籌碼,一直保持對中國的高壓態勢,不讓咱占主動。
![]()
之前那些所謂的讓步,比如降點芬太尼相關的關稅、暫停點對中企的限制,都只是戰術上裝裝樣子,讓外界看個 “愿意合作” 的表象,真正留著301調查這個手段,才是他們長遠的打算。
俄總理訪華
對美方這種 “談的時候好好的,轉頭就動手” 的套路,中方早就料到了,北京這邊從不對中美關系抱不切實際的幻想,知道路不好走,也清楚美方不會輕易收手。
![]()
中美官員在釜山會談的消息剛傳出來沒多久,還沒涼透呢,中方這邊馬上就公布了個重要事兒: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要到中國來訪問。
這步棋走得特別妙,堪稱外交借力的典范,不光能暗暗威懾美國、跟它互相牽制,還能跟全世界說清楚:中國的戰略選擇多著呢,絕不會把寶全壓在對美關系上,咱們有自己的節奏,也有自己的伙伴。
![]()
除了外交上的布局,在具體問題上中方立場也很硬,針對美方拿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說事兒,中方直接給出了一套有理有據的解釋,把問題又拋回給美方。
比如協議沒完成,很大原因在美方自己:華盛頓一直不取消對華加征的高關稅,這直接讓美國產品出口沒了競爭力,福特汽車的高管都抱怨過,鋼鋁關稅讓公司成本漲了不少,這樣產品怎么賣得動?
![]()
老美早把自己的制造業搞空心了,現在壓根沒法拿出足夠多汽車、飛機這類高端產品。
有個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機構做的報告里說,那段時間中方買的美國商品,大部分都是能源和農產品,這本身就說明問題了。
![]()
還有些外部情況也攪了協議履行的局:先是美國換了政府,拜登這邊沒把前任的政策全接過來,可關稅和那些調查卻沒撤,還留著當自己能用的工具。
接著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國際貿易受了大沖擊,再加上波音737Max客機出了安全事故,中方只能暫停買這類飛機。
![]()
中方這些反駁就是要從根上讓美方用301調查施壓的理由站不住腳,讓大家看清它是在無理取鬧。
同時中方也明確說了,會堅決護自己的利益,還舉了之前反制韓華集團在美子公司的例子,證明自己的反擊能力不是說著玩的。
![]()
俄焦慮美制裁失效,博弈還沒完
中美這場角力的影響早就超出了兩國范圍,俄羅斯的反應就是個明顯例子,俄方急著在中美會談剛結束、11月3日這個時間點,派米舒斯京來中國 “對表”,心里的著急一眼就能看出來。
莫斯科擔心的重點不是美俄正面沖突,而是美國拿 “對等關稅”“限制科技出口” 當手段,迫使中國切斷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
![]()
在俄羅斯看來,美國對中國的影響力,是個必須重視的大風險,而且外界都覺得,普京對特朗普的影響力已經很弱了,還在慢慢變小。
有意思的是,美國代表團還沒動身去韓國呢,華盛頓那邊剛敲定了對俄羅斯的新一輪石油制裁,這事兒看著都熟,好像早就成了他們的老一套操作。
![]()
盡管美歐一起對俄羅斯搞了19輪制裁,連所謂的 “金融核彈” 都用上了,卻沒攔住俄羅斯的軍事行動,這反而說明經濟制裁這種手段作用是有限的,用多了還會像吃藥產生抗藥性似的,慢慢就不管用了。
這種 “制裁疲勞” 的情況也給中國提供了參考,讓咱們能更清楚怎么應對美國可能的經濟施壓,所以說現在中美關系表面上的 “緩和”,其實只是策略上的,根本不是本質上的改變。
![]()
更像是一場精心安排的 “壓力測試”,雙方都在釋放點善意的同時,偷偷摸對方的底線,為以后長期的博弈攢籌碼,想靠某一次會晤就實現未來的穩定,根本不現實。
真正的穩定更可能是雙方在不斷的摩擦和試探里,慢慢找到的一種能靈活處理分歧的新平衡點,在這之前,不管表面上多平靜,都可能是下一場風波來臨前的安靜。
![]()
參考資料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