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悟社|張志雪
剛刷到字節給大模型團隊發“豆包股”的消息,我第一反應是:這波人才爭奪戰,字節是真下血本了!
![]()
財聯社11月3日就爆了料,說字節在推“豆包長期激勵計劃”,給豆包相關的核心員工發“虛擬股”,還有類似期權的回購機制。后來看藍鯨新聞的獨家報道才知道,這“豆包股”現在是按業務投入成本定價,等于給員工開了個“低價入場券”,以后豆包的toB業務、大模型變現好了,這股的價值還能漲,而且覆蓋的人比之前每月10萬的津貼還多。
這哪是發福利,分明是綁人啊!要知道字節Seed部門(就是搞豆包的團隊)之前就給員工發過期權,按月發,最高每月13萬,18個月算下來能拿234萬。現在再加個“豆包股”,等于給核心人才上了“雙保險”——短期有錢拿,長期能分紅。
不怪字節這么拼,現在大模型人才簡直是“搶破頭”。騰訊給頂尖研究者發20萬現金+30萬算力,阿里給多模態人才開80萬年薪,崗位競爭比都1:500了。海外更狠,OpenAI頂尖研究員年薪能超1000萬美元,谷歌DeepMind直接開2000萬美金包。字節這波“豆包股”,說白了就是跟對手搶人時喊的“殺手锏”:想搞大模型?來我這,你的收入跟豆包的成長綁在一起!
![]()
但咱普通人也別光盯著別人的百萬期權犯酸。字節砸錢把豆包的生態做起來,恰恰給我們留了3條能上手的賺錢路,比瞎炒概念股靠譜多了:
第一條:蹭“創業者加速計劃”,做小而美AI工具
字節旗下火山引擎早就推出了“豆包·語音模型創業者加速計劃”,員工少于30人的初創公司,能免費拿3個月價值4.7萬的語音大模型資源,包括聲音復刻、語音識別這些硬核能力。別覺得“創業”離自己遠,現在很多人靠這個做垂直小工具:比如給早教機構做AI故事機語音包,給中小企業做智能客服模板,甚至幫自媒體做個性化配音。中科藍訊就是靠對接豆包模型,把AI耳機賣爆了,咱普通人做不了硬件,做軟件服務照樣能賺錢。
![]()
第二條:當“AI內容代工”,幫企業搭“豆包順風車”
現在太多公司想用AI但不會用,這就是機會。宣亞國際、因賽集團這些大廠,都在調用豆包Pro大模型做抖音廣告素材、短視頻腳本,他們其實很缺能把“豆包能力”轉化成“客戶需求”的中間人。你可以學兩手:用豆包生成產品文案、剪視頻腳本,再稍作修改賣給小商家;或者幫企業對接豆包API,比如給本地駕校做“AI報名咨詢機器人”,給淘寶店做“智能選品分析”,一單收幾千塊服務費很常見。抖音上有人靠豆包日更5萬條內容接單,雖然夸張,但確實說明這行有市場。
第三條:炒概念股別瞎沖,盯緊“真合作”公司
A股里“豆包概念股”炒得火熱,但同花順都曝光了,超10家公司都辟謠說沒合作。真要碰,得找有實錘的:比如藍色光標和火山引擎深度合作做AI營銷,洲明科技的數字人用了豆包的問答能力,海天瑞聲一直給字節供AI數據。但記住雪球里說的,這行很多是題材炒作,不少公司沒利潤還市盈率奇高,千萬別追高,小倉位試試水就行,別把家底搭進去。
![]()
最后得提醒一句:那些教你“用豆包P余額截圖賺錢”的都是騙局,還有亂傳“某公司跟豆包合作”的謠言也別信,中興那事兒不就辟謠了嗎。字節砸錢搞豆包,本質是想把AI生態做大,我們普通人的機會不在“搶股權”,而在“借工具”——要么用豆包提升自己的效率,要么幫別人用好豆包賺錢。
畢竟人家拿百萬“豆包股”是靠算法和博士學歷,咱普通人靠眼力見和執行力,照樣能在這波AI浪潮里撈點實在的。你覺得豆包還有啥普通人能抓的機會?評論區聊聊~
商悟社由媒體人張志雪創辦,全網百萬粉絲,若轉載請寫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