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中美釜山會晤剛敲定一年貿易休戰,特朗普回國就被罵“對華妥協”。
就在政壇風波尚未平息之際,美國財長貝森特突然對著3億美國人拍胸脯放話,不僅說一年后關稅威脅照用,更夸下海口要在2年內擺脫中國稀土影響。
![]()
可這看似底氣十足的保證,真能實現嗎?
要知道美國曾試過稀土自主卻不了了之,如今國防部長又在印太悄悄搞起動作,這場貿易休戰背后,到底藏著多少沒說透的后手?
![]()
稀土豪賭?
誰都沒料到一場旨在緩和關系的跨國會晤,會在美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特朗普帶著貿易休戰的“成果”回國,本想賺一波支持率,卻瞬間成了眾矢之的。
對華強硬派們仿佛找到了攻擊的靶子,直言這份協議是“美國的恥辱”,甚至扣上了“向中國低頭”的大帽子。
這場輿論風暴來得又快又猛,不僅讓特朗普陷入兩難,更暴露了美國政壇一個詭異的現狀。
對華強硬早已不是選擇,而是必須遵守的“政治正確”,哪怕是暫時休戰爭取喘息,也會被貼上“不愛國”的標簽。
![]()
就在這場罵戰愈演愈烈時,美國財長貝森特突然高調亮相福克斯新聞,一番表態瞬間穩住了陣腳,更讓不少美國人燃起了“信心”。
他對著鏡頭向3億美國民眾拍著胸脯保證,所謂的貿易休戰只是暫時的,一年之后美國會重新回到談判桌前,手上的關稅大棒從來沒放下過。
更讓人震驚的是他關于稀土的豪言,中國在稀土領域對美國的影響力,撐死了也就12到24個月,兩年之內,美國一定會建起完整的稀土供應鏈,徹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
這番話說得底氣十足,貝森特臉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仿佛兩年后的稀土自主已經板上釘釘,但稍微懂點行業常識的人都清楚,這更像是一場寫給選民看的政治表演。
稀土這東西可不是挖出來就能用的,從開采到最終做成能用的核心材料,中間藏著無數技術門檻。
美國雖然有自己的稀土礦,比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礦,但這些年早就荒廢得差不多了,就算現在重啟開采,光環保審批、配套設施建設就得花上好幾年,更別說最核心的提純技術。
![]()
全球90%以上的高純度稀土分離技術都攥在中國手里,這可不是短期砸錢就能復制的。
美國早年前也曾試過搞稀土自主,芒廷帕斯礦復產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最后還是因為缺乏下游加工技術和配套產業,只能把挖出來的原礦送到中國精煉。
現在貝森特張口就說兩年建成完整供應鏈,別說技術跟不上,就連產業工人都湊不齊,這種明顯不符合現實的承諾,更像是為了中期選舉畫的大餅。
畢竟2026年的選舉近在眼前,特朗普團隊急需用“對華強硬”的姿態拉選票,而兩年的期限正好卡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后期,就算到時候沒實現,也能找各種理由推脫。
![]()
印太織網
這邊財長在媒體上大吹特吹,那邊國防部長已經在印太地區悄悄布局,特朗普的后手可不止稀土這一張牌。
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亞細安國防部長擴大會議上,美國防長一口氣拋出兩個重磅消息,直接把地區局勢攪得暗流涌動。
第一個是和菲律賓首次成立聯合特遣部隊,明確要“快速應對突發事件”,重建南海威懾力。
要知道之前美菲雖然有防御協議,但實戰層面的合作少得可憐,這次直接成立特遣部隊,意味著美軍很可能要實質性參與南海部署,半只腳已經踏進了這片敏感區域。
![]()
第二個消息更讓人意外,美國居然和印度簽下了10年防務合作框架。
要知道之前美印因為石油購買、關稅問題鬧得很僵,印度還一度放出要緩和對華關系的信號,誰都沒想到關鍵時刻莫迪會選擇站在美國這邊。
其實這背后全是印度的算盤,它一直奉行“左右逢源”的策略,一邊不想得罪中國,一邊又想靠著美國拿到先進軍事技術和裝備,提升自己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
這份10年協議可不只是簽個名那么簡單,里面涵蓋了聯合軍演、情報共享,甚至還有國防裝備聯合生產,小到專用彈藥,大到武裝無人機都在合作范圍內。
這兩步棋一走,特朗普的印太布局已經昭然若揭,貿易休戰不過是緩兵之計,真正的博弈早就轉到了軍事和地緣政治層面。
南海作為重要的航運通道和資源寶庫,本來就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現在美國拉上菲律賓、印度形成聯動,無疑是想通過盟友圍堵,不斷推高地區緊張局勢,從而牽制中國的發展。
雖然美國防長的軍事能力平時總被調侃,但能一下子搞定印度和菲律賓這兩個關鍵角色,也能看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布局早有預謀,不是臨時起意。
![]()
對華強硬成“政治正確”
現在再回頭看,中美貿易戰的降溫,根本不是矛盾的消失,而是博弈方式的升級。
美國一邊想通過貿易休戰爭取經濟喘息的時間,一邊又要在軍事上保持強硬姿態,應對國內強硬派的壓力,這種雙線操作看似精明,實則充滿了風險。
稀土領域的承諾不切實際,軍事布局又容易引發地區國家的警惕和反感,美國想要兩頭討好,恐怕沒那么容易。
![]()
更關鍵的是,中國手里的底氣可不止稀土這一張牌。
在稀土提純技術上的多年積累,讓我們掌握了產業鏈的核心話語權,就算美國聯合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盟友搞“去中國化”布局,短期內也難以撼動這種優勢。
而面對南海局勢的變化,中國也始終保持著戰略定力,既不主動挑事,也絕不任人拿捏。
![]()
結語
這場博弈說到底從來都不是單一領域的較量,而是涉及經濟、軍事、科技、資源的綜合比拼。
特朗普的后手看似兇猛,但終究難掩美國的產業短板和內部撕裂;貝森特的保證說得再漂亮,也改變不了稀土產業需要長期積累的客觀規律。
對于中國來說,我們既不用被美國的豪言壯語嚇到,也不能對其軍事布局掉以輕心。
![]()
未來的中美關系,大概率會是“貿易降溫、多領域升溫”的格局,南海的博弈還會持續升級,稀土領域的較量也不會輕易落幕。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靠政治表演和軍事圍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有尊重客觀規律、平等協商,才能真正化解分歧。
而這場跨越多個領域的博弈,最終拼的還是實力和耐心,誰能沉得住氣做好自己的事,誰才能在未來的格局中占據主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