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網(wǎng)友說:“感覺爸爸真的很累,完全沒有自己的人生。”
他的爸爸是開大貨車的,常年奔波,有時候兩個月都不一定回一次家。
為了壓縮時間,輪班開夜車是常有的事,聽媽媽說,爸爸經(jīng)常凌晨給她發(fā)微信,說平安到了某地,讓她不要擔心。
很多節(jié)假日爸爸都不會回來,因為節(jié)假日是三倍工資,在車上也吃不上什么好的,
![]()
大多數(shù)時候是用饅頭和咸菜、醬菜對付一口,到了地方再吃一頓盒飯。
在家里,爸爸的衣服是最少的,有很多是十幾年前買的,皮質(zhì)的衣服已經(jīng)開裂掉皮,但是爸爸還是舍不得扔掉。
網(wǎng)友說,爸爸其實是個開朗的人,很喜歡說笑話,把大家逗樂。但是爸爸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卻總是發(fā)呆、嘆氣。
可是面對妻子和兒子的詢問,這個支撐起全家的男人又只會說一句:“沒什么,我沒事。”
中國總是有這么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大部分的爸爸,都在無聲地做著做苦最累的活,
穿著普通且廉價的衣服,過著忙碌又疲憊的生活,每晚閉上眼卻難以入眠。
![]()
他們往往是家里的經(jīng)濟支柱,但卻總是讓自己“將就”,看見稍微貴一些的衣服就舍不得花錢,卻總是愿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需要。
這,是不是你的父親最真實的寫照?亦或者,這是不是你正在經(jīng)歷的生活?
慢性心理耗竭
看到這樣一個聚焦于農(nóng)民工的采訪,采訪對象是一個50多歲的農(nóng)民工大哥。
記者問他:“這頓午飯花了多少錢?”農(nóng)民工大哥拿著饅頭端著一碗稀飯,說八塊錢。
八塊錢,或許只是孩子的幾個作業(yè)本、一支筆、和永遠交不完的學雜費的一個零頭,
也是很多人可以眼也不眨地花出去的一筆小錢,在這里,卻成為了農(nóng)民工午餐的“低保”。
大哥說:“現(xiàn)在每天都能賺二百多塊錢,但是還是不夠花,像咱們沒學問的只能做小工,所以要拼命賺錢供孩子上學。”
當被問到“打算幾歲退休”的時候,大哥無奈一笑,說:“只要身體沒問題,就得一直干下去。
沒辦法,伺候完兒子女兒還得伺候?qū)O子,咱們這真的不敢停。”
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兒女、孫子孫女,這就是中國許多男人正在經(jīng)歷的常態(tài)。
![]()
工作不能停,身體健康卻逐漸開始“報警”,心理狀態(tài)也已經(jīng)逼近極限。
所以,我們經(jīng)常看到的中年男人,眼里透著的都是麻木式的疲勞,掛在嘴上的口頭禪全都是“沒辦法”:
壓力巨大,所以不得不繼續(xù)付出體力勞動;未來一眼看不到盡頭,卻又不能停下來,只能陷入麻木之中。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心理耗竭”,是由長期的、過度的心理壓力和心理能量消耗而導致的。
它并不像我們普通的疲憊和勞累感,休息一天兩天就可以恢復,而是情感衰竭情緒低落、認知能力下降、成就感喪失、人際關(guān)系也淡漠疏離。
這樣的壓力不像年輕人體會到的“996”和“007”工作制,而是沉甸甸放在心頭的家庭責任和經(jīng)濟缺口。
“996”和“007”工作制的高壓可以辭職回家休息,家庭的責任又怎么能輕易退出呢?
極端化的延遲滿足
很多年輕人都覺得,自己的父母也太能“將就”了些。
前段時間回家,父母給我算了一筆賬,說他們一個月光花在吃上的生活費只需要四百元,我大為驚訝,說怎么可能呢?
我一看餐桌,他們早上吃的是大米粥和腌蘿卜絲。再一問,中午只打算吃水煮菜配饅頭,
![]()
不僅不沾肉,甚至連菜也只肯去菜市場買便宜打折的。
攢下來的錢,他們也不會用在自己身上,要么給了孩子用,要么給了老人。
這些家庭的“供養(yǎng)者”,從來不會覺得自己苦,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做犧牲。
而是在潛意識中認為“家人更需要”,自己的享受可以排在他們后面。
認為等到孩子長大了,自己就享福了;等到退休了,自己就享福了;等到孫子上學了,自己就享福了……
可實際上,他們一直走在奉獻的路上,從來沒有享過所謂的福。
心理學中的“延遲滿足”告訴我們,人可以通過主動放棄眼前的利益,進行長期的投入和付出,從而換來一個更有價值的長遠目標。
![]()
但是,父母輩的“延遲滿足”已經(jīng)逐漸走向極端,他們?yōu)榱寺男屑彝ヘ熑危?/p>
將延遲滿足看作是吊在眼前一根胡蘿卜,看得見卻永遠吃不著。
他們不是不能享受,也不是沒錢享受,而是習慣了將自己放在最后。
用“未來的好日子”鼓勵著自己將資源讓出去,讓給除自己之外的整個家庭。
角色的喪失
記得前幾年曾流行過這樣一類的視頻:“每一位不修邊幅的父母,都曾閃閃發(fā)光過。”
一位媽媽對著陽光,手里扶著嬰兒的搖籃,一開口唱歌就驚艷無數(shù)人;一位媽媽哄孩子,隨手拿來琵琶彈了一曲十面埋伏。
還有網(wǎng)友說,自己的爸爸在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是地下駐唱歌手,現(xiàn)在也對戲曲和流行歌曲頗有心得;
![]()
有的爸爸曾經(jīng)打得一手好臺球,在省級的比賽中拿到過不錯的名次……
我們的父母輩,都曾經(jīng)在自己喜歡的領(lǐng)域發(fā)光,做著自己喜歡的事、豐富著自己的人生。
但是組建了家庭之后,他們卻逐漸被“單一角色”(父親、母親、供養(yǎng)者等等)所捆綁,導致人生軌跡全都被壓縮到了單一角色之中。
他們可能有愛好,比如讀書、旅行、攝影、唱歌,但是因為要賺錢養(yǎng)家,只能無奈放棄了。
我們的父母,并不是生來就是麻木和單調(diào),而是在長期的壓力之中,
削去了能為自己帶來快樂的其他身份和角色,變成了一個沒有其他情感的“賺錢機器”。
![]()
他們穿得很普通、生活節(jié)儉,不是因為不懂得享受生活、不向往美好;他們拼命工作、努力賺錢,也不是為了讓自己過上好日子。
因為他們的心中,裝的是整個家庭的重量,背負的是許多人未來的生活。
如果我們真的理解父母,就快一點長大,快一點從他們的手中接過重擔,不要讓他們一個人扛下生活的全部。
-The End - 作者-專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