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架飛機要飛往臺北,卻遲遲未被攔截,究竟是為什么?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奔往臺灣,廣東軍區副司令員洪學智呼:“干脆動手,用戰斗機把他逼降;要不就高射炮轟下來!”可葉劍英卻冷靜地一句話打住了: “沒有中央批準,不能干。”這背后,藏著一位“儒帥”的謹慎與胸懷,更有他與蔣介石、與時代的牽絆。
提到葉劍英、蔣介石,多數人只知他們在解放戰爭中各據一方,可你可能不知道,這兩人的“恩怨”要追溯到1924年黃埔軍校。那時,蔣介石任校長,葉劍英做教授部副主任兼教官。葉劍英上課有板有眼,講軍事理論有理有據,很快成了蔣介石的“紅人”。北伐一打響,蔣介石把他提為總預備隊參謀長。南昌會戰打到一半,總預備隊司令王柏齡、王俊固執己見,攻城失敗,蔣介石一聽,氣得不行,痛斥二人,卻當眾表揚葉劍英,還特許他佩劍晉見。葉劍英身著筆挺戎裝,佩一支長劍,意氣風發地進了蔣介石的辦公室。蔣介石笑著拍肩膀:“果然一表人才!一師缺個師長,就你了。”這可讓人垂涎三尺,官位躥得快得嚇人,誰不想?可葉劍英卻搖頭:“多謝栽培,可我身體不大好,暫時還做參謀長吧。”蔣介石請來醫生一驗,說沒事,葉劍英才勉強點頭。幾天后,蔣介石又召見他:“我決定把俘虜編成二師,部隊管束難,只有你行。”葉劍英才當了這支新編第二師代師長。
可好景不長,上海傳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消息,葉劍英把自己關進屋子,燈光忽明忽暗,他緊盯著報紙,心中翻江倒海:跟蔣介石繼續干下去,榮華富貴就在眼前;可革命要怎么辦?他最終果斷決定通電全國反蔣,并在江西吉安發動武裝暴動。他說:“有人問我反蔣圖什么?我說不圖什么,只圖革命。槍口要對準反革命;蔣介石自己當了反革命,是他自己找打的!”可暴動很快被國軍鎮壓,葉劍英逃往武漢,投入共產黨懷抱,從此兩人一線分明。
抗戰期間,葉劍英成了八路軍參謀長,1940年被請去重慶參加國民黨全國軍參謀長會議。那時張云逸去不了,葉劍英手臂骨折,本可借口缺席。參謀雷英夫卻堅決:“葉參謀長不但要去,而且得準備打一場舌戰,必須事前摸清蔣介石的底細!”葉劍英同意,帶人收集情報,發現蔣介石要在會議上總動員,找借口打共產黨、打八路軍。會議堂里,蔣介石開場就說:“冬季對日攻勢一塌糊涂,你們比我清楚。”臺下百十來名參謀長隨聲附和,給八路軍扣帽子,一氣呵成。輪到葉劍英時,他只是靜靜聽,不發一言。散會后,他吩咐雷英夫寫發言稿:表面緩和,實則堅決,動之以團結真情,曉之以抗戰大義。雷英夫整夜未眠,寫出兩萬字《作戰與摩擦問題》,葉劍英試講幾番才定稿。
下場更精彩。次日開場,葉劍英一開口就講八路軍兩年半殲敵8萬余人、繳槍械2萬余支、破壞敵交通1170次……他滔滔不絕,講了一個多小時,臺下將領們震驚不已,竊竊議論,神色已從懷疑轉向驚嘆。軍令部代次長劉斐無奈喊時間到,葉劍英卻指著蔣介石問:“委座,我還沒講完,怎么辦?”蔣介石怕丟面子,只得硬撐:“繼續講。”葉劍英越講越激動,最后慷慨陳詞:“抗日是第一位,摩擦是從屬的局部問題,不能因為局部矛盾把全國拖入內戰,那是蠢事!”蔣介石被迫翻看證據,氣得“娘希匹,成何體統”,場面宣告葉劍英全勝。董必武后來感慨:“古有諸葛亮舌戰群儒,今有葉劍英只身闖會議,亦出眾也!”
多年后,1949年,蔣介石已無力回天,決定飛往臺北。12月10日下午2時,鳳凰山機場的聯系電話對接白云機場,雙方固然彼此熟悉,報天氣、回家鄉,也就直言不諱:“那架飛機是蔣總裁的,今天下午從成都起飛,3點左右到廣州上空,直奔臺北。”消息傳到洪學智手里,他打著攏頭問葉劍英:“總司令,讓我們攔截還是開炮?”葉劍英皺著眉頭:“得請示中央。中央不同意,就不干。”洪學智急了:“先斬后奏,再說讓頭號戰犯跑了太可惜!”葉劍英卻堅定:“可惜也好,不可惜也好,中央沒回音,就不干。”就這么一句話,放過了蔣介石。就這樣,蔣介石在飛機轟鳴中,順利飛離大陸。
葉劍英為何在關鍵時刻選擇克制?是對中央命令的鄭重,是對形勢的精準把握,更是他胸中那顆穩重如山的“儒帥”之心。沒有激情一時的沖動,也沒有放縱個人私念,正因為如此,他既在舌戰中贏得群儒,又在攔截令未至時,尊重了中央授權。或許,這才是葉劍英與蔣介石這對“老冤家”背后最有意思的糾葛:同是軍人,卻一人熱血急躁,一人冷靜如水。兩條路,最終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歷史結局。 信息來源:[《葉劍英傳》] 參考資料:[中國人民解放軍史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