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說謊,家族血脈與政治選擇之間,藏著一條看不見的暗線。當“臺獨”分子高喊“去中國化”時,他們的族譜卻默默訴說著另一種真相。
近期,隨著美國在臺協會拋出“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謬論,民進黨當局立刻跟風附和,其秘書長徐國勇更是公然聲稱“臺灣不屬于中國”。這一言論遭到臺北市長蔣萬安的犀利反擊:“要是臺灣不屬于中國,那賴清德現在當的是什么‘地方領導人’?”
![]()
徐國勇
這一問,直接戳穿了民進黨一面享受中國主權框架提供的便利,一面又妄圖割裂兩岸關系的虛偽面目。而深入探究這些“臺獨”政客的家族歷史,我們發現了更為驚人的事實。
三代溯源,看清“臺獨”本質
蘇貞昌的“臺獨”立場可謂根深蒂固。這位常在公開場合大放厥詞的政治人物,出生于1947年的屏東一個特殊家庭。他的祖父蘇云英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擔任屏東阿緱廳參事兼區長,與日本高官交情匪淺。
![]()
蘇貞昌
為獲得日本人賞識,蘇云英不惜出賣屏東抗日義士林少貓,為日軍提供情報,直接導致林少貓于1902年被日軍殺害,受牽連者達數百人。
日本方面為表彰蘇云英的“功績”,將屏東的銀行經營權交給蘇家,蘇云英還連任七屆高雄州參議員。更令人不齒的是,他當時還欺騙眾多臺灣女孩,逼迫她們做“慰安婦”。
賴清德的家族同樣有著親日背景。這位自稱“務實臺獨工作者”的臺灣地區現任領導人,其父親賴朝金在日本殖民臺灣時期,在煤礦里為日本人擔任小組長。賴清德政治生涯起步于“臺獨”大本營臺南,是民進黨“新潮流系”幾十年精心培養的骨干分子,其“臺獨”立場比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更為頑固。
![]()
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曾是日本軍隊的航空修理兵。這些人的家族大多在日本殖民時期發家,與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從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整整50年。這段歷史為“臺獨”思潮的萌芽提供了土壤。
日據時期,日本大力推行“皇民化運動”,企圖使臺灣人民忘記自己的祖國,淡化和泯滅中華民族意識。他們強迫臺灣人改日本姓、說日本話,按日本習慣規范日常生活,在學校普及日語,并向臺灣大量移民。
![]()
殖民者還對服從其統治的家族進行扶持。鹿港辜家辜顯榮因協助日軍“平定”臺灣有功,獲得大量商品在臺灣的特許經營權與專賣權,迅速成為臺灣最大的“紅頂商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高雄陳家等大家族也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獲得特殊地位。
這些家族的后代,如辜寬敏(辜顯榮之子)等,后來成為“臺獨”勢力的重要代表人物。 日本投降后,一些駐臺日軍軍官甚至串聯臺灣漢奸,發動“臺灣獨立自治運動”,企圖以臺灣作為日本復興的基地,這成為臺獨活動的起點。
從“皇民”到“臺獨”,政治基因的延續
二戰結束后,日本右翼勢力并未放棄對臺灣的野心。1955年9月1日,臺獨分子廖文毅在東京成立所謂“臺灣共和國臨時國民議會”,與會者百余人中臺灣人僅40余人,其余皆為日本人。
![]()
次年,這個“議會”選舉廖文毅為“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日本右翼分子成立“臺灣獨立后援會”和“日臺協會”為其搖旗吶喊,財閥古賀三千雄提供資金支持。
由此培育出的臺獨組織帶有濃厚日本色彩:使用日本昭和紀年,“國旗”為太陽旗上附一輪新月,“國歌”中含有典型的日語句式。
更為激進的臺獨分子王育德得到日本右翼的更多支持。他組建的“臺灣青年社”主要作者中,不少人實際上是冒充臺灣人的日本人。王育德在其代表作《臺灣——苦悶的歷史》中公然贊美日本殖民統治,聲稱:“日本在整整五十一年的時間內孜孜經營,把臺灣建設成幾乎十全十美的資本主義殖民地。”
![]()
日據時代臺灣
這種對日本殖民統治的美化,至今仍在臺灣社會流傳,影響著部分人的歷史觀與國家認同。
這些有著親日家族背景的政客,在政治舞臺上表現出鮮明的“兩面派”特征。他們一方面刻意切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聯系,另一方面又不敢完全放棄中國主權框架帶來的實際利益。
蔣萬安對民進黨的反擊直指其要害:“賴清德不管是跑去別的國家竄訪,還是對外用自己的正式官職,哪一次離得了‘中國臺灣地區’這個根本屬性?” 這揭露了民進黨一面喊“臺獨”口號,一面又不敢脫離中國框架的虛偽面目。
![]()
蔣萬安
在文化上,這些政客極力推行“去中國化”。2023年,“時代力量”黨主席陳椒華曾提出,島內一本獲得獎項的成語辭典中有大量“保衛親愛的祖國”等大陸用語,要求當局對此嚴管,企圖搞“文化臺獨”,割裂兩岸的文化聯系。
蘇貞昌在疫情期間的操作更是將“逢中必反”的思維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嚴禁口罩出口大陸,阻撓滯鄂臺胞回家,致使陸生返校報到無路、陸配及其子女歸家團圓無門。 他還對在大陸發展的臺灣藝人進行恐嚇,當歐陽娜娜等藝人參加大陸國慶晚會時,蘇貞昌竟威脅稱“歐陽娜娜受制于中國會有什么下場”。
日本情結,隱藏在政治操作背后的真相
日本人的“臺灣情結”異常濃厚,甚至有人將臺灣視為“不在日本版圖內的日本領土”。這與日本殖民臺灣的歷史密切相關。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了侵略擴張道路,而其主要目標就是中國,對中國的侵略則從臺灣開始。
![]()
1874年5月,日本發兵侵略臺灣。在臺灣人民抵抗下,日軍損傷慘重,轉而改用外交手段進行訛詐。 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迫使清政府割讓臺灣,終于實現了對臺灣的野心。
盡管日本政府在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并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關于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場。但實際操作中,日本往往陽奉陰違。
1996年4月10日,日本外務省亞洲局局長加藤公然在日本國會宣稱:對中國關于“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主張,日本只是表示理解和尊重,而并不是承認。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日本政府官員首次公開發表這種觀點。
![]()
近年來,日本一些政治人物更加肆無忌憚。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多次到臺灣活動,將臺灣稱為“國家”。日本外相川口順子在國會答復議員質詢時,也多次將臺灣稱為“國家”。
這些行為無疑助長了“臺獨”勢力的氣焰。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的諷刺一針見血:“賴清德的史觀,是把日本人當‘祖國’。” 那些否認臺灣光復、否認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人,本質上是在掩蓋自己家族當年“跟著殖民者做事”的不光彩歷史。
![]()
看透這一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他們要不遺余力地否認歷史、搞“臺獨”了。歷史是最好的照妖鏡,無論“臺獨”分子如何偽裝,他們的家族史和個人選擇,已經暴露了真實面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