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部分媒體近期宣稱,若中國拒絕償還清朝時期的歷史債務,美國可能拒絕兌付中國持有的8600億美元國債,這一論調將百年舊賬與現代國際金融關系強行掛鉤,引發廣泛爭議。
![]()
說起這樁百年債務,指的就是清末那批為《辛丑條約》賠款和修湖廣鐵路出的債券,1911年清政府跟英美法德幾個銀行團借了600萬英鎊,年息5%,這錢跟殖民入侵一路捆在一起,說白了掛在不平等條約那套框架里,是強制借的那種賬,到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按國際法“惡債不償”的原則,把不平等條約和附著的債務一起宣布廢除,這個立場,國際社會多次承認過。
![]()
這幾年美國那邊又把舊賬翻出來,法律上站不住腳,2020年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說清朝債券本息滾到1.6萬億美元,國際法里對強迫性的債務寫得很清楚,不用繼承,史上有例子,美國獨立后不付英國殖民時期的債,美國還支持拉美國家不付西班牙殖民債,到1979年中美建交,兩邊對歷史債務有過諒解,美國最高法院在1987年也把湖廣鐵路債券定性為“惡債”,中國沒有償還義務。
![]()
這話題現在又熱,根子在美國自己的債務壓力,截至2025年,美國國債沖過34萬億美元,財政赤字2.1萬億美元,利息一年占到聯邦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國是美債第二大持有方,持倉降到8600億美元,連續減持,華盛頓那邊緊張起來,放話要拿國債做文章,這種操作更像把國內矛盾往外推,美元信用走弱和債務管理不順這些問題就被淡出視線。
要是美國單方面違約,全球金融會跟著晃一晃,美元短期可能跌三成,美債收益率往上沖,美國企業融資成本跟著抬升,儲備貨幣的地位會被搖動,中國這邊在做準備,外匯儲備里美元占比從65%降到58%,黃金儲備連續增持11個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跑到180個國家,主權債務一違約,去美元化的進程一般都會加快,出債一方的信用會被打折。
![]()
這場來回,其實映出的是國際金融秩序在變,美國拿殖民時代的那套思路套到今天,中國用“一帶一路”和金磚,把貨幣體系往多元方向推,真正要緊的不是賬有多大,而是信用體系有沒有穩住,合同精神被政治施壓替代,全球發展的底盤會跟著不穩。
歷史債務這件事被時間和法律蓋了章,新階段的金融關系更需要按規則來走,平等對話就事論事,美國要把百年舊賬當籌碼,也緩不了自己的債務壓力,節奏反而會把國際經濟往更公平的方向加速重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