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臺灣光復80周年、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由北京大學主辦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于11月2日—3日在京舉行,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以及美國、英國、日本等近百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本次研討會旨在以全球視野審視中國抗戰和臺灣光復的歷史,力求在更廣闊的研究視野和更深入的學術對話中,重新詮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世界意義與當代價值。
![]()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澎湃新聞記者 李文姬 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近年來,隨著全球史觀在二戰史研究中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國際學者開始重新評估和正視中國抗戰的歷史地位,深入探討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洲主戰場的戰略意義。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何光彩致開幕辭時表示,近年來,隨著全球史觀在二戰史研究中不斷深化,跨國史與全球史的視野正在深刻重塑對抗日戰爭的認知與理解,越來越多的國際學者開始重新評估中國抗戰的歷史地位,深入研究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亞洲主戰場的戰略意義。本次研討會將助力兩岸同胞以史為鑒、以史為橋,牢記共同抗戰的歷史,深入研究其中蘊含的深刻啟迪,把握昭示未來的歷史大勢,匯聚團結奮斗的前行力量,為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而不懈努力。北京大學也將持續支持相關領域的研究,加強史料整理與數字化建設,深入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堅實的學術保障和思想支撐。
開幕式上,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章百家,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呂芳上,英國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客座講席教授方德萬,臺灣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維開,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波士頓分校歷史系教授葉維麗,分別圍繞深化抗戰史研究的路徑、中國人的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全球背景、臺灣如何光復以及“一二·九”運動如何從燕園走向世界等議題進行主旨發言。
本次學術研討會共設20場分組會議和1場圓桌論壇,與會學者圍繞中國抗戰的世界意義、戰時國際合作、抗戰與臺灣光復、臺灣的抗日運動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本次會議將促進抗戰史領域跨國界、多學科、多視角的深入交流,推動形成更全面真實的抗戰敘事,為西方學術界原有的敘事定位提供重要和必要的補充,深化中國歷史學界的二戰史研究成果,推進構建完善中國抗戰史自主知識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學術研討會特別邀請到近20位臺灣學者與會,兩岸學者就臺灣民眾的抗日運動、光復前后臺灣經濟定位的轉變等話題分享最新學術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